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千保底到50万点赞:银发团播如何撬动万亿消费新增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9:43 1

摘要:清晨六点的菜市场,49岁的王阿姨还在为几毛钱的青菜讨价还价;中午十二点的化妆间,她已经在化妆师的巧手下变身"镜头女神"。这不是电视剧剧情,而是南京姑娘樱桃妈妈的真实经历。

作者 | AgeClub沐哲


正文

清晨六点的菜市场,49岁的王阿姨还在为几毛钱的青菜讨价还价;中午十二点的化妆间,她已经在化妆师的巧手下变身"镜头女神"。这不是电视剧剧情,而是南京姑娘樱桃妈妈的真实经历。

在那场戏剧性的团播面试中,精心准备的樱桃因身高不够被淘汰,素面朝天的妈妈却凭借高挑身材和镜头表现力,拿到了保底八千的offer。

从填写简历时的手足无措,到五小时练舞后的满头大汗,再到开播时的自信亮相,这场由银发群体主导的直播热潮,不仅颠覆了 "退休即养老" 的传统认知,更成为新晋顶流。

01

从菜市场到直播间:银发主播的 "逆袭剧本"

像樱桃妈妈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上演。

江苏常熟的"云爸爸"男团里,一群中年大叔穿着紧身POLO衫跳着魔性舞蹈,;河南农村的 "村长村长" 阿姨团,用"大娘大娘当个卖货郎"的顺口溜带货,9.9元的干脆面能卖出数万单。

就连TVB的资深艺人也放下身段,六位平均年龄60岁的"视帝"组成"300岁天团",在《晚安大小姐》的伴奏下跳着网红舞,直播间热度直冲热搜。

这些银发主播的爆火绝非偶然。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文章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已达1.61亿。而在QuestMobile 2024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他们在短视频平台的月人均使用时长达129小时。

当曾经被视为"数字难民"的中老年群体成为直播主力,当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变成直播间的互动话术,银发团播的走红其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02

双向奔赴:年轻人围观,爸妈发光

打开中老年团播的直播间,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景象:屏幕里是跳着广场舞的阿姨大叔,屏幕外刷"阿姨加油"的却是00后。

平台数据显示,中老年直播间90%的互动弹幕来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一边调侃"丈母娘级女神",一边心甘情愿被"硬控"在直播间半小时。这种代际碰撞的背后,藏着银发团播的流量密码。

对年轻人而言,中老年团播是解压神器也是情感寄托,在网红脸和剧本化内容泛滥的当下,银发主播的"去精致化"反而成了稀缺价值,很多主播都带着未经雕琢的真实感。

心理学中的"纯粹接触效应"在此显现:越是自然流露的内容,越能引发情感共鸣。年轻人在弹幕里刷"爷青回",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久违的温暖与真实。

对银发群体来说,团播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是自我价值的重塑。许多中老年人面临退休后的社交萎缩和价值失落,而团播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农村阿姨因网友叫她"奶龙"而笑逐颜开,当退休大叔在直播间收到"张叔最棒"的弹幕而挺直腰板,他们收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社会认同感。

这种双向奔赴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闭环,年轻人用弹幕提供情绪价值,银发主播用真实内容满足情感需求,平台则将这些互动转化为流量收益。

足力健的直播数据印证了这种魔力:在老年直播间植入产品后,60%的订单来自年轻人——他们或许不会给主播刷火箭,但会悄悄给爸妈下单防滑鞋。

03

流量狂欢下的冷思考:

谁在赚钱,谁在"打工"

很多人以为银发主播都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实远比数据复杂。

业内人士透露,团播行业的薪资分配藏着 "潜规则":出镜主播提成仅15%-25%,主持人5%-10%,运营 1%,大部分利润被MCN机构收入囊中。更有偏远地区的老年主播,被机构以"轻松赚钱"为由签约,实际分成只有10%,成了"赚100元机构拿90元" 的打工者。

图片来源:抖音@《电商》杂志社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在消耗银发主播的热情,为了追赶流量,许多中老年团播沿用年轻主播的"连轴转"模式:单场直播4-6小时,加上化妆、排练、复盘,日均工作超12小时。

63岁的马景涛曾因连续直播晕倒在镜头前,而更多无名的阿姨大叔,在"不能输给00后"的口号下,带着腰伤跳完一支支舞蹈。当"跳跳舞就能赚钱"的美好想象撞上"拿健康换收入"的现实,银发团播的光环难免褪色。

内容同质化则是更长远的隐忧,为了快速吸引流量,不少团播陷入"尬舞内卷":不管擅长什么,都要跳科目三;无论卖什么货,都得喊顺口溜。

这种短期流量导向的内容,不仅让观众审美疲劳,更消耗着银发群体的社会形象。当农村阿姨的田间舞蹈变成刻意博眼球的表演,当退休教师的知识分享让位于低俗互动,银发团播可能失去最珍贵的真实底色。

04

不止于调侃:银发经济的新可能

"少壮不努力,爸妈做团播" 的调侃背后,其实是银发经济的深刻变革。

京东《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1-9月,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用户数、金额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8%、187%、105%,消费内容从柴米油盐扩展到数码家电、旅游服务。这种消费升级的背后,是银发群体从 "被动消费者" 到 "主动创造者" 的身份转变。

图片来源: AgeClub

团播降低了银发群体的就业门槛,不需要高深技术,不用大量资金,只要有一技之长或热情活力,就能在直播间找到位置。

江苏的 "花开富贵 000"阿姨团,8位50-65岁的阿姨靠舞蹈单场点赞破50万;上海的退休教师组成"银发讲师团",在直播间讲历史文化课收获大批年轻粉丝。这种低门槛、高互动的模式,让银发群体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有了变现通道。

更重要的是,银发团播正在弥合代际鸿沟。平台数据显示,70.9%的用户因观看银发内容改变了对老年人的印象,68.7%会尝试视频中的生活技能。这种改变比任何政策都更能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包容发展。

未来的银发团播,不该只是流量的狂欢,更该成为价值的共生,或许可以有更多细分赛道:健康养生的知识分享、传统手艺的技艺展示、代际沟通的情感直播;或许需要更完善的保障:规范的薪资体系、健康的工作节奏、专业的内容指导。

商业逻辑注入人文温度,"爸妈做团播"从调侃变成"银发族发光"的正面叙事,银发经济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这场由银发群体主导的直播浪潮,或许不完美,却足够鲜活——它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人生的天花板,只要敢尝试,60岁也能是"闯荡的好年纪"。而那句"少壮不努力,爸妈做团播"的调侃,终将变成"爸妈都在努力,我们怎能懈怠"的动力,这或许就是银发团播最动人的价值。

来源:AgeClu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