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人!候选人接了 offer,HR 等半月入职时才知被选另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07:49 3

摘要:最近,在脉脉平台上,一则吐槽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讨论热潮:“作为 HR,我遇到过很恶心的事情,候选人都接了 offer 了,等了半个月,明天该入职了,人家才告诉我,已经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这上哪儿说理去?”

最近,在脉脉平台上,一则吐槽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讨论热潮:“作为 HR,我遇到过很恶心的事情,候选人都接了 offer 了,等了半个月,明天该入职了,人家才告诉我,已经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这上哪儿说理去?”

这看似普通的抱怨,却道出了无数 HR 的辛酸,也让众多职场人陷入深思,为何看似板上钉钉的入职,会在最后一刻 “翻车”?

这种候选人临阵爽约的情况,就像一场毫无征兆的暴风雨,打乱了 HR 精心筹备的 “入职盛宴”。在大众普遍的认知里,接受 offer 就如同签下一份无形的契约,双方都该遵守约定。可如今,候选人在入职前夕突然变卦,这一行为的正当性瞬间成为争议焦点。

从 HR 的角度看,这简直是一场噩梦。为了一个岗位,他们从海量简历中大海捞针,经过一轮又一轮面试,好不容易确定合适人选,发出 offer 后,又马不停蹄地安排新员工入职事宜,从办公桌椅的摆放,到培训计划的制定,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心血。结果呢,候选人轻飘飘的一句 “另选别家”,就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不仅如此,岗位空缺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团队士气受挫,HR 又得重新开启繁琐的招聘流程,压力如山大。

但站在候选人的立场,难道就没有他们的苦衷吗?有人可能会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家都想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在等待入职的过程中,若出现了更具吸引力的橄榄枝,换做是谁,能不心动吗?这种观点与 HR 的委屈形成了鲜明的碰撞,也让这场关于爽约的讨论变得更加激烈。

HR,作为企业人才选拔的关键角色,肩负着为公司找到最合适人才的重任。他们的工作就像一场精密的手术,从招聘需求的分析,到招聘渠道的选择,再到对候选人的全方位考察,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当候选人接受 offer,HR 就如同进入了 “备战状态”,忙着与各部门协调,确保新员工能无缝融入公司。

而候选人呢,主要任务是展示自己的实力,争取心仪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对不同的机会进行评估和比较。然而,部分候选人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接受 offer 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更是对企业做出的一种承诺。这种对角色职责理解的差异,就像两条本应平行的线,却在入职前夕意外地交叉,引发了冲突。

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候选人往往会收到多个 offer。在等待入职的过程中,他们依然会关注其他潜在的机会。如果这时候,有其他公司提供了更优厚的待遇,比如更高的薪资、更好的福利,或者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候选人很容易心动。

举个例子,小李原本已经接受了一家公司的 offer,薪资待遇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在等待入职期间,另一家公司联系他,承诺给他高出 30% 的薪资,并且提供更丰富的培训和晋升机会。面对这样的诱惑,小李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原公司的入职机会。

不可否认,部分候选人契约精神的缺失也是导致爽约的重要原因。在他们看来,接受 offer 只是一种暂时的选择,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严肃的承诺。他们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这种对契约精神的漠视,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招聘市场的诚信环境。

候选人临阵爽约,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打乱了企业的人才布局和项目计划,增加了招聘成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提醒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招聘流程和管理方式,提升雇主品牌形象,以吸引和留住真正适合的人才。

对于求职者来说,虽然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无可厚非,但随意爽约损害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更是自己的职业声誉。在这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一次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在行业内迅速传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作为 HR,我遇到过很恶心的事情,候选人都接了 offer 了,等了半个月,明天该入职了,人家才告诉我,已经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这上哪儿说理去?”

当然了,这句吐槽,在我看来不应只是 HR 的无奈宣泄,而应成为企业和求职者共同反思的契机(关于契约精神与互相尊重)。只有双方都能尊重契约、加强沟通、坚守诚信,才能让招聘过程更加顺畅,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

广大职场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来源:影视排行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