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清晨六点,蒙阴县野店镇东山村的苹果园里已经有了忙碌的身影。果农朱为敬穿梭在果树间,脸上满是笑意。“你看这果子,直径都在85毫米以上,再过半个月就能摘了。”他种了20年果树,从未见过自家3亩果园如此“争气”,如今优果率能达到90%,亩产更是稳定在1
在临沂客户端讯 清晨六点,蒙阴县野店镇东山村的苹果园里已经有了忙碌的身影。果农朱为敬穿梭在果树间,脸上满是笑意。“你看这果子,直径都在85毫米以上,再过半个月就能摘了。”他种了20年果树,从未见过自家3亩果园如此“争气”,如今优果率能达到90%,亩产更是稳定在1万斤,而3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0%和6000斤。
改变的背后,是蒙阴县供销社带来的果园托管服务。作为“中国桃乡”,蒙阴拥有105万亩果树,但长期以来,分散经营低效、技术推广困难、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让当地果农陷入“种得累、卖得难、赚得少”的困境。2022年起,当地供销社精准破解“谁来管、怎么管、如何卖”三大难题,用全链条服务让小农户稳稳接住了大农业的发展红利。
谁来管?供销“管家团”上门,破解散户管理困局
“以前管果园,施肥靠感觉,病虫害靠经验,一棵树施20斤复合肥,土壤板结得像块石头。”在蒙阴,像朱为敬这样的散户果农占比超过八成,平均年龄超过55岁,老龄化、技术断层让大片果园陷入“粗放管理”的僵局。
“不是果农不想管好,是没人教、没人带。”蒙阴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房思民坦言,破解“谁来管”的问题,当地构建起以供销社为主导的托管体系。2022年,县供销社创新推出“鲁供农服”托管品牌,组建起一支由省社派驻专家、县社技术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组成的“管家团”,主动上门对接散户果农。
这支“管家团”的服务覆盖了果园管理的方方面面。针对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等劳动密集型环节,供销社牵头领办合作社,组织周边果农“抱团作战”,既解决了散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保证了作业标准;而测土配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含量高的关键环节,则由专业团队“一揽子”包办,不让果农再为技术难题犯愁。
为了让服务落到实处,供销社建立了“示范户实名管理、定期跟踪回访、常态化农技培训、定向助农帮销”四项保障制度,累计为7650余户示范户建立生产档案。省社派2名技术专家长期驻点,联合县社技术人员定期入园回访。“十天半个月就来一趟,从清园、萌芽到挂果,全程手把手指导。”朱为敬说,正是有了这支“管家团”,他的老果园才焕发了新生。
如今,蒙阴县每年实施果园托管社会化服务超过35万亩次,3.5万亩示范果园成了散户的“学习样板”。
怎么管?科学托管降本增效,老果树结出“新希望”
“1982年栽的老苹果树,差点就刨了。”马头崖村果农伊廷国站在果树前,指着枝头挂满的套袋感慨道,“多亏了供销社的人拦着,说让他们试试,没想到4棵树今年竟然套了1.2万个袋,是往年的3倍!”
伊廷国的老果树“起死回生”,秘诀在于供销社的科学托管。“好果子是从土里面长出来的,托管果园的第一步,就是给土壤做‘体检’。”野店镇供销社理事会主任伊淑文说,他们免费为托管果园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改良方案。以前果农盲目施肥,导致土质富营养化,现在通过减少复合肥用量,搭配有机肥、菌肥,让板结的土壤重新变得蓬松透气。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供销社推行“一户一策”,根据每片果园的土壤情况、果树品种、树龄等因素,量身定制科学的施肥方案,从施底肥、萌芽肥到追施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时间节点。
为了让果农掌握科学管理技术,供销社还常态化开展农技培训。白天组织技术人员入园现场指导、集中培训,晚上开设供销大讲堂、进行直播授课。今年以来,已开展技术培训720余场次,线上直播、微信群授课120余场次,培训果农9100余人次。
科学托管不仅让果品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还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相比果农自行购买复合肥,供销社的套餐化肥能节省20%的资金投入。大山村果农霍祥振算了一笔账:“以前买肥要跑到县里、市里,甚至临近的新泰,来回折腾不说,买的肥料还不一定适合自家果树。现在供销社直接把化肥套餐和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既省心又省钱。”
数据显示,蒙阴县托管示范园苹果优果率达80%,亩均增收约3000元;蜜桃优果率提升20%,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科学的管理模式,让曾经粗放的果园变成了高效的“绿色银行”,让果农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如何卖?织密销售“立体网”,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金秋时节,岱崮供销社果品交易分拣市场里一片忙碌景象。十几名女工熟练地将黄桃打包、贴单。远在福建的客户两小时前在直播间下了单,黄昏前,这箱黄桃就能装上开往南方的物流车了。
解决了“谁来管”和“怎么管”的问题,“如何卖”成为让果农真正增收的关键。为了打通果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蒙阴县供销社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发力,织密了一张覆盖广泛的果品销售“立体网”。
线下,供销社在全县设立了27处基层供销社销售点,主动对接北京、上海、浙江、新疆、安徽等全国多地的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让蒙阴的果品能够直达终端市场。线上,供销社积极拥抱电商直播新业态。岱崮、界牌、常路等基层社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直播间,蜜桃销售高峰期,直播间每小时订单能突破100余单。
为了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供销社还引入了数字化分拣技术。常路供销社投资100万元建成“夏日蜜数字化分拣中心”,将果品分为不同等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以前人工分拣效率低、分级不准。现在数字化分拣效率提高了5倍。”分拣中心负责人李锴介绍,分级后的优质果品直供国内外一线大型商超及多家主流电商平台,日均供应高端商超优果5万斤以上,真正实现了“好果卖好价”。
针对传统蜜桃收购中普遍存在的“打白条”、货款拖欠等乱象,岱崮供销社果品交易分拣市场率先推行“现金交易、货款当场结清”的新模式,目前已在常路、界牌等基层社复制推广,惠及周边桃农万余户。
如今,蒙阴县的果品不仅卖得远,还卖得俏。桃墟镇桃墟村石运瑞的7亩桃园,通过供销社连续三年的托管服务,年均销售额达20万元以上;野店镇梭庄村伊廷贵的2亩苹果园,亩产从8000斤提高到12000斤,去年卖了8万元。
从“谁来管”到“怎么管”,再到“如何卖”,蒙阴县供销社用全链条的服务,破解了小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难题,让105万亩果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供销社又回来了”,这句简单的话语,不仅是果农们对供销社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在供销社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蒙阴果农正沿着科学种植、畅通销售的道路,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崔洪英
编辑:李婷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