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档综艺里,老牌主持人、演员曹颖一句“我焦虑症,吃药吃了二十多年”,把屏幕外的我们都整破防了。她讲起当年发病的感觉——那种突然卡住的呼吸、胸口像被人紧紧攥住,眼前灯光再亮也仿佛被一层雾罩着。从那之后,她随身带药盒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它在,我就安心、安全。”
成年人的脆弱,有时就藏在一个小小的药盒里。
最近一档综艺里,老牌主持人、演员曹颖一句“我焦虑症,吃药吃了二十多年”,把屏幕外的我们都整破防了。她讲起当年发病的感觉——那种突然卡住的呼吸、胸口像被人紧紧攥住,眼前灯光再亮也仿佛被一层雾罩着。从那之后,她随身带药盒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它在,我就安心、安全。”这话一出,整个现场都静了几秒,镜头里她下意识触碰包里的动作,细微得让人心酸。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精神内耗”的故事,那就太单薄了。今年5月,她在节目里还透露自己患了胃癌。医生的建议很明白:术后至少静养三个月。但她做完手术没多久,就又出现在直播间里,灯光、话筒、连轴转的链接,一切回到熟悉的高强度节奏。她说,之所以这么拼,是为了儿子,为了那个她不愿辜负的角色——母亲。她还淡淡补了一句:自己有焦虑症、轻度抑郁,声带也做过小手术。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每句都是“重磅”。
画面感不难脑补:深夜收工,卸完妆还要对接第二天的选品;嗓子哑了,喝一口温水继续播;心口一紧,手指摸到药盒的边角,才让心落回胸腔。那种与身体和情绪拉扯的状态,她大概已经和它们共处了二十年。
消息一出,“曹颖胃癌”话题直冲热搜,网友们的反应也挺真实。有人在评论区里敲下“姐,一定要保重身体”,还有人心疼地说“不该这么拼,休息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理性派在讨论:带货复工到底是“热爱工作”还是“被现实裹挟”?但不管哪种声音,大家的基调都是善意——毕竟,谁不想看到那个早年在荧屏里活泼聪慧的她,健康地继续出现在镜头前呢?
说到她的履历,公开资料早已摆在那儿:1974年5月14日生于北京,主持人、演员、歌手三栖发展;2001年拿下“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2009年获华语主持群星会“最具魅力主持奖”。代表作《莞香》《天仙配后传》《家大业大》《最爱你的人是我》等,都是不少人记忆里的关键词。也难怪她会把“复工”当成回到自我、回到舞台秩序的一种方法——人一旦在光里待了很久,就很容易把舞台当作安全感的来源。
如果把这次发声看作“回应”,那她选择的是一种直球的方式:不遮不掩地告诉你,她的焦虑是真实的,疾病也是真实的,工作的意义更是实打实的。至于网友的关切,她用行动回了——既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也没有把病当作噱头,她是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往前走”。
娱乐圈里类似的故事其实并不稀缺:高压环境、角色转换、永远在线,这些都在把人的身心往极限推。但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焦虑”“抑郁”“术后修复”摊开聊,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当明星说出“我也会不行”的时候,荧幕和现实的缝隙就被填平了一点点,也更提醒我们——健康是最大的底气,脆弱不该被嘲笑。
写到这儿,还是想给曹颖留点温柔的空间。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难关,她愿意让我们知道,就已经是勇气的一部分。希望她按医生的节奏好好修复,也希望工作与母亲身份的天平,能慢慢稳住。我们也不妨把期待放得长远一点:有一天,她在镜头前笑着说,“药盒里很久都没用过”,那就够了。
至于八卦就到这儿,瓜可以先放下。人间烟火不易,愿她被温柔以待,也愿每个和焦虑对抗的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安稳的那只“小药盒”。
来源:成熟春风fklZe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