摘要:始终相信,这片沉默的土地定会有心跳的回响。我曾无数次站在月满星稀的旷野,双手迎风,用一颗历经岁月锤炼的心,靠近一尊恐龙骨架苏醒的脉动,倾听一口盐井暗涌静流的呼吸,手捧一盏花灯洗尽铅华的绽放。请优化下面的句子。天地浩渺,心随云舒,让自己尽情融于静缓时光,任思绪回
江家湾的春天
王 谦
微风含暖,行走在你童年奔跑的村庄,我听见血液沸腾的声音,连同无数花朵,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题记
1
始终相信,这片沉默的土地定会有心跳的回响。我曾无数次站在月满星稀的旷野,双手迎风,用一颗历经岁月锤炼的心,靠近一尊恐龙骨架苏醒的脉动,倾听一口盐井暗涌静流的呼吸,手捧一盏花灯洗尽铅华的绽放。请优化下面的句子。天地浩渺,心随云舒,让自己尽情融于静缓时光,任思绪回溯,让暗夜更深。最终,我还可以抬头望天,凝视繁星闪耀的星辰。
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温暖的光。
生命长河,忘却或记忆,他们就在那里,如一棵永远挺拔的树,在必经路口,我们总会不经意间,驻足或低首,困顿或麻木,抑或尘封之心轻轻打开。然后,我看到生活的光,从脚下的路,铺向远方。
2
决定去看江姐,始于一颗奔赴春天的心。
黎明微启,携一缕远方吹来的风,从原永和村进入江姐村地界,沿弯曲小道迎陡而上。平坡暂歇,寻梅花道直插红梅雕塑广场。石阶两旁,成片梅林沉梦渐醒,新叶轻冒,粒粒芽尖,由浅入深,温润远山。试可想象,在幕布刚合的严冬,这里该有着一片怎样浓烈的火红?又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后来者,能静心触摸这段英雄的史诗?
拾级而上,蓝天白云下,伫立于江姐塑像前,汉白玉凿就的青春凝定在三月的风中,她年轻的面庞微微上仰,眼神穿透时空烟云,刚毅和坚定,锻造出一座信仰与品格的丰碑。风抚人间,梅林摇曳,旷达的天地间,仿若江姐平静的呼吸,仿若冷硬的石像里,有生命悄然搏动。虽时光不语,但她青春流淌的血液,已完成生命和生命对接,精神与精神传承。仰望,只为让铭记驻心,让追梦融血,让使命前行,让内心回归内心。
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江姐塑像《向着东方黎明》(秦勇 摄,图源:四川日报)
立身山顶,怀庄严之心俯视江家湾,这片江姐童年生长的土地,旧颜已改,山河壮美。菜花金黄如沸,燃向山边。浅绿挨着青绿,泼墨染翠乡野。梨花、李花和玉兰,洁白如纱,内敛典雅,素净与绚烂,恰似江姐献身时如雪的坚贞与纯粹。目光所及,江家湾一草一木,皆相遇春天,在煦暖的风中,万物生长。
《红梅花开》剧照(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图源:四川日报)
3
顺山而下,竹林深处,有一排小青瓦悬山顶屋面、穿斗式梁架民居。这是江姐童年时期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间堂屋,三间卧室,一间农具室,一间灶房和饭厅。故居20世纪毁于一场大火,后原址重建。2021年,自贡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江姐故居进行修缮和提升改造,以江姐故居为核心打造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推出江姐生平事迹陈列展,以江姐生平事迹为线索,分列“艰辛童年”“求学立志”“投身革命”“并肩战斗”“奔赴下川东”“坚贞不屈”“永远的江姐”7个版块,全面展现一个有志少年到革命英烈的成长轨迹和英勇事迹。
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故居(2022年3月23日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古朴的门楣下,门槛已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光泽。屋内,几缕春阳透窗斜抹,在古旧桌椅上静默流淌,将简陋陈设铺洒温情柔和的光。我指尖触碰粗粝的土墙,抚摸每一件家具,岁月沉淀的经纬,丝丝入扣,无声传递着一个昔日的小姑娘,从懵懂童年到烽火动荡岁月,她义无反顾的选择。她幼小的脚丫,天真的话语,懂事乖巧的劳作,浓缩于此,又次第铺展,遥远而又清晰。谁曾想到,这黑瓦叠遮的屋檐,曾庇护过一颗星火般燃烧的心。谁又能料想,这冰冷的土灶旁,曾捧着粗碗喝粥的女孩,日后在歌乐山的魔窟里,以血肉之躯化作击碎黑暗的雷霆?
祖屋依旧,故人化作星辰,在天上,看着我们。
故居里,文字无声,图片灰白,冷峻叙述一个女孩短暂的一生。她8岁离家,29岁牺牲。她用21年时间面对背井离乡、凄风冷雨和颠沛不安,她胸中究竟藏着一颗怎样强大的内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孤绝前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让她敢于用血肉之躯,去直面惨绝人寰的酷刑?此刻,那封托孤的信笺上未干的泪痕,渣滓洞中刺骨寒夜里的铮铮铁骨,她倒在血泊之前最后的站立……都凝成了祖屋门前新草破土的声音。
冬天过去,春天一定会来。
4
穿过门前春波微漾的小河,走进江姐生平事迹陈列展馆。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的影像资料与沉浸式场景还原,立体化讲述了江姐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
缓慢挪动脚步,目光瞬间被一行鲜红醒目的大字紧紧攫住:“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目光顿闭,眉头紧锁,历史画面在脑海徐徐展开,清晰如昨。老虎凳、竹签子、辣椒水……生死关头,临危不惧,正是江姐心中装着国家的兴亡,想着人民的安危,她才能用绝不动摇的钢铁意志,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悲壮、气吞山河的英雄乐章!
江姐是一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母亲。那封托孤遗书笔迹瘦劲,静静躺在无声的展柜里:“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字字如铁,字字渗血,仿若穿越时光,破空而来。似想当年,江姐在生命最后的至暗时刻,却让一豆微弱的光,再次点燃内心的烈火,并让刺破黑暗的铿锵之光,去激励自己的孩子,激励更多后来者前仆后继,迎接崭新的黎明。因为江姐知道,一盏灯可以照亮一个家,十盏灯、一百盏灯可以照亮一个村庄,一千盏灯、一万盏灯可以照亮整个中国。
在四川大学读书时的江竹筠(2022年3月23日蓬州闲士摄于自贡江姐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另一面墙上,一张青春洋溢的面庞在泛黄照片里微笑,那笑容清澈得令人心碎。就是这位年轻的姑娘,在青春最美的年华,因为信仰,因为真理,毅然面对敌人的枪口。她倒下的地方,鲜血染红土地,染红一片山河。这时,一群红领巾正屏息凝神,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那些稚嫩脸庞上的肃穆神情,令人深信有一种火种正无声传递,落进他们稚嫩的内心。当年江姐以青春与生命播下的火种,延续并传承至今,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心中,映照出血的光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后一间展室,鲜红的墙上,书写了对江姐精神品格的最好诠释: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百年以来,入党誓词最后一句“永不叛党”从未更改。我们从庄严宣誓那一刻起,“绝对忠诚”就已镌刻于心。
唯有信仰如磐,才会英名不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江姐被中宣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专门讲到了《红岩》,提到了江姐,并且动情地朗诵了狱中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诗:“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江姐以生命为音符,最终谱写出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她的英雄事迹,早已凝结成耀眼的江姐精神品格,华夏大地,熠熠闪光。
5
步出陈列馆,举目四望,江姐剧场、红梅缅怀广场、缅怀步道……红连着红,一片连接一片,巨大的火红,仿若永不停歇的心跳,仿若风中招展的旗帜,点燃了江家湾整个春天。这红,绝非装饰的油彩,而是大地深处滚烫的红色信仰。这永不褪色的鲜红,正是无数个“江姐”以生命为代价,为这古老山河换上崭新肤色,是民族命脉里奔涌不息的精魂。我豁然彻悟:江姐未曾离去。她的血,她的精神,早已化作江家湾春天里最浩荡的春意。
转身回望,春风轻抚的江家湾,每一片绽放的花瓣上,都闪耀着她当年以生命凝望,此刻正磅礴生长的春天。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作者:王 谦(自贡市文化馆创作调研部主任,大型原创歌舞剧《少年先锋颂》《欲殇归》编剧,国家信息共享工程十集大型文献专题片《川盐古道》总撰稿,先后有十多部纪录片获国家、省级奖。有作品刊发于《四川文学》《读者》《星星》《草堂》《环球人文地理》《雪花》《四川日报.原上草》《华西都市报》《世界儿童小学生阅读》《小学生作文素材》等报纸杂志。有作品收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感动小学生100篇哲理散文》《品悟》多种选刊合集)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