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过度捕捞,长江已经禁渔10年,水中生态依然没有恢复。但有一个地方,鱼多达8亿公斤,但却无人敢吃。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渔业大国,除了海洋渔业以外,淡水渔业更是历史悠久,长江黄河流域自不用说。
因为过度捕捞,长江已经禁渔10年,水中生态依然没有恢复。但有一个地方,鱼多达8亿公斤,但却无人敢吃。
这个地方就是西藏的羊卓雍措湖,被人誉为西藏鱼库,西藏人民心中的圣湖。
«——【·西藏圣湖鱼儿多·】——»
西藏的羊卓雍措湖简称羊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其他两座圣湖分别是纳木错和玛旁雍错。
而我们要说的羊湖,里面拥有大量的渔业资源,比如高原裸鲤和拉萨条鳅等鱼类。这里的鱼虽然品种只有寥寥几种,但数量却十分惊人。
据专家估算,羊湖中生活的鱼超过8亿公斤,羊湖也被人称为是雪山上的鱼库。
虽然鱼类数量十分惊人,但人们好奇地发现,当地人并不会捕捞羊湖中的鱼来食用,其中到底有何缘由呢?
羊卓雍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碧玉之湖,因为羊湖颜色青翠见底碧波环绕,风景优美,而藏族人们则认为羊湖是“仙女不慎遗落的绿松石耳坠”,所以也被藏族人们誉为“人间仙境”。
这个人间仙境不仅风景秀丽惹人怜爱,就连水产也十分丰富,鱼多到一脚踩下去都能踩到十数条鱼。但就是这么多的鱼在湖水中荡起涟漪,当地人却从来不吃羊湖里的鱼,这在“吃货”大国是十分罕见的。
要知道在国内,民以食为天一直是国民宗旨,野生环境的江河中的鱼已经十分稀少了,尤其是长江和黄河,也因为过度捕捞而有十年禁渔了。
为何明明野生渔业如此缺乏却放着羊湖里的鱼多到泛滥当地人也绝不吃呢?这8亿公斤又是怎么来的呢?
专家利用“标记重捕法”来计算的湖里鱼的数量,这种方法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这种方法是如此操作的:
先捕捞1000条鱼,讲这些鱼做好标记,然后重新放回湖里,等过段时间之后再捕捞2000条,将被标记过的鱼算算数量,在用已经计算好的数据来推断鱼的重量。
得出的结果就为8亿公斤。
«——【·当地人为什么不吃·】——»
羊湖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生活的鱼多为冷水鱼,并且种类十分单一,其中占据最多数量的是高原裸鲤。其次为拉萨条鳅和细鳞条鳅。
为何高原裸鲤数量最多?这里要说到两方面。
首先是高原裸鲤的繁殖,作为鲤科的鱼类,高原裸鲤主要吃一些藻类和浮游生物,而且鲤科鱼类有一个特性,就是特能生,粗略计算,一条母鱼一次可以产卵一万枚。
而且羊湖中没有高原裸鲤的天敌,也就是肉食性鱼类,所以高原裸鲤日子过得十分舒服,数量也是蹭蹭蹭地往上涨。
而且各种鱼类肉质都十分鲜美、紧实,比如高原裸鲤的味道就十分美味,可以轻松做出各种美味佳肴。
不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习俗,我们都知道,藏族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习俗藏传佛教。佛教教义中有一条就是不杀生,即使遇到蚊虫蚂蚁都不能害其性命,众生平等。
面对湖中的鱼,尤其是圣湖中的鱼,当地藏族人民更是不可能吃了。
但藏族人民也并不是完全不杀生,因为伤害自己的身体也算杀生,所以藏族人民一致遵循着少造杀孽的原则。
比如牛羊等,宰杀一头就能吃上好多天。但如果是吃鱼的话,每天都需要杀鱼,这不是藏族人民所希望的。
还有一点是当地的人有水葬的传统。人死后会将尸体放上小船然后送进湖中深处。对于当地人民来说,这湖里的鱼就代表着他们的亲人,宰杀自己的亲人吃肉是万万不可的。
至于为什么要水葬,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树木也少,而且温度低土壤都冻住了,所以藏族地区多为水葬和天葬。
那么,当地人因为习俗的问题不吃鱼,但是外地人呢?也不吃吗?
羊湖中的鱼确实不适合食用。
羊湖是碱水湖,ph值的含量有9以上这么高,属于碱营养性水域,而且里面的鱼类喜欢食用的藻类,也有很多矿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富集。
羊湖的水温一直十分低,冷水水域的鱼有一种特性就是自然生长缓慢,当然这和水温低导致的鱼类食物藻类生长难也有关系。
较低的水温导致浮游生物繁殖速度慢,藻类也很难进行光合作用,两者都十分贫瘠。
而鱼类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也就生长缓慢。因为食物补充不足,鱼类就会拼命地吸收各种物质,其中也包括各种有害物质。
曾有人检测过,羊湖中的鱼含有DDT,这种物质在上世纪多用于杀虫剂,而我国早就已经禁止使用了。鱼身上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和DDT,就更不适合人食用了。
这DDT到底怎么来的呢?
虽然我国已经明令禁止使用这种物质,但仍然有一些国家还未禁止,其中就有我们的邻居印度。
印度之所以还在使用DDT制作的杀虫剂是因为价格十分低廉,而且效果确实很好,可以控制当地的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疟疾的传播。
而我国科学家王晓萍曾对此进行研究,这些DDT被喷到空气中,可能会被风带至大气层中,再由降水带至地面,最后汇集于高山冰雪融化后形成的琥湖泊,这其中就有羊湖。
而羊湖中的鱼体内DDT含量甚至可以媲美大型食肉动物北极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要知道北极熊的体型是十分巨大的,而鱼的体型仅有北极熊的几十分之一。
美国的白头海雕之前种群数量并不少,为了现在成为了濒危动物?其原因就是因为DDT。
上世纪DDT在北美洲被广泛使用,但DDT却富集在各种动物的体内,而白头海雕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其体内DDT的含量高的惊人。
DDT太多的时候,白头海雕就出现了各种症状,其中一条就是由于DDT在体内含量过高导致白头海雕的蛋壳变得又脆又薄。
白头海雕在孵化幼崽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蛋压碎,至使白头海雕的幼崽生存率锐减,自然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让白头海雕成为了濒危动物。
«——【·外地人也不敢吃·】——»
其实也有外地人吃湖中的鱼,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羊湖就曾被疯狂捕捞过,一度导致当地鱼群数量出现巨量下降,有些本就稀少的种类甚至濒临灭绝。
早在2004年,国家就已经禁止对羊湖进行捕捞。并且像湖中放生鱼苗以恢复种群数量,再加上当地人民自发的保护,才有了羊湖今天的模样。
曾经有人不听劝告,执意要去羊湖捕捞野生鱼类。四人携带各种工具前往西藏,非法捕捞1498条高原裸鲤等鱼类。本以为可以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将这些鱼获带出去换来金钱,谁知道等待他们的是3万元的罚款和对当地人民的道歉,还有牢狱之灾。
这些人的做法不仅仅是违法这么简单,还伤害了当地人民的心,毕竟当地人民将这湖中的鱼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还认为这些鱼是亲人们转世投胎的引路使者,这种举动是实实在在地将当地人的习俗按在地上进行践踏。
来源:小楠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