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琅琊新闻网讯秋雨连绵,田间泥泞,却挡不住丰收的脚步。秋收时节,走进郯城县的乡村田野,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破泥前行,运粮车紧随其后协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与时间赛跑、与雨情竞速,成为今秋这里最鲜明的主题。
琅琊新闻网讯 秋雨连绵,田间泥泞,却挡不住丰收的脚步。秋收时节,走进郯城县的乡村田野,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破泥前行,运粮车紧随其后协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与时间赛跑、与雨情竞速,成为今秋这里最鲜明的主题。
“这一片玉米有1000来亩,持续降雨让地变得太软,人工收割效率太低。多亏了这些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0多台机器齐上阵,大半天就能收割完毕,收获速度快,还一次性完成了秸秆粉碎还田,为下一茬小麦播种打下了好基础。”10月6日,在红花镇连片的玉米地里,郯城县兰青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富民看着在在泥泞中来回穿梭的“铁牛”,欣慰地说道。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成排的玉米植株被连秆带穗卷入机械“腹”中,顷刻间,黄澄澄的玉米便被收获装车,第一时间运往烘干厂。
今秋的持续降雨给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为守住农户的“粮袋子”,郯城县之前便未雨绸缪,系统研判,制定了周密的“三秋”生产工作方案及应对“秋汛”的技术指导意见。聚焦“技术指导+机具保障”两大关键,以联动响应、科学调度、烘干存储、物资储备为发力点,“良法+良机”,立足“抢”字当头,迅速打响了秋粮抢收“保卫战”。
“雨后作物含水量高,长时间积水极易造成玉米霉变。我们以村为单位,在全县建立了300个网格点,通过微信群对300辆履带式收割机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分配。”郯城县农业农村局社会化服务室主任刘强介绍,“我们根据天气情况,实行一小时响应机制,确保玉米能够及时收割,全力以赴确保颗粒归仓。”
这套高效机制的背后,是深入的一线督导与科学研判。县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等相关科室成立7个工作组,每日对接气象信息,分赴帮包乡镇实地勘查地块湿度、作物倒伏及机械作业条件,实时调整方案,现场指导种植户抓住降水间隙的“窗口期”,奋力抢收,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在科学调度方面,全县完成了1.3万台(套)农机的检修,并针对湿烂田地紧急调配了300台履带式收割机。对于倒伏地块,则指导机手加装扶禾装置、降低作业速度,并辅以人工清理,实时发布作业需求,优化机械流动路线,单日最高抢收面积达1万余亩。截至10月6日,已完成夏玉米收获28.5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1.9%。
收获的粮食能否及时烘干入库,是确保品质的关键。郯城县全面激活了辖区内的120处烘干设备,督促其满载运行,确保粮食“即收即烘”。同时,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公布烘干服务点信息,方便农民及时对接。“我们提前做好预案,对不符合机收条件的地块组织人工抢收,并发动合作社地头收购、脱粒烘干;能够机收的,则实行联合收割机抢收,确保24小时内烘干入库,实现粮食安全高效储存。”郯城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杰说。
抢收是为保归仓,备耕是为促丰收。在全力抢收的同时,郯城县也同步推进秋种准备工作。结合“农安护民”系列普法活动,组织农技和执法人员下沉一线,开展农资打假宣传与技术培训,备足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目前,已筹备化肥3.5万吨、良种1000万公斤、农药68吨,累计培训农资经营主体及农户1000余人,为接下来的秋种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抢”字当头,全力以赴。当下的郯城,正以高效的组织、科学的举措和十足的干劲,在金色的田野上奋力书写着颗粒归仓的丰收答卷。
来源:临沂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