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 年深秋,武汉三镇被军阀吴佩孚的暗雾笼罩。法租界外的歆生路街头,寒风卷着枯叶打旋,却拦不住一群攥紧拳头的民众 —— 他们踮脚望向木凳上的女子,那是刚从工厂走访归来的向警予,蓝布衫沾着棉絮,眼神却亮得像淬了火。
1926 年深秋,武汉三镇被军阀吴佩孚的暗雾笼罩。法租界外的歆生路街头,寒风卷着枯叶打旋,却拦不住一群攥紧拳头的民众 —— 他们踮脚望向木凳上的女子,那是刚从工厂走访归来的向警予,蓝布衫沾着棉絮,眼神却亮得像淬了火。
一、街头聚义
“姐妹们!军阀扣着粮税,洋行占着码头,咱们的孩子连红薯都吃不上!” 向警予的声音穿透喧嚣,起初零星的听众渐渐围拢成圈。她指着远处巡捕房的尖顶,讲女工们被克扣的工钱,讲学生们被打散的集会,有人悄悄抹泪,有人攥紧了藏在袖中的传单。
二、飞石袭来
突然,一块鹅蛋大的石头从人群外飞来,“咚” 地砸在向警予脚边,泥土溅上她的布鞋。人群一阵骚动,几个穿短打的汉子趁机嚷嚷:“少散播歪理!” 向警予却没退后半步,她弯腰捡起石头,举过头顶:“大家看!这石头想堵我的嘴,可堵不住天下人的冤屈!” 她的声音更响了,“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为自己,是为了能让娃们有书读,能让姐妹们不再被打骂!”
三、声震长街
骚动渐渐平息,先前抹泪的妇人往前站了半步,高声应和:“向先生说得对!我家男人被洋人打死,官府连问都不问!” 越来越多的人开口,你一言我一语,汇成比寒风更烈的声浪。向警予踩着木凳,讲得更激昂了,从日出到日中,她的嗓子有些沙哑,却始终挺直脊背。后来有人递来粗瓷碗水,她喝了一口,又继续讲,直到巡捕举着警棍赶来,人群自发围成圈护住她,她才在众人护送下从容离开,身后仍留着 “打倒军阀” 的呼声。
一年后,向警予在汉口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始终没松过口。行刑前,她还高唱《国际歌》。歆生路上那一次演讲,那枚被她举起的石头,早已化作革命火种,在无数人心中燃成了燎原之势。多年后,当年听过演讲的老人仍会说:“向先生的声音,比惊雷还响,一辈子都忘不掉。”
来源:萌鹰杂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