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战区”闹剧!芝加哥街头成战区,特朗普派300士兵压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5:25 1

摘要:最近美国芝加哥这边事儿闹得挺大,特朗普政府直接给这座第三大城市贴了“战区”标签,不管地方怎么反对,硬要派300名国民警卫队进去。

最近美国芝加哥这边事儿闹得挺大,特朗普政府直接给这座第三大城市贴了“战区”标签,不管地方怎么反对,硬要派300名国民警卫队进去。

地方上立马炸了锅,街头抗议不断,还告到法院,现在全美国都在担心“军事管国内事儿”这事儿会越闹越离谱。

其实这事儿不是突然爆发的。

早在9月8号,国土安全部就搞了个“中途闪电战”行动,就芝加哥这一个月,超过1000人被逮了。

本来执法就够受的,结果执法人员还半夜开着黑鹰直升机围公寓楼,用扎带捆着居民查身份,更离谱的是有个67岁的美国公民还被误抓了,这事儿一出来,社区里全是恐慌。

本来想觉得联邦只是想加强移民执法,后来发现他们这操作越来越出格,老百姓不慌才怪。

真正让局势炸了的是10月4号那天,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人去追捕的时候,被十多辆车围着撞,被困的联邦警员开枪自卫,结果伤了一个参与围堵的女子。

这一下,之前攒了好几周的矛盾全爆发了。

联邦和地方在这事儿上的说法完全拧巴。

国土安全部长诺姆一口咬定芝加哥是“战区”,说ICE的行动必须要联邦力量支援;但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兹克直接在社交媒体上骂,说联邦是故意造“战区”名头,好派更多兵进来,还说“这绝对不能忍,也不是美国该有的样子”。

芝加哥市长也明确反对,觉得派兵只会让社区和执法部门更对立,民主党参议员迪克・德宾更直接,说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耻辱”,根本不是打击犯罪,就是“散播恐惧”。

说实话,两边各执一词,但深夜用直升机围楼、捆居民,这操作怎么看都不像正常执法,说是“军事入侵”,老百姓有这感觉也不奇怪。

从执法冲突到“战区”标签:联邦与地方的第一波较量

联邦这边硬要给芝加哥扣“战区”帽子,还想派兵,地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接下来的阻力可比联邦预想的大多了。

首先是司法系统直接出手,10月4号那天,俄勒冈州联邦地区法官卡琳・伊默格特就发了临时限制令,说特朗普政府说的“有叛乱危险”根本是瞎扯,零星抗议根本用不着军队。

之前加州的联邦法官也裁定过类似的驻军行为违法,因为1878年的《地方保卫队法》明确说了,国会没授权,就不能用军队管国内执法。

除了司法,老百姓也不买账。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做的民调显示,不少美国人都反对向城市派国民警卫队。

芝加哥的非洲裔聚居区还搞了好几次抗议,有一次执法人员用催泪弹,居然波及到附近的小学,民权联盟直接告他们侵犯公民权利。

老实讲,执法把无辜小孩卷进来,这事儿不管怎么说都没道理,本来就有矛盾,这么一弄,民意更站在地方这边了。

地方政府也没闲着,芝加哥市长直接公开了联邦移民执法部门今年以来的五百多起人权侵犯案例,还给老百姓发了维权链接,相当于把“司法、街头抗议、舆论”拧成一股绳,一起抵制联邦的决定。

本来联邦想靠强硬态度压下去,结果没想到地方这边反抗这么彻底,这局面怕是他们一开始没料到的。

更有意思的是,芝加哥这事儿还不是独一份。

之前波特兰从7月开始就不太平,联邦执法人员没标识就执法,还老扔催泪弹,跟当地民众对峙了好久,波特兰市长都说是“城市战争”。

现在芝加哥和波特兰一呼应,等于形成了“西部+中部”的联动抗议潮,联邦要应对的就不只是一个城市的问题了。

特朗普一看地方和司法都不配合,6号的时候居然公开说要援引《反叛乱法》,想绕开法院的限制。

搞不清他为啥非要提这个法,要知道这法律只有极端动乱的时候才用,上次用还是1992年洛杉矶骚乱,现在对付普通抗议就想搬出来,路透社说他想扩大总统权力,这话真不是没道理。

而且最高法院那边也不平静,之前针对洛杉矶的“流动巡逻”,最高法院以6:3的比例支持了,但保守派法官和自由派法官在“种族定性”这事儿上吵得特别厉害。

这一看就知道,司法系统内部也有分歧,跟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矛盾更明显了。

其实说到底,这场冲突根本不是简单的移民执法问题。

特朗普政府想借移民议题把行政权攥得更紧,但民主党主政的地方不乐意,司法系统又要维护法律规定,三方扯来扯去,把美国联邦制的漏洞全暴露出来了。

“战区”那套说法,说白了就是政治极化的工具,用来拉拢自己的支持者,同时打压对手。

从ICE搞突袭,到国民警卫队要进驻,再到街头抗议和法庭上的攻防,美国这套制度里的平衡已经被搅得乱七八糟了。

现在加州、俄勒冈州等四个地方还在就驻军问题打官司,《反叛乱法》的争议也没停。

毫无疑问,这场横跨街头、法庭和政府机构的对抗,短时间内肯定结束不了。

美国的宪政到底能不能扛住这次考验,只能接着看了,但眼下这局面,怕是很难让人乐观起来。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