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的老城区“焕新”实验:拆墙、改厂、补短板 现在大变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08:54 1

摘要:连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直沽片区,也在悄悄把“直沽根、海河脉”的老故事,融进新的商业街区和文化步道里。

河东区正在推进的一场“大动作”:

从2022年至今,全区47个老旧小区已有34个基本改造完成;

曾经堆满旧机器的老厂房,陆续变身文创园、产业综合体;

连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直沽片区,也在悄悄把“直沽根、海河脉”的老故事,融进新的商业街区和文化步道里。

作为天津传统的中心城区,河东区这些年正经历一场“存量突围”——没有大片土地可开发,就盯着老小区、老厂房、老街区做文章;

不搞“拆了重建”的面子工程,而是想办法让老房子更宜居、老厂房有新活力、老百姓生活更方便。

河东区的更新,第一步不是拆楼,而是“查体”。

政府牵头搞了场覆盖全区的“城市体检”,从城区到社区,再到具体小区和每栋楼,列了81项指标:

哪片小区水管老化严重?哪个街区停车位不够?哪些老建筑有保护价值?

这些问题被做成“问题地图”;同时,闲置的厂房、可利用的空地、有文化价值的老街区被标成“资源地图”。

有了这两张图,更新就不是“拍脑袋”。

比如大直沽片区,体检发现这里历史文化资源密集,但商业配套落后、交通拥堵;

棉三老厂区则存在厂房闲置、周边产业低端的问题。现在,大直沽在修慢行步道串联天妃宫等古迹,棉三老厂房正改造成文创园,都是照着“问题”和“资源”来的。

河东区曾是天津的工业重镇,如今最头疼的就是“工业遗产怎么办”——拆了可惜,留着又占地方。他们的办法是“腾笼换鸟”:

- 一机床片区:作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这里没大拆大建,而是保留部分工业厂房,引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企业,老车间成了共享办公空间,空地建了产业孵化器。

- 飞鸽骑行文创园:原第三自行车零件厂的车间里,老机器被保留当展品,楼上招引了自行车设计公司、极限运动俱乐部,未来这里会是骑行爱好者的“打卡地”。

- 二次方产业园:专门做二手商品电商,老仓库改造成直播基地、质检中心,连包装材料都用可回收的,既循环利用资源,又培育了新产业。

这些老厂房的“二次生命”,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带起了新产业。

目前河东区已有18个类似项目,总改造面积74.6万平方米,相当于给城区装了台“产业发动机”。

对普通居民来说,更新带来的变化更直接——

- 老旧小区改造:47个待改小区里,34个已经完工。

加装电梯、翻修屋顶、疏通下水道这些“关键小事”被优先解决,有的小区还腾出空地建了“口袋公园”,老人遛弯、孩子玩球有了去处。

- 完整社区建设:新建了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了2880个学位;

社区里装了家庭养老床位,老人不用跑远就能享受护理服务;

菜市场、便利店、健身房被规划进“15分钟生活圈”,买菜、看病、锻炼都不用跑太远。

- 交通更顺了:10多个桥下停车场投用,路边划了2000多个车位,以前“一位难求”的老城区,停车难稍微松快了些。

或许这就是城市更新的意义:不是建多高的楼,而是让老城区的人,住得更舒服,活得更有盼头。

来源:Eszt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