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蒜看似简单,里头学问可大着呢!同样一块地,有人收的蒜头又大又实,有人却只能收些散瓣小蒜。差别在哪?就在出苗、返青、抽薹和膨大这四个关键阶段的水肥管理!
种蒜看似简单,里头学问可大着呢!同样一块地,有人收的蒜头又大又实,有人却只能收些散瓣小蒜。差别在哪?就在出苗、返青、抽薹和膨大这四个关键阶段的水肥管理!
我这十几年跟各地老蒜农取经,总结出这张“水肥日历”,今天一次给大家讲清楚。
出苗期:打好基础是关键
蒜种下地,出苗齐不齐,直接关系到后续产量。蒜农老话说“七分种,三分管”,播种环节就得用心。
选种要挑肥大饱满、无病无伤的蒜瓣,记住“冷藏蒜种不能用,萌芽能力会下降”。掰蒜瓣时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一定要带下底盘,不带它出苗难!
播种时间不看日历看地温,地温15-20℃最适宜。把手插进土里五厘米,感觉凉而不冷,就成了。播种深度讲究“深不露尖,浅不露根”,三到四厘米最理想,大约是蒜瓣高度的两倍。尖端必须朝上,倒置横放会影响出苗。
播后保湿是关键,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抓把土握紧再松开,土团轻轻一碰就散开,这样的湿度正正好。
返青期:唤醒沉睡的蒜苗
开春后,当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大蒜就从冬眠中苏醒,进入返青期。这时管理到位,能让蒜苗快速恢复长势。
返青水要浇得巧。土壤解冻后及时浇,但量要控制,以湿润地表15-20厘米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北方少雨地区这次水特别重要,南方多雨地区反倒要挖好排水沟。
返青肥要紧跟其后。建议每亩追施磷酸二铵2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25公斤,配合浅锄松土,能有效提升地温。此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搭配氨基酸叶面肥,还能增强抗寒能力。
别忘了防治蒜蛆!烂母期(春分前后)是蒜蛆高发期,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灌根,防患于未然。
抽薹期:水肥临界期决定收成
4月到5月初,大蒜进入抽薹期,这是大蒜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候,也被称为“水肥临界期”。这时候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蒜薹产量和后续蒜头大小。
水份管理遵循“小水勤浇”原则。从4月下旬起,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之间。此时大蒜根系已经发达,切忌大水漫灌,否则会引起病害。
施肥要转向高钾复合肥,每亩15公斤左右。钾元素能促进蒜薹粗壮,为后续蒜头膨大打下基础。
此时还需重点防控葱蝇和叶枯病。老农们常用10%吡虫啉可湿粉2000倍液与50%腐霉利悬浮剂1500倍液交替喷雾,间隔7-10天,效果不错。
膨大期:最后冲刺决定蒜头大小
提薹后,大蒜进入蒜头膨大期,这是产量形成的最后冲刺阶段。
提完薹,立即浇一次透水,并冲施硫酸钾,每亩10公斤。之后保持地表微润状态,让蒜头充分膨大。
有个关键细节:收获前5-7天必须停止浇水,这点很多新手容易忽略。继续浇水会导致蒜头散瓣,不耐储存,影响商品性。
此时同步喷施苯醚甲环唑加芸苔素内酯,能延长功能叶寿命,促进干物质积累。叶片保持绿色时间越长,制造的养分越多,蒜头就越结实。
现在不少种植户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节水30%,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膜下滴灌,既能保墒又能抑制杂草,一举多得。
记住这四个时期的水肥管理要点,你家大蒜产量一定能上一层楼。把这“水肥日历”贴在家里显眼处,种蒜时随时查看,保你今年收成满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农事操作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