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南→珠海,高铁45分钟,出站排队等大巴再晃1小时,雨夜+行李箱,分分钟想原地退休。
“高铁再快,也到不了村口。
”
昨晚刷到这条评论,1.2万赞,戳得人心窝子疼。
别笑,很多人真被最后一百公里逼疯:
广州南→珠海,高铁45分钟,出站排队等大巴再晃1小时,雨夜+行李箱,分分钟想原地退休。
铁路只管“点到点”,剩下的烂路,互联网大巴悄悄啃下来了。
它们像一群野狗,专吃铁路剩下的骨头——
① 上车点从车站挪到写字楼
珠江新城地铁站B出口,早高峰一块电子屏,“广州—深圳前海”9座商务车,扫码选座,7:45出发,8:55直达腾讯楼下。
不用先绕去天河客运站,省40分钟,社畜多睡半小时,值回票价。
② 票价像股票,会涨也敢跌
国庆前一天,广州→湛江,系统扫到铁路没余票,自动涨38%;
假期尾巴返程,高速空车,直接打6折,比高铁二等座还便宜30块。
AI定价把节假日“割韭菜”的锅砸了,乘客第一次感觉“没被当猪杀”。
③ 司机兼职“群宠”
每辆车标配一个微信群,司机发车前丢红包,先到先抢,50人瞬间满群。
有人忘带身份证,群里吼一声,隔壁座顺路帮忙带;
晚上错过末班,群里@全员,总能拼到顺风车,比12306的“候补”有人味。
别急着感动,新能源大巴才是隐藏Boss。
比亚迪新出的600公里续航怪兽,跑广州—厦门单程不充电,每公里电费不到3毛,比柴油车直接腰斩。
司机偷偷算过:一天省200,一个月6000,年底给自己换了部iPhone15 Pro,笑得见牙不见眼。
政策也在偷偷开绿灯。
广东最新文件白纸黑字:允许“门到门”,商圈、产业园甚至小区门口,报备就能设“招呼站”。
广州已经冒出86个这样的灰色站牌,早上7点,西装革履的人排队上车,旁边大爷遛狗,画面魔幻又和谐。
最离谱的是北滘镇,把城际站、大巴点、共享单车圈进300米“微枢纽”,出站50米刷码取车,2公里内的工厂打工仔直接踩着单车去打卡,再也不用花15块坐摩托。
有人吐槽“像拼乐高”,可数据不会撒谎:接驳大巴客流涨17%,顺德工厂招工启事都敢写“广州南30分钟生活圈”。
当然,也有人唱衰:大巴再香,能跑得过高铁350?
现实是,高铁把长途打没了,却给中短途留了一条缝。
100—300公里,高铁算上两头接驳,总时长跟大巴差不多,价格贵一倍,还带“站外罚站”风险。
互联网大巴干脆把战场缩到“铁路盲区”:医院、学校、新楼盘、景区……
开平碉楼专线,92%客座率,游客一边看碉楼一边在群里约下午茶,司机顺手卖门票返点,一趟赚双份。
车辆也越来越小,9座商务车占比飙到31%,老板们发现:跑满比跑大更赚钱。
以前45座大巴要凑40人才不亏,现在9座坐6个就保本,灵活得像个出租车。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说,今年报客运管理的学生多了26%,“娃儿们不傻,行业回暖,谁先上车谁先吃肉。
”
所以,下次再刷到“大巴迟早完蛋”的帖子,别急着点赞。
在珠三角,它们正偷偷改头换面:
没有宏伟车站,没有广播“请排队检票”,只有微信群里一句“师傅,10分钟后到星巴克门口”。
铁路像动脉,大巴像毛细血管,动脉再粗,也得靠毛细血管把氧气送到细胞里。
城市会长大,骨头会变形,但总有人负责缝缝补补,把最后一公里的坑填平。
来源:博学多才的书签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