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感动,先摸口袋,手机里的中国零件一个没少,边境那边的无人机却先多了一排。
“印度又喊‘缓和’了?
”——别急着感动,先摸口袋,手机里的中国零件一个没少,边境那边的无人机却先多了一排。
G20握手照刚上热搜,莫迪转头就签“印太供应链脱钩协议”;苏杰生嘴上说“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防部同步宣布新增三个战斗群,专盯西段山口。
一句话:笑脸给镜头,底牌照打,对华套路就是“经济要饭,安全砸锅”。
数据更直白。
去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暴跌82%,新德里一边卡你资金,一边狂吸中国原料药、电子元件,转个身贴上“越南制造”卖给欧美,赚差价补财政窟窿。
所谓“中国+1”,本质是“中国减钱,印度加戏”。
物流账也算不清。
从东莞到孟买海运七天,从孟买内陆拉到新德里还得七天,中间被各邦关卡剥层皮,运费直接翻倍。
苹果试着把耳机盒转去金奈,结果包装纸壳都要从中国空运,良品率拉垮,库克连夜把订单又拉回郑州。
供应链像搬家,不是喊口号就能换房本。
边境那边更卷。
印度拿到美国MQ-9B无人机,连夜给高原部队刷漆,号称“24小时盯中国坦克”;解放军这边把5G基站修到海拔五千米的哨所,战士刷短视频不卡,印军还在用2G传照片,一图传十分钟,风雪里冻成表情包。
技术代差摆在那儿,人数再多也填不平。
新德里心里门儿清:真打吃亏,于是把“嗓门”调最大。
国内选举前,电视台每天循环播放“中国越界”字幕,配上宝莱坞式鼓点,收视率直冲第一;投票结束,官方文件立马改口“双方脱离接触”。
同一批镜头,两年剪出四版,观众照样买单,情绪价值拉满。
对华政策也就三条:需要选票就骂,资金短缺就哄,美国给钱就跳。
中方策略简单——你演你的,我修我的。
边境公路一年铺四百多公里,隧道直通前线;西藏水电站并网发电,战时随时切你下游水源。
手里有牌,才不跟牌桌对面一起喊。
普通人能看懂啥?
别被“中印一家亲”热搜骗眼泪,也别被“大战一触即发”吓失眠。
手机里的中国零件、快递里的中国包装、药箱里的中国原料药,就是最真实的答案:产业链在谁手里,谁才有喊“暂停”的底气。
印度想复制,先问自家工人答不答应加班。
一句话总结:印度对华像吃火锅——辣锅嘴硬,清汤手软。
咱们守好自家菜篮,看他继续加料,反正底料在中国厨房,味道跑不了。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