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家孩子小学五年级了,上课看似盯着黑板,但老师说她眼神空洞,像是神游,叫名字愣神。”
“医生,我家孩子8岁,上小学二年级了,上课跟针扎屁股似的坐不住。”
“医生,我家孩子小学五年级了,上课看似盯着黑板,但老师说她眼神空洞,像是神游,叫名字愣神。”
很多家长看到这类情况,会联想到多动症。
那么什么是多动症呢?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PART 01.
多动症的不同表现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注意缺陷型:
孩子往往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粗心犯错,听不进指令,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拖拉,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任务。这类孩子可能看起来安静,但思维容易游离,就像案例中“眼神空洞、叫名字愣神”的表现。
多动冲动型:
孩子表现为过度活动,小动作多,难以安静坐着,经常在不合适的时候跑动或攀爬,说话过多,插话或抢答,缺乏耐心等待。案例中“坐不住”就是典型特点。
PART 02.
如何区分活泼好动和多动
孩子好动是天性,他们精力比较旺盛,但如果在陌生场合或需要安静的场合,正常孩子能够安静,按照老师、家长的指令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件事情,或者是有计划、有目的做自己的事情。
多动症孩子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注意力的不集中,多动与注意力缺陷的混合表现。
学龄前儿童表现为过分吵闹捣乱,不好管理,或者出现攻击性,经常惹祸,无法接受幼儿园教育。
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发脾气,和伙伴关系紧张,学习成绩落后,不服从管理。
青少年表现为自己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厌学。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跟父母顶嘴、与老师争执,与同学缺乏合作精神,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反应等。
PART 03.
多动症治疗
如果孩子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学习成绩,或因为多动冲动影响人际关系、不能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及时就诊以明确是否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是否需要治疗。
目前多动症儿童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包括注意力训练,社交训练,执行功能训练,情绪团体治疗,心理治疗等。
多动症的病因复杂,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案可能都难以达到显著、持久的效果,往往需要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家庭、学校、医师、患儿都参与其中,综合干预,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时期。
来源:萌兔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