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10月8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露凝千岗,菊韵寒香,这不仅是自然的节律,更是生活智慧的沉淀。
今天10月8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野旷树苍茫,平明露结霜。崖前枫叶艳,山后菊花香。寒露时节,大自然悄然变换着妆容。
一候鸿雁来宾。天空中南迁的雁阵,是寒露时节最动人的符号。从白露时节开始南迁的鸿雁,到寒露时节已是最后一批。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与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越是霜寒露重,菊花开得越艳丽。
登高赏秋,步步高升。寒露接近重阳节,登高习俗自然融入其中。白云红叶,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北京市民到香山赏红叶已成为传统。
品蟹钓鱼,尽享秋味。“西风响,蟹脚痒”,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此时也是钓鱼的好时节,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易上钩、易钓获,便有“秋钓边”之说。
饮菊花酒,养阴防燥。为除秋燥,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成,古称“长寿酒”,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足部保暖,防止寒从脚起。“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每晚可用热水泡脚,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早卧早起。
养阴防燥,饮食润肺益胃。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梨和芝麻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水果和食物。
寒露是收获与播种的轮回。
在鲁西的乡间,大片金黄的玉米粒如长卷般铺满路面,在秋日阳光下静静摊晒。农人俯身于金色的毯上,翻动、归拢、装载,动作沉稳而熟练。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老话虽这般叮咛,近年地气却恋秋,播种的时节也延后几天。乡亲们深谙自然节奏,依据墒情与降温预报,静待最适宜的播种时机。
南方地区,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处于抽穗灌浆期。此时最怕“寒露风”——秋季冷空气入侵带来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
寒露,带着秋凉,也能婉约成诗。韩愈在《木芙蓉》中写道:“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寒露时节,木芙蓉花盛开,比春日的花还红。
白居易的《池上》描绘了寒露时节的静谧景象:“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刘沧笔下的寒露时节,是多彩的:“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秋风吹入蒹葭,秋色灵动,余晖落在杨柳上,暮烟凝结。
顺时遵至道,谁不恋秋光? 寒露作为秋日向深的终章,悄然为万物谱写下变化的旋律。松鼠储备坚果,鸟儿加固巢穴,人们也翻出厚衣,准备迎接日渐凛冽的晨昏。
此时的美,不仅在于漫山遍野的绚烂景致,更在于生命顺应自然的从容与智慧。在这个寒露时节,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品味这“秋中之秋”的独特韵味。
你觉得今年寒露节气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渐渐转凉的天气,是枝头累累的果实,还是那抹艳丽的枫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寒露见闻!#妙笔生花##秋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唐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