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本《草木春秋》,又名《草木新本牡丹亭》,前者之名见于书籍内封 “绣像草木春秋全传”,与小说版心 “草木春秋”,后者之名见于小说卷端 “草木新本牡丹亭”。
别本《草木春秋》,又名《草木新本牡丹亭》,前者之名见于书籍内封 “绣像草木春秋全传”,与小说版心 “草木春秋”,后者之名见于小说卷端 “草木新本牡丹亭”。
《绣像草木春秋全传》影印本
小说以 “草木” 为名,乃是小说中人物姓名、兵器战具,乃至飞禽走兽,均是以药命名,像皇帝名为 “龙胆草”,妃子名为 “胡桐”,太子名 “龙眼”,文臣名 “杜仲”,武将名 “五加皮” 等。
以草木为名演义小说者,在此小说之前已有 “云间子集撰 乐山人纂修” 的《草木春秋演义》。
福文堂藏板《草木春秋演义》
此本《草木春秋》乃创作于咸丰十年(1860)前后,序末题署 “咸丰庚申闰三月”,由省城五桂堂刊行。省城五桂堂为清末广东书坊,刊刻过不少通俗读物。
《草木新本牡丹亭》所谓 “新本”,或有别于旧本《草木春秋》言之,或谓《牡丹亭》之新本,盖作者认为《列国志》《水浒传》《西厢记》等小说戏曲,故事皆有依托,而《牡丹亭》则标新立异、凭空捏造,此本小说即是以草木为隐喻,匠心独运的《牡丹亭》。
当然,“牡丹亭” 也出现在故事情节中,且是重要关节,西宫妃子胡桐调戏状元金铃,以及胡桐与太师之子甘松私通,皆在牡丹亭中。
此本与云间子创作的《草木春秋演义》均为三十二回,人物有所重叠,但情节内容大有不同。
内封
别本《草木春秋》小说故事情节为:
西番阿丑国锦文王因兵强马壮欲犯中原,中原国主龙胆草派兵部尚书金钗斛出征,大破西番部队,锦文王投降之后重回西番。
大战之后,金钗斛次子金铃考中状元,为西宫娘娘胡桐看中,逼奸未遂,胡桐先行状告金铃,国主龙胆草将金铃下狱。太师甘遂趁机构陷金钗斛,龙胆草亦将金钗斛下狱。太师甘遂长子甘草见不惯此行,趁夜将金铃救出,又听闻甘遂毒计要杀金氏满门,传信给右丞相马兜铃,马兜铃派儿子马兰行救,但来晚一步,金氏满门被灭。
绣像
后马兰赶到法场救出了金钗斛父子,众人逃出城去。甘遂在朝堂趁机状告马兜铃,将马兜铃斩于殿前,并将一众忠臣排挤出朝廷。此后朝堂为甘遂一党把持。
一日,西宫娘娘与甘遂次子甘松寻欢作乐,被太子龙眼撞破,龙眼打破甘松眼睛。太师甘遂趁机发难,勒兵上朝,将国主龙胆草踢死。甘草又趁机携太子龙眼逃脱。
后龙眼与金钗斛等人会合,加之得到五加皮等多员猛将,重整旗鼓,反攻甘遂。甘遂欲与西番锦文王联合,杀退龙眼大军。不曾想锦文王被杀败,朝廷奸臣全数伏诛。锦文王被杀后,龙眼登基为王,派黄栀与诸将出征西番阿丑国,黄栀得胜归来,顺便攻破了山贼占领的狗头岭,救下了为山贼所掳掠的榜眼苏子夫夫妇。之后众人回皇城复命,得龙眼封赏。
序
别本《草木春秋》作者信息不详,但从内容来看,必为熟读医书之人,小说内容不仅以草药为名,并介绍形态与药性,甚至部分内容阐述治病救人之术。
总体而言,小说艺术水平不高,其中可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影子,但部分模仿《聊斋志异》之笔墨亦隽永可玩。
作者虽然笔力不逮,但用心有余,且熟读各类小说,其在《读新本书意》中归纳出别本的一些艺术手法,诸如 “以宾衬主”“将雨闻雷”“雨覆风翻”“奇峰对插”“琴瑟间鼓”“首尾照应” 之法,可见作者有意识将小说诸多写作技法带入文本之中。
第一回
当然,这些技法名称虽异,但基本包含在金圣叹归纳的《水浒传》读法之中。
最后,作为晚清通俗文学的特殊标本,本书展现了本草文化向小说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其将医药知识系统移植到演义框架中的尝试,在小说史上独具一格。
《清代药性剧》
虽艺术成就有限,但为考察本草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及传统小说技法在近代的演变,提供了珍贵个案。
来源:古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