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就是是博览群书的金石学家钱泳。一边镌刻碑文,一边为女性疾呼,他的笔记里还藏着什么惊世骇俗的真相?
在女性裹脚风靡的清朝,有位八旬老汉竟公开喊话:“女人的脚大小,根本不重要!”
他就是是博览群书的金石学家钱泳。一边镌刻碑文,一边为女性疾呼,他的笔记里还藏着什么惊世骇俗的真相?
钱泳(1759——1844),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
钱泳长期担任幕客,相当于今天的高级顾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让他亲眼目睹了各地风土人情,也让他收集到大量一手史料。
他工诗词、篆隶,精于镌碑,甚至能把汉唐碑文缩小临摹,成了当时金石界的“技术流网红”。
钱泳小楷的温雅之美
扬州人江人骥曾重金收购他的残石刻,俞樾还出资百两白银,将这些石刻嵌在杭州诂经精舍的墙壁上——妥妥的“文物周边”鼻祖!
钱泳《唐.浮图颂》缩临版
钱泳的缩临小碑技术,好比今天的“微缩摄影”,让珍贵碑文便于传播。
钱泳八十岁时,隐居履园,一边种菜一边写书,自谦是“遣愁索笑之笔”。
这本《履园丛话》堪称清代“百度百科”,从典章制度到鬼神怪谈,包罗万象。
尤其关于“裹足”的考据,他翻遍史书,提出缠足兴起于宋元,而非更早。
他直言:“女子德行,以性情柔和为第一,容貌端庄为第二,脚的大小根本不重要!”——在全民裹脚的年代,这话简直是“逆天发言”!
钱泳反对缠足,并非孤立行动。他与袁枚、龚自珍等文人组成“反缠足联盟”,用考据学对抗陋习。
裹足之苦,今天难以想象。女孩四五岁起用布缠脚,骨折肉烂,形成“三寸金莲”。
钱泳却从历史中扒出真相:唐代女人骑马射箭,宋代以后才逐渐兴起缠足。
他写道:“今人夸小脚,不过是庸俗人的癖好!”钱泳曾见过一双“三寸金莲”绣花鞋,摇头叹道:“此乃戕害女子之刑具!”
他在书中记录了许多裹足致残的案例,用血泪事实呼吁解放双足。
除了为女性发声,钱泳的艺术造诣同样惊人。他的山水画“疏古澹远”,仿赵大年的《柳塘花坞图》至今藏在故宫博物院。
但他也有“强迫症”的一面:临摹碑文时,遇到讹字却无法一一修正,急得直说“后人自辨”——像极了交稿前疯狂赶工的设计师!
钱活到86岁虚岁,晚年仍坚持“日刻一碑”。他去世后,人们整理遗物,发现一堆未完工的碑文,旁边还摆着半壶茶——仿佛这位老匠人只是暂时离开。
真正的文人,不止会吟诗作画,更敢为弱者呐喊。他考据裹足、批判陋习,在封闭的时代撕开一道口子。
如今,他的《履园丛话》依然被学者捧为珍宝,而他对女性尊严的呼吁,更让我们看到:文明进步,从来离不开这些“较真”的人。
来源:古韵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