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小雨瞪大双眼,盯着服务员递过来的账单,整个人如遭雷击。账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她眼前跳跃,每一行都让她的心脏狠狠收缩一下。
"26万?!"
陈小雨瞪大双眼,盯着服务员递过来的账单,整个人如遭雷击。账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她眼前跳跃,每一行都让她的心脏狠狠收缩一下。
餐厅里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凝固,十八个同行的朋友同事全都停下了筷子,目光齐刷刷投向她。空气中还弥漫着刚才帝王蟹的鲜美香气,可此刻却让人感到窒息。
"张华呢?张华人在哪里?"陈小雨的声音有些颤抖,四处张望着寻找那个说要请客的同事。
可是整个包厢里,除了她和这十八个人,再也找不到张华的身影。他的座位空荡荡的,连外套都没有留下。
服务员礼貌而坚定地站在陈小雨身边:"小姐,您看这个账单..."
陈小雨的手抖了抖,26万的数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01
三天前的周二下午,陈小雨正在办公室整理这个月的市场推广数据,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大半。
"小雨,忙什么呢?"张华突然出现在她的工位旁,脸上挂着那种特有的销售员笑容。
"月度报告,还有一堆数据要核对。"陈小雨头也没抬,继续在电脑上敲击着。她和张华虽然是同事,但平时交集并不多,一个在市场部,一个在销售部,各忙各的。
张华在她桌边站了一会儿,似乎在组织语言。"那个,我想请你吃个饭。"
这话让陈小雨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抬头看着他。张华今年三十五岁,在公司也算是老员工了,销售业绩一直不错,人缘也还可以。但他主动请自己吃饭,这还是头一回。
"有什么事吗?"陈小雨问道。
"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感谢一下你们市场部这段时间的配合。"张华挠挠头,"你知道的,我们销售部的业绩很大程度上要靠你们市场部的支持,这个月的推广活动做得特别好,我们的业绩也跟着涨了不少。"
陈小雨想了想,确实,上个月她负责的几个推广项目效果很好,带来了不少销售线索。"那谢谢你的认可。不过吃饭就算了吧,大家都是同事,应该的。"
"别这么客气嘛。"张华坐到了她旁边的椅子上,"而且我不是就请你一个人,我想叫上一些朋友同事一起聚聚,热闹一点。你也可以叫上你的朋友同事啊,大家认识认识,以后工作上也好配合。"
听起来像是一个部门联谊的聚餐,陈小雨觉得也不是什么坏事。"那你准备什么时候?"
"这个周五晚上怎么样?我已经订了一家不错的餐厅,环境很好,菜品也地道。"张华显得很有诚意,"你就当给我个面子,而且真的是我请客,你们只管吃就行了。"
陈小雨看着张华真诚的表情,心想着同事关系和谐也是好事,就点了点头。"那好吧,不过我可能要带几个朋友,你不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多多益善。我也会叫上一些朋友,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张华立刻笑了起来,"那就这么说定了,周五晚上七点,我把地址发给你。"
说完,张华就离开了她的工位。陈小雨继续工作,心里还在想着这顿饭该叫谁一起去。她在公司的人缘不错,市场部的几个同事关系都很好,还有一些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朋友,平时也会聚聚。
晚上回到家,陈小雨就开始在微信群里问谁周五有空。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最后确认了十八个人要参加,其中有她的四个市场部同事,还有十四个各行各业的朋友。
"十八个人,加上我和张华,一共二十个人,这顿饭还真是不小的规模。"陈小雨心里想着,感觉张华还挺大方的,敢请这么多人吃饭。
她给张华发了微信,告诉他具体的人数。张华很快回复:"没问题,人多热闹,我会提前和餐厅说的。"
看着张华爽快的回复,陈小雨对这次聚餐还挺期待的。她觉得张华应该是想通过这次聚餐拉近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的工作配合有好处。而且难得有人请客,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周三和周四这两天,陈小雨陆续收到朋友们的确认信息,大家都说很期待这次聚餐。她的朋友们来自不同的公司和行业,有做财务的,有做设计的,还有做教育的,平时很难聚齐这么多人。
张华在这两天里也会偶尔过来聊几句,询问一下具体的安排。他看起来对这次聚餐很重视,还特意说了餐厅的特色菜,听起来确实很不错的样子。
"那家餐厅的海鲜特别新鲜,还有一些特色的私房菜,我之前去过几次,印象很深刻。"张华这样描述道。
陈小雨听了也更加期待。她工作这么多年,也吃过不少好餐厅,但是有人请客总是让人心情愉快的。而且能和这么多朋友同事一起聚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02
周五下午,陈小雨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回家换了一身比较正式但又不会过于隆重的衣服。她选择了一件藏蓝色的连衣裙,搭配一双低跟鞋,既显得对聚餐的重视,又不会让人觉得她过于正式。
六点半,陈小雨打车到了张华发来的地址。这是市中心一家知名的海鲜酒楼,装修很有特色,一看就是消费水平不低的地方。
"还真是下血本了。"陈小雨心里想着,对张华的诚意有了更深的认识。
她在门口等了一会儿,陆续有朋友同事到达。大家见面后都很兴奋,毕竟这样规模的聚餐不是经常有的。
"小雨,这家餐厅看起来很不错啊,你那个同事还挺会选地方的。"她的朋友高小美说道。
"是啊,我也没想到他会选这么好的地方。"陈小雨回答。
七点钟,除了张华,其他十九个人都到齐了。大家在门口等了几分钟,张华才匆匆赶到。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路上堵车了。"张华一边道歉一边招呼大家进去。他今天穿了一身深色的西装,看起来很正式,显然也很重视这次聚餐。
走进餐厅,陈小雨发现内部装修确实很豪华,到处都是红木家具和精致的装饰品。服务员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很大的包厢,能够容纳二十个人绰绰有余。
包厢里的圆桌很大,桌面是大理石的,中间有一个透明的转盘。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整个环境给人一种高档的感觉。
"大家随便坐,不用客气。"张华很热情地招呼大家入座。
陈小雨和她的朋友们找了位置坐下,大家都在打量着这个包厢的环境,不时发出称赞的声音。
"这个地方平时消费应该不便宜吧?"陈小雨的同事王小芳小声问道。
"是挺贵的,我之前路过这里,看过门口贴的价目表,一般的菜都要好几百。"另一个同事李晓东回答。
陈小雨听了心里有点担心,这样的消费水平,张华一个人请客确实压力不小。但既然他主动提出要请,而且看起来很有信心的样子,应该是做好了准备的。
服务员端上来茶水和一些小食,张华开始和大家介绍今天要点的菜。
"我提前看了菜单,准备点一些这里的招牌菜。大家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张华问道。
陈小雨的朋友们都比较客气,说随便点就行。张华笑了笑,开始和服务员交流。
"先来几个招牌菜,白灼虾、清蒸石斑鱼、蒜蓉扇贝......"张华一边说一边看着菜单,看起来很有经验的样子。
陈小雨注意到服务员在记录的时候表情很专业,没有任何异样,这让她稍微放心了一点。说明张华确实对这个消费水平有准备。
点菜的过程大约持续了十五分钟,张华点了十几个菜,听起来都很丰富。大家开始聊天,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陈小雨介绍了自己的朋友们,张华也介绍了他带来的朋友。通过交流,她发现张华的朋友们有做生意的,也有在其他公司工作的,看起来都是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人。
"小雨在我们公司能力很强,这次我们销售部业绩好,她们市场部功不可没。"张华在众人面前夸赞陈小雨,让她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哪里哪里,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陈小雨谦虚地回答。
随着菜品陆续上桌,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美食上。确实如张华所说,这里的菜品质量很高,海鲜新鲜,做工精致。
03
菜品上到一半的时候,张华突然站了起来。
"各位朋友们,今天很高兴大家能来参加这个聚餐。"他举起茶杯,做出敬酒的姿势,"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小雨和她的朋友们,也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多交流,多多合作。"
大家都举起杯子,气氛很融洽。陈小雨感觉张华今天的状态很好,很会调动气氛。
喝完茶后,张华又坐了下来,开始和大家聊起各自的工作和生活。陈小雨发现他的谈吐很有水平,能够和不同背景的人找到共同话题。
"小雨,你们市场部最近在做什么项目?"张华问道。
"主要是几个新产品的推广活动,还有一些品牌建设的工作。"陈小雨简单介绍了一下。
"那挺有挑战性的。市场工作需要很强的创意和执行力。"张华点头表示认同。
就在大家聊得正起劲的时候,服务员又端上来几道菜。陈小雨注意到其中有一道菜看起来特别精致,应该价值不菲。
"这是什么菜?"她好奇地问服务员。
"这是我们的招牌菜之一,红烧鲍鱼。"服务员介绍道。
听到鲍鱼,在座的人都有些惊讶。鲍鱼在这种级别的餐厅里,价格肯定不便宜。
张华似乎看出了大家的想法,笑着说:"今天是特殊日子,就奢侈一回。大家不要客气,尽情享用。"
陈小雨心里开始有点不安。虽然张华表现得很大方,但这样的消费水平确实超出了她的预期。她开始担心张华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比如想要拉投资或者有其他的商业考虑。
但是看着张华自然的表情和举止,她又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也许张华最近业绩特别好,有了奖金,所以才敢这样请客。
随着时间推移,气氛越来越热烈。张华不断地和大家敬茶,聊天,表现得非常健谈。他的朋友们也很活跃,整个包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小雨的朋友们都对这顿饭很满意,不时地夸赞菜品的质量和餐厅的环境。她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的担忧也逐渐淡化了。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她的朋友沈阳说道,"小雨,你这个同事真是太客气了。"
"是啊,张华确实很有诚意。"陈小雨回答,心里对张华的好感度提升了不少。
晚上八点多,大部分的菜都已经上齐了。张华又开始和服务员交流,似乎要点一些酒水。
"大家喝点什么?啤酒?红酒?"张华询问大家的意见。
有几个人表示可以喝点酒,调节气氛。张华点了点头,开始和服务员讨论酒水的选择。
陈小雨看着张华和服务员的交流,心里又有些担心。在这种级别的餐厅里,酒水的价格往往比菜品更贵。她希望张华不要为了面子而过度消费。
但她也不好直接提醒,毕竟是张华请客,而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什么都不太合适。
04
张华和服务员的交流持续了几分钟,最后他做出了决定。
"来一瓶红酒吧,就要你们推荐的那款。"张华对服务员说道。
服务员点了点头,离开了包厢。没过多久,他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瓶包装精美的红酒。
"这是我们餐厅的精选红酒,产自法国波尔多,年份很好。"服务员介绍道。
陈小雨看了看酒瓶的标签,上面写着一些法文,看起来确实很高档。张华让服务员开了酒,给大家倒上。
"来,大家举杯,为今天的相聚干杯!"张华再次站起来,举起酒杯。
大家都举起杯子,包厢里响起了清脆的碰杯声。红酒的味道确实不错,入口醇厚,有着复杂的层次感。
"这酒真不错。"陈小雨的朋友马小龙称赞道。
"是的,我特意选了一款好酒,希望大家喝得开心。"张华笑着回应。
随着酒精的作用,整个聚餐的气氛更加热烈了。大家开始分享各自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交流得很深入。
陈小雨发现张华的朋友们都很有见识,谈起各个行业的情况都很专业。她开始觉得今天这个聚餐确实很有价值,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就在大家聊得正欢的时候,服务员又出现了。这次他推着一个小推车,上面放着一个很大的盘子,被白色的餐布盖着。
"各位,这是我们今天的特别推荐。"服务员神秘地说道。
张华看起来也很好奇,示意服务员可以掀开餐布。当餐布被掀开的瞬间,整个包厢里响起了惊叹声。
盘子里是一只巨大的帝王蟹,通体橘红色,蟹钳粗壮,看起来非常新鲜。
"天哪,这么大的帝王蟹!"有人惊呼道。
服务员开始介绍:"这是来自阿拉斯加的帝王蟹,重量超过三公斤,今天刚刚空运到店。我们的师傅用特殊的蒸制方法烹饪,保持了蟹肉的鲜甜。"
陈小雨看着这只巨大的帝王蟹,心里的担忧达到了顶点。她知道帝王蟹的价格极其昂贵,特别是这种规格的,价格肯定是天文数字。
她偷偷看了看张华的表情,想要从中判断他的心理状态。但张华看起来很镇定,甚至有些兴奋。
"哇,张华,你真是太用心了。"陈小雨的同事赵敏说道。
"难得大家聚在一起,当然要吃点特别的。"张华回答,然后对服务员说,"麻烦帮我们处理一下。"
服务员开始现场处理帝王蟹,动作很专业。整个过程就像一场表演,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陈小雨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想在这样的场合扫大家的兴致,也不想让张华难堪。但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帝王蟹处理完毕后,服务员将蟹肉分装到各个小盘子里,分给每个人。蟹肉确实很鲜甜,质地细腻,是平时很难吃到的顶级食材。
"这个蟹肉真是太好吃了。"陈小雨的朋友邓小青赞不绝口。
"是啊,我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帝王蟹。"另一个朋友也表示认同。
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陈小雨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她也很享受这种美食,另一方面却在担心账单的数字。
就在这时,张华又和服务员开始了新的对话。
"你们有什么好酒推荐吗?刚才那瓶红酒大家都很喜欢,不如再来点特别的。"张华问道。
服务员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有一瓶非常珍贵的收藏版威士忌,是1978年的限量版,全世界只有几百瓶。"
听到1978年,在座的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这样年份的酒,价格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陈小雨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她终于忍不住了。
"张华,是不是有点......"她想要提醒张华注意消费水平。
但张华打断了她的话:"没关系,今天是特殊日子,值得纪念。服务员,就要那瓶1978年的威士忌。"
05
当服务员端着那瓶1978年的威士忌回到包厢时,整个房间里的气氛都变了。
酒瓶的包装极其精美,木质的盒子上刻着繁复的花纹,瓶身是深琥珀色的玻璃,标签上的字体古朴典雅。光是看包装,就能感受到这瓶酒的珍贵。
"各位,这是我们餐厅的镇店之宝之一。"服务员小心翼翼地介绍道,"1978年出产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在橡木桶中陈酿了四十多年,香气复杂层次丰富,是威士忌爱好者的终极追求。"
陈小雨看着这瓶酒,心里的不安达到了极点。她偷偷拿出手机,在桌子底下搜索了一下类似年份威士忌的价格。当她看到搜索结果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种级别的威士忌,市场价格通常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具体要看品牌和稀有程度。
她再次看向张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一些信息。但张华依然表现得很自然,甚至有些兴奋。
"这种机会可不多,大家一定要尝尝。"张华对大家说道。
服务员开始醒酒的程序,整个过程很仪式感。其他人都被这种氛围感染了,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陈小雨的朋友们完全沉浸在这种顶级消费的体验中,不停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照片。
"小雨,你这个同事真是太厉害了,这种级别的聚餐我还是第一次参加。"高小美小声对她说道。
陈小雨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的内心已经开始盘算,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她要如何应对。
威士忌倒好后,张华又一次站了起来。
"朋友们,这杯酒代表着我们今晚的友谊。希望我们以后能够保持这样的关系,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大家再次举杯,品尝着这杯价值不菲的威士忌。酒的味道确实独特,有着浓郁的香草和橡木的香气,回味悠长。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半。大部分的菜都已经吃完了,酒也喝了不少。有几个人开始显得有些疲倦,聊天的声音也没有之前那么热烈了。
陈小雨注意到张华开始频繁地看手机,似乎在等什么消息。每次看完手机,他的表情都会有些微妙的变化。
"张华,你没事吧?"陈小雨问道。
"哦,没事没事,就是公司有点事情需要处理。"张华随意地回答,但眼神有些闪躲。
又过了十几分钟,张华突然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各位,我刚收到一个紧急电话,需要处理一下工作上的事情。你们先聊着,我出去打个电话。"
说完,张华就离开了包厢。
起初,大家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工作忙碌,临时有事也很正常。包厢里的聊天继续进行着,只是少了张华的活跃气氛,显得有些冷清。
十分钟过去了,张华还没有回来。
二十分钟过去了,依然没有张华的身影。
陈小雨开始有些担心,她给张华发了微信消息,询问情况。但消息发出去很久,都没有收到回复。
"张华怎么还不回来?"有人问道。
"可能是遇到很棘手的工作问题吧。"另一个人回答。
又等了十分钟,陈小雨决定出去找找张华。她走出包厢,在餐厅里转了一圈,但完全没有看到张华的身影。
她询问服务员,服务员说看到张华往外走了,但不知道去了哪里。
陈小雨心里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回到包厢,告诉大家张华可能暂时有急事离开了。
"那我们怎么办?"有人问道。
"再等等吧,也许他很快就回来了。"陈小雨强作镇定地说道。
但内心深处,她已经开始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她再次给张华打电话,但电话显示无法接通。
包厢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尴尬。大家都意识到情况可能不太对劲,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晚上十点半,服务员敲门进来了。
"不好意思打扰各位,请问你们什么时候结账?"服务员礼貌地询问。
陈小雨的心脏狠狠跳了一下。她看着服务员,努力保持冷静地说道:"我们在等我朋友回来,他去处理一些事情。"
"好的,那我等会儿再过来。"服务员点头离开。
陈小雨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她给张华发了最后一条消息:"张华,服务员要结账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消息依然石沉大海。
包厢里的其他人也开始察觉到不对劲。他们纷纷拿出手机,试图联系张华,但都没有成功。
"这情况有点奇怪啊。"陈小雨的同事王小芳小声说道。
"是啊,正常情况下,就算工作再忙,也不会这样消失这么久。"李晓东也表示担忧。
陈小雨感觉自己的手心开始出汗。她开始意识到,可能真的出现了最坏的情况。
十一点整,服务员再次敲门进来。这次他的表情比较严肃。
"不好意思各位,餐厅马上要打烊了,必须要结账了。请问负责结账的客人在哪里?"
陈小雨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包厢里的所有人都看着她,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她联系的这次聚餐,张华是她的同事。
"我...我联系一下张华。"陈小雨的声音有些颤抖。
她又一次拨打张华的电话,但结果依然是无法接通。
服务员等待了几分钟,然后说道:"如果联系不上那位先生,那么在场的其他客人需要承担结账责任。这是我们餐厅的规定。"
陈小雨感觉天旋地转。她看着包厢里其他十八个人,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邀请才来参加这次聚餐的。如果真的需要有人承担责任,那个人只能是她。
"账单是多少?"陈小雨颤抖着问道。
服务员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账单夹,缓缓打开。
06
"二十六万元整。"
服务员的声音在包厢里清晰地响起,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击在陈小雨的心脏上。
陈小雨瞪大眼睛,死死盯着账单上的数字。26,0000.00元,鲜红的数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不可能...这不可能..."她喃喃自语,声音几乎听不到。
包厢里瞬间鸦雀无声,十八个人都被这个天文数字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有人把手捂住了嘴巴。
服务员继续解释道:"帝王蟹8600元,1978年威士忌18.8万元,其他菜品和红酒共计3.1万元,再加上服务费,总计26万元。"
陈小雨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18.8万的威士忌?她做梦都想不到会这么贵。而她一个月的工资才8000元,这相当于她27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小雨,你联系到张华了吗?"她的朋友沈阳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慌张。
陈小雨机械地摇摇头,再次拨打张华的电话。这次电话里传来了冰冷的提示音:"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关机了。彻底关机了。
"他把手机关了。"陈小雨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着说出来的。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所有人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们被张华给坑了,坑得很惨。
"这...这怎么办?"陈小雨的同事王小芳脸色苍白,"26万,我们这些人就算把所有钱加起来也不够啊。"
确实,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即使每个人拿出一万元,也只有18万,还差8万的巨大缺口。
"我们报警吧。"李晓东提议道,"这明显是诈骗啊。"
但服务员摇了摇头:"客人自愿点餐消费,不存在诈骗。而且账单上有张华先生的签名确认,说明是他同意的消费。"
陈小雨看了看账单,果然在每一道昂贵菜品后面都有张华的签名。那个帝王蟹,那瓶威士忌,都是他亲自签字确认的。
"但是他人跑了啊!"高小美激动地说道。
"这不是我们餐厅的问题。"服务员保持着职业性的冷静,"根据消费协议,在场的任何一位客人都有义务承担账单。这是行业惯例。"
陈小雨感觉自己快要昏倒了。她从来没有想过会遇到这种情况。26万元,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她的房贷还有15万没还完,信用卡里也没有这么多额度。
"我们可以分期付款吗?"她勉强问道。
"可以,但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而且必须有人做担保人,承担最终的还款责任。"服务员回答。
陈小雨环顾四周,看着这十八个因为相信她的邀请而来参加聚餐的朋友和同事们。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慌和无助。
她的市场部同事王小芳、李晓东、赵敏、孙磊,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月薪和她差不多。让他们承担这样的巨额账单,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她的朋友们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高小美是个小学老师,沈阳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马小龙是个自由设计师,邓小青刚毕业两年...谁都拿不出几万块钱。
"我来承担。"陈小雨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
所有人都看向她,眼神中混杂着同情、感激和愧疚。
"小雨,这不是你的错。"沈阳握住她的手,"我们都是受害者。"
"但我是组织者。"陈小雨的眼泪开始往下掉,"是我邀请大家来的,是我相信了张华。"
她想起了这几天来的种种细节。张华的热情邀请,对餐厅的熟悉介绍,点菜时的从容不迫...这一切都像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他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陈小雨咬着牙说道,"他知道这些菜品的价格,知道这瓶酒的价值,所以才会这么镇定。他根本没打算付钱。"
07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陈小雨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餐厅经理被叫来了,陈小雨不断地解释情况,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或者宽限。但对方很坚持,表示这是商业消费,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我们也很同情您的遭遇,但餐厅也有自己的规则。"经理说道,"不过我们可以给您一些时间筹钱,明天下午之前结清就可以。"
明天下午?陈小雨感觉更加绝望了。她到哪里去筹26万元?
她的朋友和同事们开始想办法。有人提议众筹,有人建议找亲戚朋友借钱,还有人说可以申请网贷。
"我这里能拿出两万。"沈阳说道。
"我最多能借到三万。"高小美也表示支持。
"我信用卡还有一万额度。"王小芳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计算着,最终发现即使所有人都倾尽所有,也只能凑到十五万左右。还差十一万的巨大缺口。
陈小雨开始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但这么大的数额,而且理由听起来又这么离奇,很多人都表示无能为力。
她的父母已经退休,积蓄有限。哥哥刚买房,自己也负债累累。其他亲戚听说要借十几万,都找各种理由推脱。
凌晨一点,陈小雨终于崩溃了。她坐在包厢里,抱着头大哭起来。
"我完了...我彻底完了..."她哭着说道,"26万,我这辈子都还不完。"
看着陈小雨崩溃的样子,在场的所有人都很难过。大家都知道,陈小雨是无辜的受害者。她只是出于善意,相信了同事的邀请,没想到会落入这样的陷阱。
就在这时,陈小雨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她哽咽着接通电话。
"是陈小雨吗?我是张华。"
听到张华的声音,陈小雨瞬间从悲伤转为愤怒。
"张华!你在哪里?你知道我们现在什么情况吗?"她几乎是吼着说出来的。
"我知道,我很抱歉。"张华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事情有些复杂,我现在无法回到餐厅。"
"无法回到餐厅?"陈小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26万的账单!你知道是26万吗?"
"我知道...我真的很抱歉。但我现在确实有很大的困难。"张华的声音开始颤抖,"我的公司出事了,账户被冻结了。我本来以为今天能解决,所以才敢请客。但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陈小雨紧紧握着手机。
"没想到情况比我预期的严重。我现在自己都自身难保,真的没办法支付账单。"
陈小雨感觉天都塌了。张华不是故意诈骗,而是真的出事了。但这对她来说,结果是一样的——26万的债务依然要她来承担。
"那你说怎么办?"陈小雨绝望地问道。
"给我一些时间,等我的事情解决了,我一定会还这笔钱。但现在...现在我真的没办法。"张华的声音越来越小。
"多长时间?"
"我...我也不确定。也许几个月,也许...更长。"
陈小雨知道,这意味着她必须先垫付这笔钱。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她要背负这个巨大的债务。
电话挂断后,包厢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08
最终,陈小雨签下了分期付款协议。
她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申请了银行贷款。同时,朋友和同事们也尽最大努力帮她筹钱。虽然过程艰难,但总算在第二天下午之前凑齐了26万元。
签字的那一刻,陈小雨的手在颤抖。这意味着她接下来十年都要为这顿饭买单。每个月需要还贷2800元,对于她8000元的月薪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但更让她痛苦的是心理上的创伤。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力,质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张华的背叛让她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件事在公司里很快传开了。大家都对张华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同时也对陈小雨表示同情。公司领导了解情况后,给了她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并且承诺会追究张华的责任。
但张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电话一直关机,公司也联系不上他。后来听说他因为投资失败,欠下了巨额债务,已经逃到了外地。
三个月后,陈小雨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法院判决张华需要偿还这笔费用,但由于找不到当事人,判决书只是一纸空文。
一年过去了,陈小雨依然在为那顿饭还债。但她已经学会了接受现实。虽然经济上很困难,但她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她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为了还债,她学会了精打细算,学会了理财投资。她的生活变得更加自律,也更有目标。
其次,她发现了真正的朋友。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有些人选择了逃避,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支持。沈阳、高小美等几个朋友一直在帮助她,这让她重新相信了友谊的珍贵。
最重要的是,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了增加收入,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工作。渐渐地,她发现了自己在营销策划方面的天赋,工作表现越来越出色。
一年半后,陈小雨得到了升职加薪的机会。月薪从8000元涨到了15000元。虽然债务还在,但生活压力明显减轻了。
两年后,她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开始了副业。她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营销咨询工作室,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做市场推广。收入逐渐增加,还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如今,距离那顿饭已经过去了三年。陈小雨的债务还剩下不到5万元,按照目前的收入水平,再有一年就能完全还清。
她依然会想起那个晚上,想起张华的背叛,想起26万账单带来的绝望。但现在她更多的是感激。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她可能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潜能,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那顿价值26万的饭,最终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虽然代价昂贵,但却让她获得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坚韧、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前几天,陈小雨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以前的同事王小芳。
"小雨,你现在看起来气色很好啊。"王小芳说道。
"是啊,虽然那件事很痛苦,但也让我成长了很多。"陈小雨笑着回答。
"你还恨张华吗?"王小芳好奇地问。
陈小雨想了想,然后说道:"说不恨是假的,但我更感谢这次经历。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邀请,你还会参加吗?"
"会的。"陈小雨毫不犹豫地回答,"但我会更加小心,更加理智。经历过风雨,才知道如何避免下一次的暴风雨。"
陈小雨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明媚,云朵白净。她知道,那顿26万的饭,终于要被彻底消化了。而她,也真正地重新开始了。
来源:小徐社会历险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