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的娱乐圈,正在上演一出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大戏,名叫**《我的“资源咖”妈妈》**。
最近的娱乐圈,正在上演一出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大戏,名叫**《我的“资源咖”妈妈》**。
主角之一,是李-湘和她的宝贝女儿王诗龄。
另一位,则是“双-李-冰-冰”组合——李冰冰和她力捧的“亲侄女”周也。
把这两组人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一个残酷又有趣的真相:原来,娱乐圈的人脉,也是有“保质期”的。
咱们先看王诗龄这边。
小姑娘顶着“星二代”的光环出生,从小就被妈妈李湘用最顶级的资源喂养着。上的是一年几十万的国际学校,穿的是一身的名牌,如今更是远赴英国,攻读高大上的戏剧专业。
按理说,有李湘这位曾经的“芒果一姐”坐镇,王诗龄回国拍戏,那不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吗?
毕竟,在我们的想象里,李湘的通讯录,那可是个“宝藏库”。随便拨通一个,不是芒果台的资深制片人,就是哪个直播间里呼风唤雨的大佬。
但现实,狠狠地给了李湘一记耳光。
我们看到的现状是:王诗龄在英国的校园里岁月静好,而国内的剧组,连一个像样的本子都没递到她手上。
李湘手里攥着的那一沓厚厚的“人情名片”,在如今的影视圈,好像突然就“失灵”了。
另一边,周也的赛道,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李冰冰工作室力捧的新人,周也的资源,简直可以用“残暴”来形容。
“大花”李冰冰亲自下场,像一个最精明的项目经理,为她规划着每一步。一出手,就是《少年的你》、《山河令》这种级别的爆款。最近更是直接甩出三部大制作,连好莱坞的顶级经纪人都请来为她保驾护航。
发现了么?这两位“妈”的差距在哪儿?
李湘的逻辑,还停留在“人情社会”的层面。
她熟悉的,是电视台那套“圈子文化”。大家一起吃吃饭、喝喝酒,称兄道弟,互相给个面子。她以为,凭着自己当年的那点香火情,就能为女儿换来一条坦途。
但她忘了,时代变了。
如今的影视圈,早就不是那个靠“打电话”就能塞人的年代了。这是一个被资本、数据、流量、商业回报率,精准计算到每一个毛孔的修罗场。
在这里,“人情”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而李冰冰的逻辑,则是赤裸裸的“资本逻辑”。
她非常清楚,在这个圈子里,想要把一个人捧起来,靠的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资源置换”。
她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声望、甚至片酬,全部打包,变成可以量化的“筹码”,去跟最顶级的资本和制作方博弈,为周也换来最核心的角色。
一个还在用“感情”办事,另一个,早就在用“生意”的思维铺路了。
这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说李湘救不了女儿,其实不准确。
不是她不想救,而是她手里那张旧时代的“船票”,已经登不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了。
她熟悉的那个“江湖”,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王诗龄真的就没机会了吗?
当然不是。
只是,这条路,可能需要她自己走了。
她需要做的,不是等妈妈的通讯录再次“显灵”,而是把在英国交的那些昂贵学费,真正变成自己的“本事”。
别再只发那些美美的留学生活照了。自己去拍几部学生短片,哪怕粗糙一点,放到网上去,让大家看到你的才华和潜力。
在这个时代,观众的“点头”,远比某个电视台导演的“点赞”要管用得多。
你得先证明自己是块“金子”,然后才会有资本,愿意在你身上“镀金”。
路,终究是在自己脚下,而不在妈妈的通讯-录里。
你觉得,王诗龄未来在娱乐圈,还有机会杀出来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系小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