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1年拿下金鹰,到2025年不得不每两小时服药,曹颖把自己的“药盒”搬上了节目
从2001年拿下金鹰,到2025年不得不每两小时服药,曹颖把自己的“药盒”搬上了节目
那一刻,她没有用大词,只是把盒子握紧,说它能让自己安心
镜头里,小小的动作,像一个人终于承认自己需要被照顾
在最新一季《假期中的她们》里,曹颖摊开那段隐秘史:她患焦虑症,持续服药超过20年
“焦虑症真的会让你突然间无法呼吸”
她说这句话时,停了两秒,像是在把过去的那口气慢慢吐出来
“我会随身带药盒,只要它在,我就觉得安全”
到了今年,她的情况加重,医生把服药频率拉高
“单次药效大概两小时,我得一天吃好几次”
有一次她开车,手脚抽搐到握不住方向盘,被紧急送医
“现在不敢熬夜,也不碰咖啡,家里点沉香,我需要一个情绪的安全区”
她用“安全区”这个词,挺直白,也挺让人心酸
其实几个月前,她已经把另一件大事说开了
2025年5月的节目里,曹颖透露自己在2023年被诊断胃癌,做了手术
医生建议她术后休养三个月,她却没多久就回到了直播间
灯光很亮,镜头也很近,她的声音有些发紧
她说,是为了儿子,也为了维持节奏不让自己塌掉
这几年,她还做过声带小手术,承认自己有过轻度抑郁
那次直播,屏幕里满是“加油”,也有不少“为什么不休息”的疑问
要说起步,曹颖的履历几乎是“模板式顺利”
她1974年生在北京,当过央视主持人,后来转型演戏、唱歌
2001年拿“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2009年又获“最具魅力主持”,代表作有《莞香》《天仙配后传》《家大业大》《最爱你的人是我》
但这条路看起来光滑,其实拐点很多
从央视主持人到演员,这个转身并不轻松
有媒体和业内人士推测,身份落差、产后抑郁叠加工作节奏,可能是她焦虑的潜在诱因
而2023年的胃癌诊断,或许击穿了她原本还在勉强维持的心理防线
这里必须强调,这是外界的推测,并非她本人逐条确认的因果
她的自述上了热搜,议题从“她怎么样”变成“我们怎样看待精神疾病”
有的人问,明星怎么会焦虑;
也有人说
“她把药盒拿出来,是在给很多人示范:不舒服,就承认它”
在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活跃了几天,讨论从“确诊要不要说”到“工作该不该停”
她的自述把明星精神健康拉到了台前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开渠道还没有更多后续信息
这不是一个人的病
在东亚娱乐圈,越来越多艺人选择把诊断公开
今年1月,赵露思发文说自己早在2019年出现抑郁情绪
2024年确诊抑郁症,后来通过治疗逐步恢复,她也在呼吁别把抑郁当情绪问题
日本艺人广末凉子在经历婚外情风波和打人事件后,被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与甲亢,舆论的浪涌和身体的反噬,交织得很复杂
这不只是某一个人的病,也不是某一个行业的“玻璃心”
它更像是我们的现代生活共同制造的压力场
放到全球视野,数据会更直白
世卫组织在2025年9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有10多亿人患精神障碍,焦虑和抑郁是导致长期残疾的第二大因素
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约1万亿美元损失
2021年,全球约72.7万人死于自杀;
按当前趋势到2030年,自杀率只能下降12%,达不到联合国“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标
精神卫生服务的短缺是真问题
各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支出中位数仅占卫生总预算的2%,高收入国家人均支出约65美元,而低收入国家只有0.04美元
全球每10万人只有13名精神卫生工作者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严重缺人,低收入国家不到10%的患者能得到治疗;
不到10%的国家完成了社区护理转型,住院治疗里,近一半是非自愿的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得很直白
“投资精神卫生服务就是投资人员、社区和经济”
他呼吁各国尽快行动,用公平拨款、法律与政策改革、人才培养和社区服务扩容,去推动系统性的改变
我们也见过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一个是沉下去的
金赛纶,韩国“天才童星”
2022年酒驾事故让江南一片商业区断电,赔偿、违约、公司不续约,背后债务纠纷,复出失败,网络暴力没有停过
她一直在看精神科,但情绪像雪一样越滚越大
2025年2月16日,她在家中结束生命
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才想起预防
另一个是慢慢浮起来的
深田恭子在宣布患“适应障碍”前
据经纪公司说连续三周每天工作18小时,暂停工作后,她在2023年品牌活动上露面,瘦了,笑还在;
年底结束婚约,有了新的恋情,试着把生活重新摆平
她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但正因为不戏剧,才更像现实里的康复
回到曹颖
她把“药盒”放在镜头里,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勇敢不是硬撑,是求助、休息、遵医嘱
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是
她说自己不再碰咖啡、不熬夜,点沉香来让呼吸变慢
这些看上去琐碎的生活选择,常常比“打鸡血”更难做到
对她这样的公众人物来说,“停一停”的成本不低;
对普通人,则是“我承认我需要去医院”的那一步,最重
把精神健康当成基本权利,这句口号该落地
这意味着公司制度里要有更清晰的病假与复工流程,意味着家人朋友学会倾听而不是催促“打起精神”,也意味着公众别用“强大一点”压住别人的求助信号
我也在想
一个人如果把药盒当护身符,这不是软弱,是在对恐惧做最具体的管理
事实层面,我们知道她的确诊、她的手术、她的用药频率、她的禁忌和那次路上的抽搐;
感受层面,我更愿意相信,那枚药盒也是她替很多人举起的一盏小灯,提醒我们承认脆弱,然后尽可能科学地照顾它
当我们讨论“她为什么不休息”,也许可以换一个问题:我们能给一个需要休息的人,多少空间
截至发稿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关于曹颖的病情与工作安排暂无更多权威进展公开
我们能做的并不复杂:尊重她的节奏,别把他人的疼痛当谈资
愿她慢下来,也愿我们不再把疼痛当秘密
有时,一缕沉香的烟在客厅里慢慢散开,就是一个人重新把自己拼回来的开始
来源:冷君聊大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