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蒜这么多年,最明白一个理:“大蒜是个‘馋嘴’作物,缺了肥就闹脾气”。从播种到收蒜,两百多天的生长期里,哪次肥料没跟上,立马就给你脸色看——要么叶子发黄干尖,要么蒜薹细得易断,最后收的蒜头还小得可怜,忙活一季全白搭。
种蒜这么多年,最明白一个理:“大蒜是个‘馋嘴’作物,缺了肥就闹脾气”。从播种到收蒜,两百多天的生长期里,哪次肥料没跟上,立马就给你脸色看——要么叶子发黄干尖,要么蒜薹细得易断,最后收的蒜头还小得可怜,忙活一季全白搭。
之前我也踩过不少施肥的坑,要么底肥下少了,要么追肥时机不对,后来慢慢摸出了分阶段施肥的门道。今天就把这套实用方法分享给大家,照着做,保准你家大蒜产量和品质都能往上提,记得先收藏,种蒜前翻出来看准步骤!
种大蒜,底肥就是“地基”,七成养分都得靠它撑着。底肥没给足,后面就算追再多肥也补不回来,这点我早年吃过亏,苗稀苗弱不说,过冬还容易死苗。
选肥得把好关,腐熟的有机肥是核心。鸡粪、猪粪、羊粪都行,但必须堆沤透了——至少放3个月,等闻不到臭味、颜色变成黑褐色才算合格。要是用生粪,埋在土里会发酵发热,直接把蒜根蒜苗烧了,后期黄叶小苗准找上门。光有有机肥还不够,得搭配高钾型复合肥,比如15-10-20这个配比,每亩撒40到50公斤就行,记住千万别用含氯的肥,大蒜最忌氯,用了准出问题。
施肥时间也有讲究,播种前10到15天就得动手。先把有机肥均匀撒在地里,再用犁深翻20公分,让肥和土充分掺匀;复合肥要么跟着撒,要么开沟埋,关键是别让肥料直接碰到蒜种,避免烧种。我自己种的时候,习惯每亩用3000公斤有机肥加50公斤复合肥,这样出来的苗又齐又壮,冬天抗冻能力也强。
大蒜出苗后20到30天,大概长到3、4片叶子时,就得给它施提苗肥了。这时候蒜的根系还弱,吸收能力差,施肥得“少吃多餐”,不能贪多。
肥料首选尿素,每亩用5到8公斤就够了,千万别用碳铵——碳铵挥发的氨气会熏伤叶片,叶尖一准变白干枯,反而影响生长。施肥方式也简单,趁下雨天撒,或者浇水前撒在垄上,也能兑水稀释后顺着垄浇。不管哪种方式,都得离蒜苗5公分远,免得烧根。
开春后,大概3月中下旬,大蒜就从冬眠中醒过来,开始恢复生长了。但这时候最怕“倒春寒”,一旦降温,弱苗很容易冻伤,所以肥料必须跟紧。
主肥选平衡型复合肥,比如15-15-15,每亩撒15到20公斤,给大蒜全面补营养。要是地里有弱苗,得额外“加餐”——喷0.2%的尿素溶液加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很快就能让弱苗转绿变壮。我还习惯搭配点生物菌肥一起施,菌肥能帮忙分解土里的磷和钾,提高肥效,蒜根长得旺,苗自然更壮实。
到了4月底5月初,大蒜就进入抽薹期了,这时候蒜薹和蒜头同时生长,需要的养分最多,是施肥的关键期,必须“喂饱”。
肥料得选高钾型的,比如10-5-30这个配比,每亩用25到30公斤,钾元素够了,蒜薹才能长得粗,蒜头也能跟着膨大。另外,抽薹前10天,记得喷0.3%的硝酸钙溶液,补点钙,能防止蒜薹断裂,收的时候损耗少。这里要特别提醒,千万别只追氮肥,氮肥多了叶片会疯长,跟蒜薹、蒜头抢营养,最后蒜薹细、蒜头小,得不偿失。
采完蒜薹后,大蒜的养分就全供给蒜头了,这时候施肥的目标是防早衰、促膨大,还得提提蒜的香味。
肥料要选低氮高钾的,最好带点硫元素,比如5-5-25+S这种,每亩用15到20公斤。硫元素很关键,能让蒜味更浓,还能提高蒜头的耐储存性,放久了也不容易坏。除了地下施肥,叶面也得补点微肥,喷0.2%的硫酸镁加0.1%的硫酸锌,能防止叶片发黄,延长功能叶的寿命,让蒜头能持续吸收营养。最后别忘了,收获前15天要停肥停水,不然蒜头皮容易裂,不好储存。
其实大蒜施肥没那么复杂,就像给不同阶段的人搭配饮食,按需供给就行:底肥要足,用有机肥加高价复合肥,深翻掺匀;苗期要轻,用尿素提苗,避开碳铵;返青期要补,用平衡肥加菌肥,弱苗单独加餐;抽薹期要攻,以高钾肥为主,补钙防断薹;膨大期要控,低氮高钾加硫肥,后期停肥控水。
当然,具体用量还得看你当地的土壤情况和蒜苗长势,定期去地里看看,叶片淡了就补肥,雨后及时追肥,灵活调整,就能种出蒜头饱满、蒜薹粗壮的好大蒜。
你要是还有其他种蒜施肥的疑问,或者有自己的小技巧,都可以一起交流。需要我帮你把这些施肥步骤整理成更简洁的种植卡片吗?方便你随时拿出来对照操作。
来源:完好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