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被腾讯放话‘有腾讯没YY’,到把85%营收装进海外口袋;从游戏资讯站起家,到亲手卖掉亲手缔造的YY直播——李学凌的20年创业路,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野的生存法则。” 2025年2月,当百度以21亿美元敲定收购YY直播时,这笔较最初36亿美元折价40%的交易
“从被腾讯放话‘有腾讯没YY’,到把85%营收装进海外口袋;从游戏资讯站起家,到亲手卖掉亲手缔造的YY直播——李学凌的20年创业路,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野的生存法则。” 2025年2月,当百度以21亿美元敲定收购YY直播时,这笔较最初36亿美元折价40%的交易,让外界读懂了欢聚集团掌舵人李学凌的决绝:与其在国内直播红海缠斗,不如押注全球市场重生。
如今,这位人大哲学系出身的前记者,手握欢聚集团35%股权,身家曾达23亿美元。他创办的多玩游戏网曾创下5000万日活的巅峰,YY直播首创的“跑车火箭”打赏模式定义了行业规则,而现在,Bigo Live 3840万月活用户正在为他的“出海赌局”买单。这场从本土巨头到全球玩家的转身,写满了互联网创业者的韧性与变通。
一、三次破局:从记者到“直播教父”的逆袭
李学凌的创业史,是一部“在绝境里找风口”的教科书。从游戏资讯到语音工具,再到直播帝国,他每一次转身都踩准了行业脉搏。
1. 2005年起步:雷军100万美元赌出来的游戏门户2005年,31岁的李学凌辞去《中国青年报》记者职务,带着雷军投的100万美元南下广州创业。彼时他两次试错均告失败,直到瞄准游戏资讯赛道推出“多玩游戏网”,才终于撕开市场缺口。
靠着深耕《魔兽世界》等热门游戏专区,多玩游戏网3个月就实现流量破百万,2008年更是创下日均5000万浏览量、1500万注册用户的成绩,稳居中文游戏网站榜首。更关键的是,他在运营中发现了玩家的核心痛点:组队语音频繁掉线。这个看似琐碎的问题,成了下一次爆发的契机。2. 2008年突围:骂出来的YY语音,干翻腾讯2008年,李学凌因团队骨干集体跳槽,宅家打魔兽散心时屡屡遭遇语音故障,一怒之下带队研发YY语音。这款工具凭借稳定的音质迅速崛起,半年内同时在线人数突破40万,2012年注册用户更是飙升至2亿,全年语音服务时长达4210亿人分钟,超过同期Skype。
2010年,腾讯开出1.5亿美元收购价,李学凌直接拒绝,换来马化腾“有腾讯没YY”的狠话。他转头从语音切入直播,首创“YY音乐榜”打赏模式(1元/票),年入400万元,逐步演化出“鲜花、跑车、火箭”等道具体系,奠定了直播行业的变现基础。2012年,欢聚时代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李学凌加冕“直播教父”。
欢聚时代纳斯达克上市
3. 2014年布局:分拆虎牙,埋下出海伏笔面对国内竞争加剧,李学凌做出两个关键决策:一是2014年将游戏直播业务独立为虎牙,开创“保底工资+分成”的主播模式,后来推动虎牙成为“游戏直播第一股”;二是同年成立BIGO,悄悄布局海外市场。这步“未雨绸缪”在日后被证明极具远见。当抖音、快手带着流量优势杀入直播赛道,国内秀场直播市场趋于饱和时,BIGO成了欢聚集团的“救命稻草”。
二、现状解码:卖掉YY之后,85%营收来自海外
2025年,欢聚集团交出了一份“海外独大”的成绩单:2023年总营收22.7亿美元,其中BIGO业务贡献19.2亿美元,占比高达84.6%,海外直播收入更是占据总直播营收的90% 。卖掉YY的阵痛过后,李学凌的“出海战略”终于开花结果。
1. 业务版图:BIGO撑起半壁江山,全球用户逆势增长
如今的欢聚集团,早已不是“YY一家独大”的格局:
- 核心支柱BIGO:旗下Bigo Live 2023年第四季度月活用户达3840万,欧洲、中东等区域增速均超8%,按消费者支出规模蝉联全球社交板块第二名。Likee短视频的直播付费用户连续4个季度环比增长,用户活跃度稳步提升。
- 国内业务收缩:历经四年博弈,YY直播最终以21亿美元出售给百度,较最初报价缩水15亿美元。这笔交易虽让欢聚回笼现金,但也意味着其彻底退出国内核心直播战场 。
李学凌与YY语音品牌玩偶
- 新赛道试水:李学凌曾以1亿美元领投生鲜电商同程生活,尝试跨界,但目前仍以海外社交娱乐为绝对核心。2. 财务与财富:35%股权绑定,薪酬隐身背后作为实控人,李学凌的财富与公司深度绑定:- 股权身家:持有欢聚集团35%股份,2021年以23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即便2024年公司净亏损1.46亿美元,其核心财富仍来自股权价值 。
- 薪酬隐身:欢聚集团年报未单独披露其具体薪酬,但从行业惯例推测,其收入主要来自股权分红,曾有测算显示其年分红可达7000万美元 。这种“低薪高股权”模式,将他的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牢牢捆绑。
- 财务波动:2023年公司实现净利3.018亿美元,但2024年转为净亏损1.46亿美元,主要受海外市场竞争及汇率波动影响,不过BIGO的营收和付费用户仍保持增长态势 。3. 行业地位:从国内龙头到全球玩家的身份转变欢聚集团的市场定位已彻底切换:在国内,它失去了YY这个“基本盘”;在全球,它成为仅次于TikTok的社交娱乐巨头。Bigo Live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向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渗透,2023年发达国家地区收入占比已达38% 。这种“丢车保帅”的选择,让它在国内直播内卷中成功“逃生”。
三、生存法则:李学凌的“反脆弱”创业哲学
从被腾讯围剿到海外重生,欢聚集团的20年,本质是李学凌“反脆弱”哲学的实践。他的三个决策逻辑,值得所有互联网创业者借鉴。
1. 不恋旧:该放手时绝不拖泥带水
卖掉YY的决策堪称“断臂求生”的典范。当国内直播市场被短视频平台挤压,YY营收增长乏力时,李学凌没有死守情怀,而是在与百度的拉锯战中接受折价交易,将资金和精力聚焦于更具潜力的海外业务。这种“不被沉没成本绑架”的清醒,让企业避免了“双线溃败”。
2. 不盲从:巨头围堵时找新航道
面对腾讯的威胁,李学凌没有正面硬刚,而是从“语音工具”这个细分赛道切入,再延伸至直播;当国内赛道拥挤时,他又提前布局海外,避开与抖音、快手的直接竞争。正如他所说:“互联网创业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找到对手看不到的战场。”
3. 不脱节:创始人与企业共担风险
从创业初期接受雷军投资,到上市后持有35%股权,李学凌始终将自己的财富与企业绑定。即便公司出现亏损,他也未通过减持套现,而是与企业共渡难关。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姿态,赢得了投资者和团队的信任。
结语:互联网的尽头,是“活下去”的智慧
从多玩游戏网的5000万日活到YY直播的上市荣光,从拒绝腾讯收购的硬气到出售YY的务实,从国内巨头到海外玩家,李学凌用20年证明: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一时的规模与光环,而在于应对变化的速度与勇气。
欢聚集团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护城河,只有不断流动的机遇。在流量迭代比翻书还快的互联网行业,不恋过往、不惧未知、不赌孤注,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
李学凌曾说:“创业就像在浪尖上跳舞,既要踩准节奏,又要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波浪。” 当Bigo Live的用户在全球各地点亮屏幕,这场关于“生存与重生”的舞蹈,还在继续。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