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激活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旅游”策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09:57 1

摘要: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比赛的舞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非遗魅力、推动文旅融合的绝佳契机。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竞技比赛的舞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非遗魅力、推动文旅融合的绝佳契机。

大湾区非遗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显著。近年来,醒狮、粤剧、英歌舞等非遗项目不断“出圈”,成为大湾区的文化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关注。以全运会激活大湾区“非遗+旅游”,推动一场以体育为媒、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大规模、深层次、沉浸式的大湾区文旅融合创新实践,既可以让非遗从静态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旅游场景里游客可感知的体验,也可以让“非遗+旅游”借全运会热度走向全国和全世界,最终形成“观比赛、赏非遗、游湾区”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三地文旅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搭建协同平台。通过全运会强大的统筹能力,搭建一个协同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联动。首先,系统梳理区域内的非遗项目,标注资源分布、体验形式、配套设施等关键信息,实现“一地资源、三地共用”,有利于突出利用优势项目。其次,对标全运会,提升“非遗+旅游”的服务水平,如体验时长、互动内容、讲解规范、文创产品质量与定价等,通过全运会将分散各地的非遗旅游项目规范化,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为赛后大湾区“非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支撑。最后,以全运会赛事布局为纽带,串联非遗资源富集地,设计“跟着全运看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赛后“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提供参考。

二是丰富沉浸式场景。全运会可以为非遗融入现代旅游场景提供无数个“超级应用场景”。可在各主办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广场、商场等公共空间设立“大湾区非遗活力站”,在体育场馆周边设置非遗市集、体验工坊,形成集观赛、体验、消费于一体的“非遗体验站”,提供新会葵艺遮阳扇DIY、东莞千角灯拼图、粤剧面谱彩绘等沉浸式、互动化的深度体验活动,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互动中建立情感联结。同时,在这些体验站提供旅游服务,实时推荐相关旅游产品,让游客的体验更加连贯、完整。

三是形成传播合力。作为全国性的大型体育盛会,全运会势必吸引大量关注和客流。粤港澳可通过顶层设计与系统性设计,让非遗贯穿全运会始终。一方面,让每一个设计符号都成为讲述大湾区故事的载体。例如,比赛场馆装饰、礼仪服装设计等均可突出非遗元素。另一方面,让每一个仪式环节都成为大湾区非遗的展演厅。例如,以潮汕英歌舞或醒狮的铿锵节奏引领运动员入场,赛事中场休息时穿插粤剧、咏春拳表演等。同时,成立三地联合的融媒体宣传中心,围绕“全运非遗之旅”主题,制作系列短视频、纪录片,进行集中推广,形成传播合力。

四是打通转化渠道。作为强大的“催化剂”,全运会能有效打通非遗项目与市场资源的对接渠道,帮助非遗项目实现创新转化。全运会期间,各种非遗项目的亮相和曝光,一方面可以吸引文创基金、社会资本关注“非遗+旅游”,支持传承人开展创新实践,激励传承人大胆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实用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更具市场吸引力的“非遗+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非遗项目获得旅游景区、商业综合体的长期合作与入驻邀请,得以转化为常态化的旅游项目,如主题文创商店、沉浸式演出、非遗工坊体验等,丰富“非遗+旅游”产品供给,实现非遗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