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乡饮乡:从“没钱迈腿”到“造血快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3:40 1

摘要:鲁网10月9日讯“以前村集体账户没余钱,村容村貌提不起劲儿,想干事却迈不开腿。”回忆起两年前的光景,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西金马自然村村民仍有感慨。这个曾因缺乏先天资源、集体增收无门被贴上“后进村”标签的村庄,如今厂房机器轰鸣、田间管理有序、老人食堂飘香,在“能人

鲁网10月9日讯“以前村集体账户没余钱,村容村貌提不起劲儿,想干事却迈不开腿。”回忆起两年前的光景,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西金马自然村村民仍有感慨。这个曾因缺乏先天资源、集体增收无门被贴上“后进村”标签的村庄,如今厂房机器轰鸣、田间管理有序、老人食堂飘香,在“能人治村”与“造血发展”的双轮驱动下,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时间回拨至2023年,西金马村的发展困境摆在眼前:村集体收入捉襟见肘,人居环境差强人意,“想发展没钱”的思想禁锢让村干部束手束脚,即便有资金支持,“能不能发展好”的信心不足又成了新难题。面对这一局面,乡饮乡党委政府锚定“破局”关键,将西金马村列为试点,以“能人治村”为抓手,调整优化村负责人,同时积极对接资源,推动市供销社第一书记项目率先落地,为村庄发展注入“第一股力量”。

资金有限,如何用在“刀刃”上?新上任的村负责人袁兵带领村干部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开展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建厂房若不能短期见效,便是资源浪费;发展产业若不符合村情,便会半途而废。最终,结合当地农业基础与市场需求,肉类食品加工厂项目确定落地。投产后,食品厂订单源源不断,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还多次招工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厂房建起来、钱包鼓起来”的愿景成为现实。

产业发展的同时,西金马村还在农业经营模式上谋创新。针对传统种植中“散户管理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少”的问题,村里探索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村集体化身“经理人”,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确保大家获得“保底收益+年底分红”;农业服务公司当好“田保姆”,提供从播种、管理到烘干、销售的“一站式”服务。对比传统种植,这一模式让化肥使用量降低20%、农药使用量减少30%,粮食产量却提高15%,不仅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更让村民的发展观念悄然转变——从“靠地吃饭”到“靠新模式增收”,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激活。

如今走进西金马村,变化肉眼可见:村集体有了稳定“造血”能力,曾经闲置的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人居环境整治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老年幸福食堂里,70岁以上老人能吃上便宜的热乎饭。“以前觉得村子没希望,现在看着厂房转、粮食收、老人笑,咱心里也亮堂!”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村庄发展的温度与底气。

从“后进村”到“后劲村”,西金马村的蜕变,是乡饮乡聚焦乡村发展痛点、精准施策的缩影。近年来,乡饮乡始终把村集体发展、破解乡村振兴难题作为重中之重,以“能人治村”选准带头人,以“造血发展”培育新动能,让一个个像西金马村这样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逐步撕掉“落后标签”,焕发出蓬勃生机,也为更多缺乏先天资源的乡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本网记者)

来源:今日泰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