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沙市医美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25年《2025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2500亿元,长沙市作为华中地区医美消费重镇,市场份额约占全国的15%。
编辑 | 易每
出品 | 深度美业
长沙市医美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25年《2025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2500亿元,长沙市作为华中地区医美消费重镇,市场份额约占全国的15%。
长沙医美消费群体以26-35岁人群为主,且男性消费者比例显著上升(从2022年的14%提升至2025年的29%)。年轻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轻医美项目,如光子嫩肤、水光针、玻尿酸注射等,这类项目因“创伤小、恢复快、消费门槛低”的优势,成为市场核心赛道。
长沙市存在着多家全国连锁医美品牌。例如长沙亚韩医学美容医院,作为中南地区具备正规资质的标杆机构,拥有30+项医美专利,独立成栋的美学体验空间及博士副高领衔的医护团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但是,在华丽的光环背后,长沙亚韩医美的实际表现却似乎难尽人意。
图源:大众点评
机构风险与行政处罚
长沙亚韩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企业注册资本35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500万人民币。
据天眼查显示,长沙亚韩医学美容医院存在诸多经营风险,其中包括司法案件44起,深度风险96条,历史行政处罚10条等。
图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据信用中国显示,2025年5月28日,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该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该机构因使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的高某某于2025年2月13日为曹某开展了自体毛发移植术中的毛囊种植操作的行为。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二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处以1.5万元罚款。
图源:信用中国
从“小红书避雷”到“资质黑洞”
9月10日,在小红书社交媒体上,一位消费者发布了一条避雷贴,该帖的内容为避雷长沙亚韩医美医院。
该帖一经发布,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该消费者虽未详细说明情况,但评论区关于各类医美问题的讨论声却越来越大。
图源:小红书
黑猫投诉平台上,对长沙亚韩医美的投诉也是屡见不鲜。
8月23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进行投诉。
据消费者描述,该消费者于2025年8月13日在美团上下单了韩国100足量瘦脸加下颌缘注射项目。
8月15日,该消费者前往店内注射时,等待许久才有咨询师前来接待。
该消费者表示,咨询师未对该消费者进行评估,直接表明该机构打该项目要亏本补贴人力。且该消费者所拍剂量不够,需要加量。
该消费者认为,该机构既未开展评估也未正视该消费者,便要求其补加50个单位,称不加剂量就无效果,全然忽略有中毒风险。
在该消费者告知工作人员相关风险后,咨询师仍坚持要求加剂量并补差价。随后,该消费者咨询院外医生,得知注射150单位的瘦脸针会引发中毒,除非换药或者减少注射量才不会发生医疗事故。于是,该消费者再次要求仅注射100单位的足量产品。该消费者称此时工作人员开始忽悠消费者称不会出问题。
在该消费者要求工作人员向其保证注射150单位无问题时,却无一人敢作出保证。
该消费者还提到,首次预约时确定好的医生,后被告知医生休假需更换医生。在该消费者前往该机构后,又得知更换后的医生不接平台订单,实际注射时再次更换了医生,全程存在随意推脱情况,且治疗过程也很随意。当该消费者告知工作人员自身酒精过敏情况后,注射全程未使用碘伏消毒,注射时医生还一直嫌弃该消费者购买的剂量少,称效果肯定不好,需要后续补打。
该消费者表示自己并非首次注射该项目,此前多次注射经验中,即便仅50单位的剂量也能产生效果,故严重怀疑此次注射的是假药或者不明液体,据注射完成已过8天却完全无效果。
该消费者称其于事后在美团平台给予该机构差评,该机构工作人员换马甲对其进行侮辱。
该消费者要求院方给予道歉及退款。截至深度美业发稿前,该投诉尚在处理中。
图源:黑猫投诉
8月20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标题为“长沙亚韩还我妈生鼻”的投诉。
据消费者描述,该消费者于5月10日在长沙开福亚韩芙蓉院进行点阵激光项目,术后该消费者发现其面部被打出两个坑并留下永久疤痕。
该消费者表示,经其调查核实,该机构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该消费者认为,开展点阵激光项目的医生方某资质为中医专业执业医师,专业及级别不符合该项目资质规定。该消费者称该机构售卖的点阵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却使用国产CO2机器操作,构成消费欺诈。
该消费者提到,长沙开福亚韩分院的营业执照范围仅为生活美容,而其为该消费者提供的颏肌放松肉毒注射、点阵激光服务属于医疗美容,存在营业执照范围不符问题,且未主动为消费者开具发票。
该消费者还提到,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提出做毁的项目退一赔三共4000元,赔偿医疗修复费7290元。退还尚未做的价值2665元项目的费用。截至深度美业发稿前该投诉尚在处理中。
图源:黑猫投诉
6月14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其通过亚韩业务员介绍团购了该机构微信小程序里的秒杀链接,之后该消费者发现此链接价格与美团相比差很多,于是该消费者要求退款。
据消费者描述,业务员表示会为该消费者退款,后又称拼单成功不能退款。而在该消费者联系该机构后,该机构工作人员称会为该消费者退款,但一直未给出回应。截至深度美业发稿前,该投诉尚在处理中。
图源:黑猫投诉
植发技术偷换,信任崩塌
2023年10月12日,一位消费者在消费保平台上进行投诉。
该消费者称,2023年2月1日,她在别人的推荐下前往该机构面诊。在面诊过程中,该消费者一再强调要做微针植发,与医生和咨询师沟通好价格后,当天交了5000元的定金。做完血常规之后,定于2月11日上午进行手术。
据消费者描述,该消费者偶然在手术中的照片里发现该机构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换了操作技术,换成了低价、大创口的宝石刀技术。该消费者手术后的效果差强人意,存活率低,毛发稀疏。于是,该消费者前往该机构要求给其一个解释。
该消费者提到,其多次前往该机构却未能见到负责人,该机构以各种借口理由推诿不予处理,态度恶劣。
图源:消费保
6月7日,一位消费者在消费保平台上进行投诉。
该消费者称其于3月9日在销售李某手中购买产品“贝丽菲尔”两支,价格为人民币42800元。该消费者称购买前销售表示注射脸部双C区可解决眼纹,双眼皮上提,还可以使脸变小,且注射后即刻见效,属永久性材料,不会被吸收,维持十年无问题。
该消费者提到,注射后过了近三个月,该消费者发现未见效果,与销售所述完全相反。于是该消费者让销售发对比照片,其自行对镜仔细对比,发现鼻中和眉弓处无变化。销售所谓的材料不会被吸收,该消费者不解材料究竟注射在何处。
该消费者认为,注射1.6毫升的产品,不可能看不出效果。
该消费者还提到,经其调查后发现,该机构不仅存在虚假宣传、放大效果、欺骗消费的情况,该机构医疗执业许可证也已过期。而该消费者与该机构协商时,对方态度不好,不予处理其问题。
该消费者诉求为要求退还全部费用,希望有关部门协助尽快解决。
图源:消费保
据以上案例中消费者的描述可见,该机构似乎还存在经营超出营业执照范围、医生无相关资质、医疗许可证过期等问题。
在国家卫健委2025年专项整治中的数据显示:医美机构证照过期率高达18%,生活美容机构违规开展医疗项目占比37%,而处罚金额仅占违规收入的0.3%,违法成本过低,助长行业乱象。
光子嫩肤烧伤,错在哪里?
2025年《中国医美安全白皮书》显示:非侵入项目事故率激增38%,因医生操作失当占比61%。术后维权成功率不足20%,因47%机构拒提供病历。
在美团上,该机构的低分评价多达356条,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非入侵式项目的投诉,如水光针、光子嫩肤等。从这些评论来看,该机构在这类项目方面的表现似乎并不理想。
9月7日,有消费者在美团上发布一条低分评价。
该消费者称此次消费体验糟糕,该机构极不负责,面对不适合的项目既未劝阻也未说明,只想着牟利。
该消费者提到,该机构安排的医生水平欠佳,签字书里还夹杂空白表格让该消费者签署。该消费者原本快恢复的脸,经激光针清后出现泛红、破皮状况。
该消费者认为花钱做此项目还不如不做,脸越做越差。
最后,该消费者建议其他消费者前往三甲医院,勿找这类所谓有医疗资质的美容院。
图源:美团
7月2日,一位消费者在美团上发布低分评价。
该消费者称在该机构进行光子嫩肤项目时对其造成烧伤,甚至毁容。
据消费者描述,其因脸上状态有些干,想着做日常护理,选择了光子和水光项目,但是该消费者没想到此次消费令其失望。打完光子后,该消费者感到非常疼,敷完面膜一看,面部直接毁容。
该消费者表示,他从事直播工作,这样的面容根本没脸见人,心情无比难受。该消费者称其十分质疑该机构的资质和医生的资质,明显是因为该机构医生的光子激光能量参数没调对,才导致直接烧伤。
该消费者还提到,该消费者尝试联系涉事医生,但是医生不肯加其微信,让其与前台护士沟通。后来自称院长的一位女性,表示该消费者的情况属于术后激光的正常现象。
该消费者认为该机构完全是推卸责任,作为一个大机构,完全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仍让前台员工与该消费者沟通。
该消费者还上传了项目前后的对比照,希望以此提醒大家避雷避坑。
图源:美团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如何走出迷局?
深度美业提醒广大消费者,医美本质是医疗行为,而非“变美捷径”,消费者需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谨慎选择。
消费者应摒弃“白幼瘦”等畸形审美,拒绝被广告宣传、舆论引导或攀比心理裹挟,树立“健康自然”的审美观。
术后务必保留病历本、缴费凭证、产品外包装、术前术后对比照片等证据。若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可作为维权的关键依据。
国家卫健委等监管部门已明确表示“医美属于医疗行为”,严禁生活美容机构开展医美项目,并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正规医疗机构名单,或举报非法医美线索,共同推动行业净化。
医美消费需要理性,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拒绝被“美丽陷阱”裹挟,才可以实现安全、健康的变美需求。
来源:深度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