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的美妙(续):航天的DeepSeek式赋能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5:00 1

摘要:DeepSeek通过开源,降低了AI的应用门槛。而航天科技则有所不同,它是由无数尖端、复杂且往往具有保密性质的“硬科技”组成的集合体。因此,航天领域的赋能不能是简单的“技术裸捐”,而应是精心设计的、有层次的技术解锁与生态共建。但其核心思路与DeepSeek是一

文 | 刘雨菲

DeepSeek通过开源,降低了AI的应用门槛。而航天科技则有所不同,它是由无数尖端、复杂且往往具有保密性质的“硬科技”组成的集合体。因此,航天领域的赋能不能是简单的“技术裸捐”,而应是精心设计的、有层次的技术解锁与生态共建。但其核心思路与DeepSeek是一致的:从“什么都自己干”的封闭模式,转向“搭建平台、定义标准、共建生态”的开放模式。

01北斗生态的启示

北斗系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空间基础设施,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基座”。但普通企业无法直接使用卫星信号,这就需要赋能。北斗相关管理机构并没有直接为每家物流公司或手机厂商提供技术,而是做对了几件事:


开放底层接口与标准

向全社会提供免费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础服务,并制定统一的时空基准和接口标准。


培育中间件产业链

鼓励和支持千寻位置、合众思壮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技术公司,基于北斗信号开发高精度定位模组、解算算法和行业解决方案。


激发应用层创新

下游企业采购这些成熟的定位模组和解决方案,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中,从而催生了共享单车精准停车、无人机自动巡航、地质灾害监测等无数创新应用。

在这个模式中,航天管理机构的角色不是“技术赠送者”,而是“基座提供者”和“生态规则制定者”。最终,成千上万的企业参与进来,形成了年产值数千亿元的北斗生态。这才是航天赋能的正确打开方式。

02航天科技赋能的三步现实路径

基于此,航天科技的赋能之路可以归纳为三个更切实的步骤:

第一步

对庞杂的航天技术体系中的非核心、可民用、已脱密的技术,进行梳理、封装和平台化,形成易于调用的“技术模块”。

数据中台:将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计算和AI算法,处理成标准化的“信息产品”(如植被指数图、水体污染分布图、城市热力图),通过API接口向生态伙伴开放。农业公司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接口开发APP,而不必处理原始的卫星数据。

技术中台:将航天级的仿真测试环境、材料数据库、工程设计软件等,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经过认证的合作伙伴使用。例如,新能源电池企业可以付费使用航天级的“极端环境模拟云平台”来加速其电池测试周期。

第二步

聚焦“系统集成”和“高端定制”,解决行业痛点

航天央企的核心优势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赋能的关键是瞄准那些民营企业无法独立解决的高端、复杂、高可靠性的需求。

与行业龙头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例如,与国家电网合作基于北斗的精准授时和定位技术,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电网的“全网时间同步系统”,这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系统。

提供“交钥匙”工程:为大型港口、物流枢纽提供“北斗+5G”的全程无人化智能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航天企业负责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核心算法,而摄像头、AGV小车(自动导引运输车)等硬件则由生态伙伴提供。

航天赋能难以像互联网一样按API调用次数分成,但其收益模式更加稳固和可持续。

技术标准授权:将航天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标准技术(如高速数据总线协议、轻量化材料)授权给生态企业使用,收取授权费用。一旦该标准成为行业事实标准,收益将极其稳定。

就像杜比实验室,靠授权音频技术标准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是的,你在电影院看到杜比全景声的Logo,或者用手机开启杜比音效时,这一切的背后,这些设备的制造商其实都在向杜比实验室支付着一笔授权费用。

核心部件供应:向生态伙伴供应其无法自产的核心部件,如高精度北斗芯片、航天级传感器等。这类似于高通(Qualcomm)的“芯片+专利授权”模式。

产业基金与孵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于那些应用航天技术的高潜力创新企业,通过资本纽带深度绑定生态,分享其成长红利。

03三个关键转变(1)从“技术思维”到“产品思维”

不能直接把实验室的图纸扔给市场,必须将技术转化为稳定、可靠、易用且性价比高的“工业产品”或“云服务”。

(2)从“亲力亲为”到“生态运营”

航天央企的核心任务是守住发射、总体设计、大系统集成等“看家本领”,而将应用层百花齐放的市场交给生态伙伴。自身的角色应从“运动员”更多地向“裁判员”和“组织者”转变,负责制定规则、维护生态繁荣。

(3)从“保密封闭”到“可控开放”

建立清晰的“负面清单”和合规流程,明确哪些技术可以开放、向谁开放、如何开放。通过建立“航天技术赋能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建安全、可控、繁荣的技术应用生态。

04赋能的终极形态是成为“产业底座”

DeepSeek通过开源成为了AI应用开发的“数字底座”。而航天科技的赋能雄心,在于通过有节制、有管理、有层次的开放,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升级的“物理世界底座”——从精准农业到智能交通,从新能源电力到远洋航运。这种赋能不是简单的技术转移,而是通过输出标准、能力和信任,带动整个产业链一起升级,其带来的产业价值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将远超任何短期经济回报。这才是航天这类国之重器“赋能”的真正力量所在。

>End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