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评出最佳饮食:降血压、控血糖、防癌症,中国人能照着吃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4:10 2

摘要:王阿姨,今年57岁,好友聚会上听说“美国人评选出了最佳健康饮食”,据说不仅能降血压、控血糖,还被认为有防癌效果。她回家兴奋地查了下资料,发现有名的“DASH饮食”位列榜首。但一翻“菜单”傻眼了——全是全麦面包、低脂奶酪、橄榄油、鹰嘴豆等,连鸡蛋和米饭摄入都要算

王阿姨,今年57岁,好友聚会上听说“美国人评选出了最佳健康饮食”,据说不仅能降血压、控血糖,还被认为有防癌效果。她回家兴奋地查了下资料,发现有名的“DASH饮食”位列榜首。但一翻“菜单”傻眼了——全是全麦面包、低脂奶酪、橄榄油、鹰嘴豆等,连鸡蛋和米饭摄入都要算。王阿姨犯了难:这套办法对我们中国人,到底适合吗?照着吃会不会“水土不服”?真有那么神?

不少身边亲友也跃跃欲试,却心里嘀咕:“国外推荐的饮食模式,真能解决中国人的慢病大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美国最佳饮食榜”背后的门道,以及中国人健康饮食该如何借鉴调整。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长期忽视,可能正是健康卡壳的关键。

“美国最佳饮食榜单”真的适合中国人吗?

近年来,美国《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评选的“最佳饮食”,被全球各大健康平台、社交媒体热烈转发。DASH(得舒)饮食、地中海饮食和Mind饮食常年稳居榜首,主张“少盐、低脂、富蔬果、多全谷”,号称能降低高血压、稳定血糖,还对心脑血管和肿瘤预防有益。

美国心脏协会2023年数据显示,长期践行DASH饮食者,收缩压平均下降11-13mmHg,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4%~0.5%,心梗风险降低约20%

不止如此,《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大数据分析发现,地中海饮食方案下,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同比下降23%,乳腺癌事件发生率可减少12.6%。听起来一切近乎完美——简单调整膳食,好处成串。但对于以米饭、馒头、炒菜为主的中国人来说,“洋气食谱”能直接套用吗?或有“五谷为养”的中国人,能照搬效果吗?

其实,横跨大洋的膳食结构,下面这3个方面,决定了是否真能“效仿不走样”。

中国人效仿“西式饮食模式”时,你容易踩的3个大坑

首先,不同地方的膳食模式有各自的健康底色。以DASH饮食为例,美国人超市一趟买回来的“全谷物”“坚果”“低脂乳制品”,是为了弥补高热量、红肉和快餐大比例的“食物漏洞”。而中国很多地区日常饮食以米饭、面条、蔬菜、杂粮为主,肉类摄入总体低于欧美人群。如果完全照搬照抄,反而可能摄入蛋白质不足、铁和钙摄入偏低,引发营养失衡

其次,部分推荐食物水土不服。“橄榄油”“奶酪”“全麦包”并非中餐日常桌面,强行引入反而让饮食成本陡增,还因肠胃不适导致营养吸收不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强调,“膳食模式应基于本地文化、食材获取便利和居民健康基础”,盲目追求“网红食材”,“用力过猛”反致胃肠负担加重,甚至出现“莫名其妙的肠胃炎”。

容易忽略的——中餐烹饪方式与西餐有本质不同

《哈佛公共卫生评论》团队分析指出,中国家庭常以煎、炒、炖、焖为主,调味料如酱油、蚝油及咸菜摄入量远高于欧美,隐含钠盐摄入超标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日钠摄入量高达9.3克,远超DASH饮食推荐的每日2.3克。即使模仿“低盐清淡”,如不重视烹调及调味细节,控压控糖防癌的“神效”也会大打折扣!

借鉴“最佳饮食”,健康落地还需“中国式改造”

很多人被“榜单效应”吸引,迫切希望跟随国际前沿,但最关键的永远是“落地方式”。哈佛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多位专家建议:不要盲目生搬硬套欧美膳食结构,而应结合中国自身膳食传统和健康现状,做出三大调整,才能把“西式方案”吃出实际效果。

一是以蔬果全谷杂豆为主,科学搭配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蛋、豆制品),多样化搭配,保持膳食均衡。《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数据显示,黄色、绿色蔬菜、全谷杂豆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既可帮助控糖、降脂,还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助预防动脉硬化和肿瘤风险。

二是适度增添原生食材、传统烹饪方法——例如清蒸、炖煮、水煮代替油炸、爆炒,调味以本味为主,减少酱油、咸菜等高钠调料。近年协和医院数据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盐摄入量每天减少3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16.7%。与其苦苦追寻“橄榄油”,不如“少盐多醋”。

三是关注不仅“吃什么”,更要“如何吃”。如每天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足量饮水,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等习惯,远比单一照抄某类食谱更能影响血糖、血压等慢性病指标。《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汇总上千案例发现,单靠饮食结构调整,空腹血糖平均下降约0.7mmol/L,若配合合理运动和作息,血糖控制达标率可提升27.5%。

专家建议,中国人践行“最佳膳食模式”,可以尝试以下操作方法:“每餐一半蔬菜1/4全谷杂豆1/4优质蛋白”;每天盐用量严格控制(成人不超过5克),炒菜少油,主食粗细搭配,副食多豆制品与深色绿叶蔬菜;定期体检,动态调整饮食方案。同时还要摆脱盲目迷信和刻板照搬“网红食谱”的误区,重视自身肠胃习惯,稳步调整,形成本地化健康方案。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Sacks F, et al.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of reduced dietary sodium and the DASH diet,” N Engl J Med, 2001.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健康指南》

《哈佛公共卫生评论》2022年特刊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2021年第113期

来源:黄氏说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