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泸溪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弘扬龙舟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特色赛事品牌,搭建起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桥梁和纽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沅水两岸绚烂绽放。
杨世方 罗涛
近年来,泸溪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弘扬龙舟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特色赛事品牌,搭建起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桥梁和纽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沅水两岸绚烂绽放。
龙舟竞渡搭建交流桥梁
泸溪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源于盘瓠、兴于屈子、盛于隋唐,如今在 “村舟” 品牌的赋能下更具活力。 今年以来,全县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全力打造“泸溪村舟”赛事IP,先后举办“村舟”传统龙舟大赛、“村舟”国内邀请赛系列赛事活动。今年 7 月,“金蛇献瑞・龙舞九州” 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泸溪 “村舟” 国内邀请赛热闹开赛,湘、粤、桂、赣、黔、辽、沪 7 省市的 18 支队伍齐聚沅江,各族健儿同场竞技、共话友谊,上演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团结与拼搏碰撞的文化盛宴。
“浦市龙舟”激流横渡,气势如虹传承千年楚韵;潭溪“五龙节”锣鼓铿锵,女子龙舟尽展巾帼风采;洗溪镇“苗家龙舟”苗韵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龙舟”赛事不断拓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载体。
“非遗”焕彩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泸溪地处武陵腹地、沅水之滨,千年蜿蜒流淌的江河溪流,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全县拥有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苗族数纱、盘瓠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3人。
泸溪县将“村舟”赛事与多彩非遗深度“嫁接”,同步举办的非遗展演、民俗市集、王婆说媒等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解放岩花灯活泼灵动、欢快诙谐,生动展现了湘西浓郁的民俗风情;潭溪镇大陂流筷子舞节奏鲜明、舞姿质朴,诉说着千年农耕文化的史诗;草把龙、板凳龙、太极拳轮番登场,菊花石雕、踏虎凿花、苗族挑花美不胜收,巫傩绝技冲天绳、上刀山赢得观众掌声阵阵,叫好连连。
激昂的辰河高腔穿透喧嚣,在各族观众心中漾起阵阵涟漪……第二届沅水流域辰河高腔艺术节上,泸溪辰河高腔、龙山汉戏、永顺辰河高腔折子戏、常德汉剧、溆浦辰河高腔以及辰溪辰河高腔等优秀戏曲团体同台献艺,呈现出沅水流域“百角竞艳、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共同奏响民族非遗的华美乐章。
城水共荣激活发展动能
泸溪县持续推进“文旅赛”融合发展,以水兴旅、以水富民,有效激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全县依托沅水沿线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提质生态研学游、非遗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构建“生态+文旅+非遗”融合模式,沅水画壁景区成功摘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冠。大力拓展“文旅+体育”场景,精心举办涉江水上马拉松赛、夏季篮球“联赛”等品牌赛事,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消费。赛事期间,全县规模酒店入住率100%,赛道周边门店营业额增长2倍以上。
同时,泸溪县组织新阶层人士、“村播”“网红”积极发挥优势特长,累计开展直播100余场次,创作短视频2000余个,全网综合浏览量超5.5亿,在传播特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凝聚了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共识。“村舟”赛事期间,浦市古镇游客量激增300%,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带动农文旅销售额2.46亿元。
从龙舟竞渡到文旅繁荣,从民族交往到精神共鸣,泸溪以 “村舟” 赛事为纽带,成功串联起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正在沅水之滨绘就一幅 “赛事兴、文旅旺、民族亲” 的美好画卷。
来源:湘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