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瑟瑟寒风中,庄稼收尽了,繁花凋敝了,茂叶枯败了,就连肥硕的蚂蚱也不再蹦跶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萧敝。而一直被割草打柴人当做野蒿杂草,一茬一茬割掉身躯的一株小野菊想:悲凉的秋天总要有一点活力和灵性呀!于是,她便卯足了劲猛一抖擞抬起了头。
瑟瑟寒风中,庄稼收尽了,繁花凋敝了,茂叶枯败了,就连肥硕的蚂蚱也不再蹦跶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萧敝。而一直被割草打柴人当做野蒿杂草,一茬一茬割掉身躯的一株小野菊想:悲凉的秋天总要有一点活力和灵性呀!于是,她便卯足了劲猛一抖擞抬起了头。
这一抬头不打紧,匍匐于山崖、田野、沟壑、路边的野菊们,像听到集结号一般,不约而同地焕发了精神。她们不自卑自身的弱小,不在意秋风的寒冷,在万木退缩之时,生出一株株耀眼的碧绿、绽出一朵朵夺目的小花儿!
野菊有绿色的茎,绿色的茎又细又长。长的盈米,短的尺半。可能是荒野贫瘠苦寒的缘故,家乡的野菊茎身多弯曲如藤。但弯曲也好,藤状也罢,其茎身却似木,骨感极强。茎上的叶子很特别,有点像金鱼的尾巴,边沿长着一圈小小的齿儿,好似一把绿色的小锯子。茎的顶上托着一朵或几朵小花,花朵不过一枚镍币大小,多为黄花,杂以白紫,花蕊是椭圆形的,黄里透着一点绿。舌状的花瓣均匀地围在花蕊周围,乍一看像极了袖珍的葵花。
一朵朵小巧玲珑的野菊花儿在瑟瑟的秋风里,无声无息的怒放着,黄的、白的、紫的,放眼望去喜悦无限。在阳光下,她们是秋日里一朵朵多彩的云霞,飘啊飘,荡啊荡;在阴雨中,她们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闪啊闪,眨呀眨;在山野,她们是一群群情窦初开的乡村小妹,疯啊疯,闹啊闹;在路边,她们是一个个风韵十足的乡间少妇,挤啊挤,浪啊浪;在山巅悬崖,朵朵菊花一如一颗颗小太阳,洒下的尽是暖人的光芒;在荆棘丛林,簇簇野菊好似一面面旌旗,发出的尽是励人的能量。
野菊自有她率直任性、不卑不亢的脾性。生在哪长在哪,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闭缩,那一朵又挤出半个脸来,少女般的明眸个个睁得又圆又亮,纯真极了。那份清纯、率真和疯野,让人撇一眼看就心生爱怜,心醉情迷。
野菊自有自身奇异独特、沁人心脾的芳香。花开时节,田野里处处弥漫着她们特有的味道——清香、甘苦、醇浓,似药如酒。让人缩鼻一闻便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步入花丛,掬一枝到近前浓香盈怀,稍一抖动溅得满身都是。到此,“暗香盈袖”、“花香满衣”,一下子全然了了。倘若静下心来,从飘飘摇摇,动静相衔的花海内,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花香中能听到《娃哈哈》、《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还可闻到《上下求索》、《十面埋伏》的悲壮……
“菊”也写作“掬”,“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象形。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根据她的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把她叫作“菊”。菊花又名延年、更生、帝女花等,是源于我国的名花。远在四五千年前,它就野生在山川上、沼池边。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汉太守应劭在《风俗通》中载:南阳郦县(今内乡)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余岁,七十八十则谓之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
我国古代文人对菊花更是倍加称誉,说菊花是花卉“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它不仅有清纯淡雅的身姿和清隽高雅的芳香,更有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时节傲霜怒放的气节。有关赞扬秋菊的诗词佳句俯仰皆是,如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范曾大的“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刘克庄的“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苏东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还有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等等,等等。
这其中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为婉约。最为感人的当是郑思肖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是最最让人惬意的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菊成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的陶渊明的专属文化符号。为此,唐人就把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了这老陶,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明末大儒陆平泉初入仕途时,与同僚去见奸相严嵩,众官员争先恐后趋前献媚。陆平泉见庭中陈列着许多盆菊花,便冷冷地说道:“诸君且从容些,不要挤坏了陶渊明!”诙谐隽妙,争宠者个个面露愧色。
咏菊最为霸气的,当属黄巢的《不第后赋菊》。黄巢(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一首警示之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不仅供观赏,而且可食、可酿、可饮、可药用途广泛。野菊花味苦、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泄散。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凉肝的功效。主治疔疮、痈疽、瘰疠、丹毒、湿疹、疥癣,及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眩晕耳鸣、目赤热痛等。可滋养眼睛保护视力,对人体的心脏、大脑和血管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古至今无数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但他们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人工菊,那些个被培植、控制、摆弄的股掌之物,比起随遇而安、随意生长、任意绽放的野菊来,不免满身妖娆俗气,甚或有点冶叶倡条之感。
野菊开,正种麦。当野菊开遍天涯时,正是农人摇耧播种的大忙季节。在农人的眼中,漫天的野菊花,就是那一一垄垄金黄金黄的小麦!
翟传海(笔名船海),男,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郑大法学专业。中国农业银行“优秀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南阳民俗协会理事,南阳市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卧龙区作协名誉主席,“南阳市阅读之星”、“南阳市十佳书香个人”、“南阳民俗文化突出贡献者”、“大美南阳人”,《魅力南阳》编审,《河南文学》、《华人文学》《今古传奇》等签约作家。
来源:南阳翟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