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9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理想实现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19:08 1

摘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9章。这一社会理想实现了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9章。这一社会理想实现了吗?

原文整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阅临译注

圣人没自己的恒常心愿,以百姓心愿为自己的心愿。善良的,我善待他;不善良的,我也善待他,行德善。守信的,我信任他;不守信的,我也信任他,广德信。圣人在天下,收敛自己的欲念,为天下人回归于浑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圣人使他们回归婴儿般纯真状态。

阅临俗解

本章阐释了华夏圣人的政治智慧与社会理想,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之源头。

顺着《道德经》的思维逻辑,静观现在,客观思考:这一社会理想实现了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摒弃主观意志,将百姓需求与心愿作为唯一准则。

逻辑本质是消解统治者与民众的对立与分歧,建构“天人合一”“上下一心”的治理前提。

纵观古今中外,您是否感到,也许只有我们的执政党才庄严宣告并努力践行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虽然理想在路上,但毕竟欣喜的看到了坚实的追寻脚印。

1. 包容善恶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不因百姓的善恶改变自身善意→ 以平等之善激发普遍向善→德善。

静观当今社会现实,豁然顿悟:决策层对刀郎与又鸟都足够的善意与包容,这恰好营造了德善的自然状态。

自勉:对善恶的包容与宽容,既是德善行为,又是生活智慧。

2. 尊重信伪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不因百姓诚信与否改变自身的信任→以无附加条件信任建立社会互信根基→德信。

回到我们的现实,华为与西贝都得到了决策层的尊重与信任,都呵护其发展壮大,都任其接受大自然法则的奖惩。

自勉:善者不主动消解善恶信伪,不消解矛盾对立,让对立双方相互碰撞消磨,成为自发性社会共识。

吃狗肉与救助流浪狗,吸烟人与禁烟者,加装电梯拥护方与反对派,崇洋媚外精英与传统回归学者,对改开前后的不同态度……皆属于德善德信包容尊重呵护普度的众生。

自勉:以强安邦,以容稳民,此乃大仁大治也,我们大行其道。

幸甚哉,我辈生今华夏!

1. 消隐自我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圣人在天下,收敛意欲,如呼吸般柔弱自然、平和无忧。

少干预,不折腾,不偏袒,任其自由呼吸,都有压力,都不窒息。能站起来,我就不扶你。

自勉:我无为、无我,给他留出自立、自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2. 浑融人心

“为天下浑其心。”

→为了整个天下,不定义善恶信伪标准,放任世界与社会、民众与自己回归自然多元的混沌状态。

慨叹:圣人出,无是非对错好坏美丑等价值判断,人心浑沌,各得其所,存在即合理,客观实现了社会平衡安稳,此乃大治也。

哪个时期,我中华能有现在这样外强内安?我们大局面前,不能仅看到自己,更应关注众生。

3. 守护本真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百姓因无外力干扰,专注自身生活,耳目归于本真,模糊了理想梦想幻想妄想→圣人视民如婴孩,守护其人身安全和天然本性,而不操控主宰其眼前富贵和未来命运。

自勉:治理本质是统治者就如“容器”,只提供安全生活环境,而任众生自由成长。

惊叹,现在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是自古以来最入道的时期。

闲心赏析——

本章逻辑结构:

破自我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包容善恶-> 德善,善的普遍化->尊重信伪-> 德信,信的根基化-> 收敛自我意志->浑融天下之心-> 百姓回归本真-> 圣人守护如婴孩

思维逻辑链:

收敛自我→容纳百姓→尊重对立→ 激发本善→回归自然

道家思想:圣人越小(无为),百姓越大(自治);规则越少(浑其心),社会越稳(注耳目)。

俗治与圣治对比:

俗人治理——

出发点是自己的意志;手段是教化、奖惩、管理,分别善恶;目标是秩序控制效率利润;自我角色是主导者。

圣人治理——

出发点是百姓需求,“以百姓心为心”;手段是无条件包容,“德善”“德信”;目标是自然和谐,“浑其心”;自我角色是守护者,“皆孩之”。

道家智慧:治理应淡化痕迹,如水无形却滋养万物,圣人无为而民自化。

浅悟零存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