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佳节至,月圆人团圆。近日,会宁县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制罐庆国庆,稚手塑陶寄团圆”陶艺体验活动,在指尖与泥土的对话中,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假期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独特的方式为祖国庆生,寄托家国团圆的美好愿景。
国庆佳节至,月圆人团圆。近日,会宁县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制罐庆国庆,稚手塑陶寄团圆”陶艺体验活动,在指尖与泥土的对话中,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假期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独特的方式为祖国庆生,寄托家国团圆的美好愿景。
在专业陶艺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系上围裙,洗净小手,神情专注围坐在陶艺拉坯机前,揉泥、定中心、开孔、拉升、塑形,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手中的泥坯,尝试将其变成碗、杯、罐等造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让“双节”的家国情怀在文化互动中升华。
学生 张霄: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做陶罐,觉得非常的神奇。今天自己动手做做,泥巴滑溜溜的,老是歪掉,但是老师教了我方法,让我成功做出来了一个圆圆的陶罐,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华非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想做一个圆圆的罐子,代表团圆,送给妈妈当做礼物。
学生 张晨:我觉得古人好厉害,能做那么好看的罐子。我做的时候发现泥巴一点也不听话,但是慢慢捏,好像有点样子了,很有成就感。
学生 杜晨晞:我今天第一次自己做陶罐,感觉超级好玩,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了一个小罐子。以前只在书上看到陶器,现在自己动手,才知道做陶器是这么的不容易,但特别有成就感。
活动现场亲子互动温馨,不仅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也让陪同的家长们感触良多。许多家长表示,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为国庆佳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家长 张斌:带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真是太值了,他不仅学到了陶器知识,还亲手制作了作品,整个过程都很专注。我觉得这比单纯的看书或玩电子产品有意义多了,既能锻炼孩子的耐心和创造力,又让他在国庆期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家长也从中重温了童年的乐趣,增进了亲子关系。
学生家长 谢宁:这个活动特别好,不仅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制陶历史,还亲手体验了制作的整个过程,看到她那么专注,我觉得这比上多少节补习班都有意义,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他明白了任何一件器物背后都凝结着智慧和汗水。希望博物馆多举办这类寓教于乐的活动。
此次陶艺体验活动是会宁县博物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让孩子们在体验制陶的不易后,对“工匠精神”和“劳动创造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更能理解中华文明在劳动与创造中不断延续发展的深层道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会宁县博物馆社教部主任 侯丽: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会宁县博物馆陶吧开馆了。今天我们通过观看+体验+感悟的立体化教育,让孩子们亲手制作陶器,既是对他们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启蒙,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五千多年前的先民们的匠心和智慧,这颗文化的种子一旦播下,必将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后,我们们会打造更多的高质量的社教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体验营。
来源:会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