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被关注!医生提醒:高血糖患者喝白酒,或能减少9种并发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00:43 1

摘要:但就在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戒糖、忌口、吃药的时候,最近一则消息却让人眼前一亮——有研究提到,适量饮用白酒,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高血糖人群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每年体检季一到,糖尿病总是中老年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健康话题之一。控制血糖这件事,好像成了退休生活里的“主线任务”。

但就在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戒糖、忌口、吃药的时候,最近一则消息却让人眼前一亮——有研究提到,适量饮用白酒,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高血糖人群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听起来确实有些反常规,白酒不是高热量、高刺激的代表吗?糖尿病人不是应该远离所有酒精类饮品吗?可事情真的没那么简单。

在医学界,对于“适量喝酒”这件事,其实早有不少研究,尤其涉及到心血管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慢性炎症反应等领域。

有位中年人,退休前是一家工厂的班组长,年轻时喜欢喝两口,退休后被查出血糖偏高,医生叮嘱少喝甚至不喝。

可他总觉得,饭桌上没点酒,日子就没滋味。直到一次偶然看到一份国外的研究,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习惯。

研究指出,适量饮酒,特别是低度、纯粮酿造的白酒,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和胰岛素反应,间接改善高血糖患者的某些代谢指标。这话说得很谨慎、也很科学——是“适量”,不是“放开喝”,更不是“以酒代药”。

血糖高的人,往往最怕的不是糖本身,而是糖带来的“尾巴”——也就是各种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退、神经病变、心脑血管堵塞……这些听起来就让人焦虑的后果,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血糖高一天两天的问题,而是长期的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炎症反应、脂代谢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酒精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有些“出其不意”的角色。

有研究提到,适量饮用酒精,可能短时间内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尤其在进餐时饮用,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换句话说,吃饭时喝一小杯酒,也许比餐后猛吃水果要“温柔”得多。

酒精还可能影响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空腹血糖水平。这种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用酒来治疗糖尿病,也不能忽视酒精对肝脏的潜在负担。

一位研究者曾比喻,适量饮酒就像是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削苹果,小心使用可以去皮切片,过量使用却可能伤手伤人。

在探讨是否能“喝点白酒”的问题之前,先得把“适量”这个词摆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所谓的“适量”,大致为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换算下来,大概相当于一两左右的白酒(以52度为例)。这可不是“越少越好”或“偶尔多喝一杯无所谓”,而是明确的量化标准。

而这份“适量”的背后,恰恰是多年研究得出的风险下限。超过这个量,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就会开始上升,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酒不是万能药,更不是灵丹妙药。它只能在严格控制量的前提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干预的“边角料”。

白酒和红酒、啤酒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白酒反而被提出“可能更适合高血糖人群”?

一方面,中国中老年人的饮酒习惯普遍偏好白酒,对身体的接受程度和代谢适应性更高。另一方面,白酒在酿造过程中杂醇油较少,且不含糖分(与甜型葡萄酒相比),不会直接增加血糖负担。

纯粮酿造的白酒中含有多种微量活性物质,如多种酯类、有机酸、微量醇类等,这些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参与人体的抗氧化反应、调节脂质代谢,甚至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对代谢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这些研究大多仍处在观察阶段,尚不足以构成直接推荐。医生们在门诊中通常会更保守地建议“控制总量、避免空腹、搭配饮食”,而不是用“可以喝点”来宽慰患者。

很多人所谓的“适量”,往往只是自我安慰。一次家庭聚会、一次老朋友小酌,酒一上桌,节制就容易被气氛冲散。尤其到了节日,一两杯变成三五杯,原本能被代谢掉的酒精,开始堆积成负担。

而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吃什么、喝什么,而是能不能持续地做出理性的选择。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恰恰才是最需要意志力的地方。

不过也得承认,人活一辈子,不能只盯着血糖仪上那几位数字。饭桌上的情感、节日的氛围、朋友的温情,这些都是真的,也是生活不可缺的部分。

所以医生们通常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去否定白酒,而是更愿意帮助患者找到一个“可以接受、也能坚持”的平衡点。

有人选择在重要的家庭聚会中喝一小杯,平时则严格忌酒;有人选择低度白酒,每次控制在半两左右;也有患者坚持用无糖饮品代替饮酒,但保留仪式感。

这些做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

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位退休工人,他后来找到了一个有趣的方式——每周三固定喝半两白酒,搭配高纤维的晚餐,饭后还坚持散步三十分钟。

他自己说,这样既满足了口感,又不至于脱离健康轨道,还多了点生活的节奏感。“就像过去上班打卡一样,现在是为自己的健康打卡。”他笑着说。

确实,生活有时候不需要太紧绷,也不该完全放松。高血糖不是不能喝酒,而是要懂得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喝多少。

至于“减少9种并发症”的说法,目前尚无足够直接证据能一一列出具体的9种。

但可以确定的是,适量饮酒若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脂质代谢,在理论上确实可能对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动脉硬化、脂肪肝、神经病变等——产生潜在积极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能“预防”这些病变,而只是说,在一种整体健康管理的生活方式中,它可能成为一个“有条件参与”的元素。

说到底,健康不是一场单选题,而是一种长期的、多维度的选择——饮食、运动、情绪、社交、生活节奏,缺一不可。

白酒,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刘芳,赵亮.适量饮酒对白酒中微量成分的代谢影响及其对健康的启示[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5):517-523.

[2]李晓兰,陈伟,刘志国.适量饮酒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3):185-190.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来源:老迪文化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