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92万,为何只标1万5?招聘页背后的沉默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7 07:03 1

摘要:事情是这样子的,小王在刷招聘网站的时候,发现某大厂“高级算法研究员”月薪标着1-15万,心里就犯嘀咕:“这跨度也太大了吧,到底能拿多少啊?”结果在直播间提问的时候,人事总监笑着坦白:“实际最高月薪能到92万,写太低是怕大家觉得假,不敢投简历!”

“92万月薪的岗位,招聘页面上只敢写1万5!并不是因为公司抠门,是怕你不敢相信。听到这句话,你是觉得hr套路太深了,还是自己格局没打开?”

最近这波操作被网友扒出来,其实是今年秋招季的真实事件。

是在某一线城市互联网大厂的招聘直播间。

公司人事总监李莉(化名),应届生小王,围观网友。

事情是这样子的,小王在刷招聘网站的时候,发现某大厂“高级算法研究员”月薪标着1-15万,心里就犯嘀咕:“这跨度也太大了吧,到底能拿多少啊?”结果在直播间提问的时候,人事总监笑着坦白:“实际最高月薪能到92万,写太低是怕大家觉得假,不敢投简历!”

李莉在直播里解释,这个岗位是公司重点砸钱的“黑马项目”,业绩突出的团队能拿天价奖金。但直接写92万,反而会被质疑是诈骗广告,“之前写‘年薪百万’,简历量跌了一半,很多人留言说‘吹牛先打草稿’。”

这事被截图发到职场论坛后,立刻炸锅。有内部员工匿名证实:团队里确实有人拿过90万+月薪,但前提是“项目爆款+绩效S级+老板舍得分钱”。也有应聘者吐槽:“写1万保底,拿92万画饼,这不是忽悠人吗?”

其实这种“低调高薪”不是个例。某游戏公司给顶级特效师开过70万月薪,招聘页却写“20-40k”;某跨境电商的“海外投手岗位”,提成高时月入80万,但JD上只标“底薪1.5万”。企业普遍顾虑两点:一是避免同行挖角时暴露薪资上限,二是怕吸引来纯为高薪、不顾岗位匹配的“海投党”。

回溯十年,招聘薪资标注越来越“膨胀”。2015年“月薪过万”还是新闻头条,如今招聘平台统计,2024年标注“年薪百万”的岗位数量比三年前翻倍,但实际达成率不足15%。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薪资模糊化背后,是企业用‘想象空间’替代成本承诺,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转嫁。”

网友就有话说了:

支持派: “能拿92万的人根本不看招聘广告,都是猎头直接挖!写实在点反而吸引真大佬。”嘲讽派: “1万是真相,92万是传说,hr在玩‘薛定谔的工资’?”务实派: “不如写明‘底薪1万+项目分红上限92万’,至少让人判断投入产出比。”

我个人认为:
这事情最荒诞的不是薪资差距,而是招聘文化里的“信任危机”。企业抱怨年轻人躺平,年轻人嘲讽公司画饼——当92万月薪需要伪装成1万才敢见光,或许说明职场诚信已经打了死结。 与其纠结数字游戏,不如建立透明机制:什么业绩对应什么回报,白纸黑字写进合同,比什么“神话故事”都管用。

薪资标签从来不只是数字,它是社会对价值的度量衡。当92万月薪需要藏在阴影里,我们失去的不是一个岗位的真相,而是对“努力必有回报”的信仰。未来的招聘,或许该少点“不敢写”的顾虑,多点“值得拿”的底气——因为真正的人才配得上真实的价码,而健康的职场,从不需要用谎言为魅力加分。

来源:职场t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