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早寒露冻死牛,晚寒露穿单衣”,今年冬天会非常冷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12:24 1

摘要:“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古人笔下的寒露意韵悠长,时光流转间,今日08时40分57秒,我们正式迎来这一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不仅是日历上的刻度更迭,更标志着暮秋时节的大幕正式拉开。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古人笔下的寒露意韵悠长,时光流转间,今日08时40分57秒,我们正式迎来这一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不仅是日历上的刻度更迭,更标志着暮秋时节的大幕正式拉开。

每年寒露的脚步,总在10月7日至9日之间如期而至。它的精确时刻并非固定,而是以太阳黄经为标尺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95度时,便正式宣告寒露交节,此时夜空中北斗七星的斗柄,也恰好指向西北方的“辛”位。

寒露是秋意的“倒计时”,它一过我们便要向着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迈进。这也意味着,寒凉正步步加深冬天的气息。

农谚里藏着最质朴的时序智慧,“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寒露时节的繁忙图景这正是我国一年中农事最紧张的节气之一。田间地头间,花生、大豆、棉花、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正赶工扫尾,颗粒归仓刻不容缓;收获的余温尚未褪去,播种冬小麦的农活又紧接着提上日程。

不过农时也怕“天公不作美”,老话说“寒露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虽是夸张的警示,却道尽了农民对天气的忌惮。寒露时节一旦遇上这3种不利天气,农作物减产风险便会陡增,这究竟是哪3种天气呢?

第一连续阴雨:寒露时节我国多数地区正处在秋收的关键冲刺期,此时最忌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堪称农人的“心头第一忧”。连绵的雨水不仅会直接打断秋收节奏,让已成熟待收的粮食困在田间,稍不及时便会因潮气浸染而发霉变质,一年的辛劳可能付诸东流;更会打乱后续的播种计划冬小麦的最佳种植窗口本就集中在寒露,秋收进程受阻意味着播种只能延后,一旦错过农时,麦苗的越冬长势与来年产量都会大打折扣。

第二早霜突袭:寒露时节的第二种忌惮,是猝不及防的“霜”。当近地面水汽遇冷至冰点以下,便会凝结成洁白却伤人的冰晶,尤其在昼夜温差悬殊时,霜更易悄然降临。

此时田间的晚稻正处灌浆关键期,红薯也在全力膨大块茎,一旦遭遇霜冻,作物便会直面冻害威胁:红薯的地上植株会因霜打而枯萎,地下块茎失去养分供给,再也无法充分膨大;晚稻的籽粒则会停止发育,变得干瘪不饱满,直接拉低收成。

第三寒露风扰:对于我国晚稻种植区而言,寒露节气的“劲敌”,当属大名鼎鼎的寒露风。它并非普通秋风,而是冷空气南下带来的“低温套餐”不仅气温骤降,还常裹挟着凛冽北风,威力不容小觑。

此时晚稻恰好进入扬花灌浆的核心阶段,对温度极为敏感。寒露风一来,低温冷害便会直击稻穗:晚稻花粉活力下降、灌浆进程受阻,最终导致空壳率大幅攀升,结出的籽粒既干瘪不饱满,千粒重也会显著降低,让一季的收成蒙上阴影。

寒露一至,天气便踏上了由凉转寒的关键转折点。这也让人关心:今年冬天会不会格外冷?而常被提及的“早寒露”与“晚寒露”,又究竟有何区别?我们一起往下看:

这句口耳相传的农谚,藏着老祖宗对气候规律的精准洞察:若寒露当天恰逢降雨,便预示着今冬的雨雪会比常年偏多,寒冷程度也会更甚。要知道寒露本是秋燥渐浓的时节,气候多以干爽为主。此时出现降雨实则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双双活跃的,信号这种活跃的大气状态会为冬季储备充足水汽,让雨雪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幅提升。

对农人而言,这样的“冷冬”并非坏事,反而藏着瑞雪兆丰年的深意:冬日的雨雪能冻死秸秆缝隙与土壤深处的越冬害虫,为来年作物生长筑起一道天然的病虫害防线 而积雪缓慢融化时,富含氮元素的雪水会渗入土壤既能提升肥力。

“寒露晴,冬雪少”,这句农谚与“寒露雨淋淋,冬天雨雪多”恰好相反。老一辈的经验告诉我们:若寒露当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往往预示着冬季降雪会偏少整体气温也会相对暖和。

可对农人来说这样的“暖冬”并非好事,正如老话所言“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季偏暖会打乱农作物的生长节奏比如越冬的麦苗会提前进入旺长状态,过度消耗自身养分。导致植株养分积蓄不足、根系发育孱弱,抗寒能力大幅下降一旦后续遭遇寒潮。“倒春寒”等剧烈降温麦苗就极易遭受冻害,出现叶片发黄、生长停滞的情况最终严重影响麦子的收成。

我国民间早有“早寒露”与“晚寒露”的说法。虽寒露交节的阳历时间相对固定(10月7日至9日),但对应的农历日期却因闰月等因素差异较大。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寒露,九月节”,正常情况下寒露应在农历九月交节;若受闰月影响,交节时间提前至农历八月,便称为“早寒露”;若推迟到农历九月中旬,则是“晚寒露”。

翻看近年的寒露农历日期便一目了然:2022年为九月十三,2023年是八月廿四,2024年为九月初六,2025年则是八月十七。其中,2023年与2025年的寒露因农历闰月(如2023年闰二月、2025年闰六月),交节时间提前至农历八月,属于典型的“早寒露”;而2022年、2024年的寒露在农历九月,更偏向“晚寒露”的范畴。

“早寒露冻死牛,晚寒露穿单衣”,老祖宗的经验指出:寒露若在农历时间来得早,预示冬天会极寒。连耐寒的牛都难承受若来得晚则冬天偏暖,可穿单衣过冬。今年是“早寒露”,意味着今冬可能较冷需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总结:这些流传千年的寒露农谚,是古人在长期农事实践中总结出的“气候指南针”至今仍能为我们的农事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今日寒露,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评论。

来源:哦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