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机前全网喊“高启兰杀回来了”,结果正片一播,弹幕齐刷“姐,回去找安欣吧”。
“高启兰滤镜”碎成渣,隆妮这次真翻车了?
开机前全网喊“高启兰杀回来了”,结果正片一播,弹幕齐刷“姐,回去找安欣吧”。
隆妮在《沉默的荣耀》里一亮相,收视直接从0.9掉到0.81,酷云曲线像被针扎破的气球。
谍战剧要的是刀口舔血的冷感,她偏把偶像剧里那套“瞪眼+抿嘴”打包带过来,观众哪能买账。
更扎心的是状态。
同组吴越48岁,镜头里气场两米八;隆妮才30出头,法令纹在高清镜头下却像两条括号,熬夜拍通宵的倦色藏都藏不住。
网友毒舌:“这不是潜伏,这是熬夜直播带货翻车现场。
”
绯闻比剧情先出圈。
片尾字幕还没滚完,“于和伟 隆妮 三连搭”就冲热搜。
俩人从《坚如磐石》到《城中之城》再到这部,合作频率高到像打卡。
豆瓣高楼里有人甩出拍摄通告单,圈出“隆妮 带戏进组”红字,质疑声瞬间刷屏。
于和伟只好在采访里打太极:“演员适配度导演说了算。
”一句话把锅甩给选角团队,吃瓜群众却更来劲——怎么每次适配都适到她?
其实问题核心很简单:起点太高,后续跟不上。
《狂飙》里高启兰金丝眼镜一戴,禁欲感拉满,角色红利直接把她送进二线。
团队趁热接谍战,想复制“冷面美人”路线,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点——高启兰戏份少、人设平,观众吃颜值就行;谍战女主得扛剧情,微表情一拉胯就全崩。
隆妮偏偏不会“收”,惊讶就瞪眼,难过就瘪嘴,情绪全写在脸上,地下党看了得连夜写举报信:这姑娘太容易暴露。
数据最诚实。
剧方原本给她安排了双人海报,收视滑坡后悄悄换成吴越和曾黎的“双青衣”版;微博热搜词条也从“隆妮 旗袍杀”改成“吴越 教科书级眼神”。
业内小伙伴透露,制片方临时剪掉她一场长达三分钟的情绪独白,补拍了曾黎的审讯戏救场——谍战剧里被“一剪没”,基本等于公开处刑。
好在姑娘自己终于回过味。
工作室小号最近晒出现场照片,收工后她抱着笔记本蹲在走廊,让表演老师一句一句抠台词;朋友圈也流出报名单,她报了中戏周末班,专门练“无台词表情管理”。
新剧《精英的品格》干脆回到舒适区,演冷面HR,现代妆一上,状态回春不少。
预告片里她一句“你被开除了”弹幕瞬间“高启兰回来了”,可见观众缘还在,只是别再硬闯谍战这个修罗场。
接下来就看库存。
《城中之城》已经过审,隆妮演基金精英,和于和伟再续“叔圈”缘分。
片花里她穿白衬衫打领带,一句“合规就是底线”比《沉默》里所有台词都有力——现代戏节奏快,情绪外放,反而掩盖了她的短板。
业内看片会反馈:只要别让她哭,别让她潜伏,就能及格。
说到底,观众不是苛刻,只是怕“伤仲永”。
高启兰的滤镜再厚,也经不起三次翻车。
隆妮还有时间,但窗口期不会太长:新人一茬接一茬,30岁+的女演员赛道窄得可怜。
要么赶紧把演技短板补齐,要么就老老实实待在都市冷美人舒适圈,至少还能保住“高级感”三个字。
谍战这碗饭,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端。
来源:不凡河流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