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过豌豆苗的朋友都知道,浇水是个技术活。浇对了,苗子蹭蹭长,产量翻倍;浇错了,一切都白搭。经过多年实践和技术总结,老农们摸索出了三次关键的浇水时机,被称为“保命水、促长水、增产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三次浇水的门道。
种过豌豆苗的朋友都知道,浇水是个技术活。浇对了,苗子蹭蹭长,产量翻倍;浇错了,一切都白搭。经过多年实践和技术总结,老农们摸索出了三次关键的浇水时机,被称为“保命水、促长水、增产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三次浇水的门道。
保命水:播种后的第一口水
这第一道“保命水”,可不是随便浇浇就完事的。
播种前,咱们得先给豌豆种子喝个饱。将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天气冷一般要16个小时以上,高于20度一般8-12小时即可,一直泡到豆子体积增加一倍以上。这一步是为了唤醒种子,为发芽储备充足的水分。
种子泡好后,铺在育苗盘上,就该浇这真正的“保命水”了。此时浇水要彻底浇透,让种子和基质完全湿润。之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基质湿润。
这阶段,水分管理直接影响出苗率。一旦缺水,种子就会失去活力;但水过多,又会烂种。所以这“保命水”名副其实,关系到豌豆苗的生死存亡。
促长水:生根长叶的“加速剂”
豌豆苗出芽后,就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这时,第二道“促长水”就该上场了。
一般在播种后第二天,根系就已经长出来了。从这时起,每天早、中、晚各喷一次水,保持湿润。到了第三天,嫩茎冒出来后,更要保持湿度,每天至少3遍水。这样才能让豆苗生长速度加快,因为干燥的环境很容易导致豆苗萎蔫干枯死亡。
这次浇水之所以称为“促长水”,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豌豆苗的生长速度。水分充足,植株每天都能看出明显变化;水分不足,生长停滞,甚至先前长的都会萎蔫掉。
增产水:采收前的“营养液”
第三次关键水是“增产水”,这在采收前尤为重要。
当豌豆苗长到10-15厘米高,临近采收时,这次浇水就显得格外关键。这时浇水量要充足,保证植株在最后生长阶段不缺水,这样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时的豌豆苗叶片面积增大,蒸腾作用强,需水量也增大。水分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产量,导致茎秆纤维化,口感变差。恰到好处的“增产水”,能让豌豆苗鲜嫩多汁,产量提高不少。
有经验的老农说:“这水浇好了,产量能提高一两成不成问题。”
科学浇水有讲究
浇这三次水,不是简单地往苗上泼水就行了,还得讲究科学方法。
浇水方式最好采用喷雾浇水,这样水分均匀,不会冲击伤苗。如果没有喷雾设备,也可以用洒水壶细眼轻轻喷洒。
浇水时间也有讲究。夏季高温时,浇水次数要增加,晴天气温高一天要浇3-4次;阴雨天气温低一天浇1-2次即可。每次浇水量以苗盘内基质湿润,刚滴水为度。
另外,水质也很重要。最好使用自来水或清洁的地下水。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以免影响豆苗品质和食用安全。
水分管理常见误区
很多新手种植豌豆苗,往往会在浇水问题上栽跟头。以下是几个常见误区:
一是以为天天浇大水就好。其实豌豆苗也怕积水,积水会导致烂根、发病。所以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积水。
二是忽视天气因素。同样一天浇三次水,晴天和阴雨天的浇水量应该不同。晴天气温高时蒸发量大,浇水量应适当增加;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浇水量应减少。
三是采收当天也照常浇水。建议采收前适当控制水分,采收后半天再浇水,这样更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病害发生。
记住这三道关键水,种出的豌豆苗肯定苗壮产量高。其实啊,种豆苗就像照顾孩子,饿了喂饭,渴了喂水,它就会健康长大。
你有没有种过豌豆苗?浇水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