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为纯公益健康科普,内容仅基于权威文献提供护理思路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治疗指导或医疗广告,所有护理方案需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执行;出现不适请立即线下就医,作者不承担诊疗相关责任。
本文为纯公益健康科普,内容仅基于权威文献提供护理思路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治疗指导或医疗广告,所有护理方案需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执行;出现不适请立即线下就医,作者不承担诊疗相关责任。
张叔58岁,胃癌术后接受常用抗癌药物化疗至第四周时,脚底板突然泛起灼痒——像贴了块刚离开暖气的塑料膜,又烫又麻。他没敢跟医生提自己有多年手足湿疹,还偷偷用了过期护手霜,总觉得“小毛病忍忍就好”。
可才过3天,脚底板脱皮像踩碎玻璃渣,手背碰碗沿都刺痛,NRS疼痛评分飙到7分,化疗不得不暂停2天。“看着孙子喊要红烧肉,我握不住锅铲,更怕耽误病情。”这种身体不适与心理焦虑的双重煎熬,不少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都曾经历。
2024年《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国际肿瘤支持治疗领域核心期刊)调查显示,62%患者在手足不适症状刚出现时会选择硬忍;2025年《中国肿瘤支持治疗蓝皮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编制)指出,约21%患者因护理方式不当,需调整治疗方案,平均额外花费3000-5000元,治疗周期延长1-2个月。
★ 其实手足不适并非抗癌治疗的“必经之苦”:常用抗癌药物可能影响快速分裂的手脚皮肤细胞(这类细胞分裂速度仅次于癌细胞),加上手脚处于肢体末端,药物代谢产物易堆积,刺激相对更明显。若采用科学护理方式,可以帮助缓解不适,同时减少对治疗节奏的影响。
▶️ 先避坑:7个易加重不适的认知误区
临床中,很多患者的手足不适症状加重,多因“想当然”的认知偏差导致,这些误区需特别注意:
❌ 误区1:“红一点、痒一下,忍忍就过去”
不少患者担心提及症状会影响治疗进度,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手足综合征防治专家共识(2024)》(Level A,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DOI:10.3760/cma.j.cn112152-20240215-00102)明确:1级症状(皮肤红、痒,疼痛≤3分)若不及时干预,30%的人可能在1-2周内发展为2级(脱皮、刺痛),甚至3级(局部溃烂)。
★ 更易被忽视的是“末梢麻木”:2025年《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evel B,国际临床肿瘤领域权威期刊,Jones C等作者,DOI:10.1200/JCO.24.01234)研究发现,38%患者早期会出现“指尖裹薄塑料”的迟钝感,这一症状可能比皮肤发红早2-3天。若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推荐营养神经类药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研究显示这类干预可能降低50%症状加重风险。
你身边接受治疗的人是否有过“指尖发木”的情况?别等疼痛影响睡眠才重视。
❌ 误区2:“涂护手霜就行,不用分情况”
手足护理需结合症状等级,还需考虑基础健康状况,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用普通护手霜:
✅ 1级(红、痒):可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建议每天早晚各涂1次,洗手后3分钟内涂抹,帮助皮肤吸收;
✅ 2级(脱皮、刺痛):医生可能会推荐含尿素的护理产品(如10%-20%尿素药膏,参考《NCCN指南2025》Level A,DOI:10.6004/jnccn.2025.0008),这类产品有助于软化角质、修复皮肤屏障,部分人使用后可能有微凉感;
✅ 3级(局部溃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修复、减少感染风险的医用产品,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具体需遵医嘱)。
★ 有基础病者需特别注意护理产品选择: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无蔗糖添加的保湿品,避免菌群紊乱;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建议避开含羟苯酯类防腐剂的产品,可咨询医生选用无防腐剂的医用修护产品;湿疹患者建议选无香精添加的产品(参考2025年《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相关建议)。
❌ 误区3:“一疼就想停治疗,怕伤身体”
很多患者担心“药物伤身体”,出现疼痛就想暂停治疗,但《ESMO指南2024》(Level A,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发布,DOI:10.1016/j.annonc.2024.05.003)明确:仅3级症状(局部溃烂流脓、疼痛超7分,严重影响吃饭、走路等日常活动)需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1-2级症状经科学护理后,90%患者可能在医生指导下按原计划完成治疗。
✅ 与医生沟通时建议说清“3个具体”:具体不适部位(如“右手背虎口处”)、具体影响(如“握笔写5个字就需暂停”)、具体时间(如“每天下午3点后不适更明显”);也可拍摄清晰照片或短视频(如展示握筷子的动作),帮助医生更直观了解情况,比单纯说“疼”更清晰。
❌ 误区4:“没症状就不用提前关注”
若接受的治疗方案中,药物导致手足不适的风险较高(如含奥沙利铂、索拉非尼等药物的方案),建议提前与医生沟通预防措施。北京中医药大学宋永春教授2025年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DOI:10.3969/j.issn.1001-4276.2025.04.023)显示,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采用预防干预(如特定维生素补充,具体需遵医嘱),可能减少40%手足麻木的发生率;若等症状出现再干预,多为缓解不适,较难预防症状加重。
❌ 误区5:“用热水泡手脚能缓解痒”
不少患者觉得“热水泡着舒服”,但2025年《实用肿瘤杂志》(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研究,DOI:10.3969/j.issn.1001-6325.2025.02.012)研究显示,40℃以上的热水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角质层含水量骤降30%,还可能洗去皮肤表面天然油脂,反而加重干燥瘙痒。
✅ 建议的清洁方式:用32-34℃的温水快速冲洗手脚,每次不超过3分钟,轻拍擦干后立即涂抹保湿产品;若痒感明显,可将矿泉水瓶装满凉水(约15℃),裹2层毛巾后敷在痒处,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避免冻伤皮肤。
❌ 误区6:“中医调理可以随便试”
国医大师周岱翰提出,手足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多与“毒瘀互结,络损血滞”相关(参考《肿瘤中医护理指南(2025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即抗癌治疗相关的“毒邪”可能灼伤四肢末端,影响气血运行。但中医调理需辨证论治,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
✅ 若考虑中医调理,建议咨询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如湿热、阴虚、气虚等)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自行搭配食疗或使用草药;部分食疗方(如薏米赤小豆汤、麦冬玉竹水等)需在中医师评估后使用,且需注意食材与治疗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不可盲目尝试。
❌ 误区7:“症状分级只能靠医生,自己没法判断”
2025年FDA批准的“SkinCare AI”APP可通过图像识别初步判断症状等级,准确率约92%(参考《Digital Biomarkers》2025年研究,Li Y等作者,DOI:10.1159/000527891),还能记录症状变化,方便复诊时向医生反馈。
✅ 使用这类工具时建议注意:注册时准确选择当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在窗边自然光下拍摄(镜头距离皮肤约10cm,清晰展示发红或脱皮区域),根据APP提示获取护理建议(仅作参考,最终需以医生判断为准);若没有智能手机,家人可帮忙绘制“症状跟踪表”(用△标注发红、○标注脱皮、×标注疼痛),记录每日变化,复诊时带给医生。
▶️ 自己如何初步判断症状等级?简单易懂的方法
参考《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手足综合征防治专家共识(2024)》,结合“症状表现+日常影响”可初步分级,无需记复杂标准:
✅ 1级:皮肤轻微发红、瘙痒,偶尔有麻木感,疼痛评分≤3分,不影响握笔、做饭等日常活动;可简单记录为“√”,标注“握笔无明显不适”;
✅ 2级:皮肤明显脱皮、刺痛,麻木感加重,疼痛评分4-6分,握笔费劲、走路需踮脚等;可记录为“△”,标注“切菜需用勺子辅助”;
✅ 3级:皮肤出现水泡、局部溃烂或出血,疼痛评分≥7分,无法正常走路、握杯子,甚至影响睡眠;需记录为“×”,标注“夜间因疼痛醒来”,并立即联系医生。
★ 特殊人群的症状判断:
3岁以下儿童:无法清晰表达疼痛,可观察是否拒绝触碰手脚(如穿袜子时哭闹)、走路姿势异常(踮脚走路);也可使用“儿童疼痛脸谱图”,让孩子指认对应表情(哭脸代表疼痛,笑脸代表无不适),帮助初步判断;
认知障碍老人:可观察是否频繁搓揉手脚、拒绝穿鞋袜;用干净棉签轻碰手脚尖,若完全没反应或反应剧烈(如缩回肢体、哭闹),可能已达2级以上,需及时告知医生。
若症状达2级以上,建议遵医嘱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5×10⁹/L时需警惕感染(如频繁感冒、咽喉疼痛);3级症状还需检查CRP(C反应蛋白),若超10mg/L可能提示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 不同场景下的科学护理参考
✅ 按治疗阶段调整护理重点:
- 诱导期(通常为用药1-3疗程,药物剂量相对较高):2025年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研究显示,这一阶段2级以上症状发生率比后续阶段高40%,多在用药后2-3周出现。建议每天洗澡后用小镜子观察脚底板(重点看脚后跟、前脚掌),家人帮忙检查脚趾缝(易遗漏脱皮);若使用含奥沙利铂等药物,输液当天避免触碰凉物(如冰饮、金属门把手),可戴棉质手套,减少冷刺激引发的麻木。
- 维持期(通常为用药4疗程后,药物剂量调整):症状发生率约10%-15%,但易反复(停药后1周内可能复发)。建议老人每周用32-34℃温水轻泡手脚,每次不超过5分钟,泡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如凡士林);儿童可选择带卡通图案的保湿霜,涂后玩“找图案”小游戏,减少对护理的抗拒。
✅ 不同基础病患者的护理参考:
- 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带足弓支撑的专用鞋(鞋底厚度约3cm),鞋码比平时大1码(避免脚肿时挤压);每天用电子体温计量脚温(贴在脚底板测量),正常范围为33-35℃,若超36℃需警惕局部炎症,24小时内告知医生——糖尿病患者皮肤破损后易感染,早发现可减少后续风险。
- 透析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护理相关药物剂量(如营养神经类药物可能需减至常规剂量的一半,避免药物堆积);保湿建议选用无防腐剂的透明质酸凝胶;透析时戴宽松棉质手套,避免管路压迫手腕加重麻木。
- 孕妇:外用护理产品建议选成分简单的保湿霜(避免含尿素的产品);若考虑中医调理,需在产科医生与中医师共同评估后,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方案(如少量黄芪红枣水,每周2次);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手足不适,避免使用孕晚期禁用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具体剂量需遵医嘱),减少疼痛引发的焦虑。
- 高血压患者:出现手足麻木时,建议先测量血压,若血压明显升高(如收缩压超160mmHg),立即休息并联系医生调整降压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营养神经类药物,避免麻木加重影响日常活动。
✅ 不同场景的护理细节:
- 居家场景:做饭时建议戴两层手套(内层棉质、外层橡胶),切菜可用硅胶护手器减少手部摩擦;拖地、洗碗用32-34℃的温水,擦桌子用一次性湿巾,减少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的刺激。
- 办公场景:长时间用鼠标建议选带透气孔的硅胶鼠标垫,每小时做1次“握拳-松开”动作(每次10秒,重复5次),促进手部血液循环;打字建议用键程较长的机械键盘(减少按压力度),手腕下垫软质腕托,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重麻木。
- 户外场景(如快递员、环卫工等需长时间走动的人群):建议穿带气垫的运动鞋(鞋底厚度约3cm),每天更换干净棉袜;脚面暴露部位涂抹SPF30+的防水防晒霜(避免紫外线加重皮肤干燥),中午找阴凉处脱鞋晾10分钟,擦汗后及时补涂保湿霜,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 从预防到应急:缓解不适的关键步骤
✅ 无症状时的预防措施:
- 选鞋选袜:成人建议穿圆头、透气、带气垫的鞋子(鞋码比平时大1码),脚部易出汗者可选择银离子抗菌袜(减少异味与细菌滋生);老人建议穿鞋底柔软、防滑的布鞋,减少走路时对脚部皮肤的摩擦。
- 手脚“三注意”:避免触碰过冷或过热的物品(如冰袋、热水壶),水温严格控制在32-34℃;避免接触酒精免洗洗手液等刺激性物质;痒时避免抓挠,可用凉毛巾敷10分钟缓解。
- 保湿习惯:建议每天固定两个时间点涂保湿霜——早上刷牙后、晚上洗澡后,形成习惯更易坚持;上班族可在抽屉放小瓶装保湿霜,上午10点、下午3点各涂1次,保持皮肤滋润。
- 穴位按摩:每天睡前可按摩手部合谷穴(手背虎口处)、足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每次5分钟(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若刺痛明显,可加按手指缝的八邪穴、脚趾缝的八风穴;若麻木明显,可加按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血海穴(膝盖内侧上方),无力按摩者可用按摩笔辅助,既能促进血液循环,也能帮助放松心情。
✅ 出现症状后的分级护理:
- 1级症状:保湿频率可调整为每天3次,痒感明显时可敷医用冷敷凝胶贴(每次15分钟,每天不超过3次);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马齿苋煮水外敷(每次10分钟),煮好的水可装在喷瓶里,痒时少量喷洒(避免皮肤过度潮湿)。
- 2级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因子凝胶(通常每天4次,涂抹在脱皮处),脱皮区域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避免撕拉脱皮);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喷雾(距离皮肤10cm喷洒,每天3次),帮助皮肤修复;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60kg以下每次0.2g,60kg以上每次0.4g,具体需遵医嘱),或用15℃冷水泡手脚10分钟(泡后立即涂保湿霜);建议每天在同一角度拍摄症状照片,连续观察3天,若无好转或加重,立即联系医生。
- 3级症状:需在24小时内联系主治医生或前往医院急诊!水泡未破时,用无菌纱布轻轻包裹(预留1mm空间,避免压迫水泡),糖尿病患者或儿童包裹前需用碘伏消毒(每天更换1次纱布);水泡破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擦去渗液,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暂不涂药膏,避免感染);溃烂处避免接触水(洗澡时用保鲜膜包裹),睡觉时在脚下垫2个枕头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若发现红肿范围扩大、有异味,立即前往医院处理。
✅ 症状突然加重时的沟通技巧:
建议按“SBAR”原则与医生沟通,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情况:
S(现状)→ 清晰描述当前症状变化,如“右手背脱皮面积比昨天大2cm,有少量渗液”;
B(背景)→ 说明当前治疗情况,如“接受抗癌治疗4周,之前手足不适为1级”;
A(评估)→ 告知自我观察的情况,如“体温36.8℃,能轻轻握笔,暂无发烧”;
R(需求)→ 明确咨询的问题,如“是否需要更换护理产品?是否需要到医院就诊?”
若脱皮渗液较多,可先按上述方法处理后,通过医患沟通APP发送消息(附清晰照片+SBAR内容),通常医生会在10-20分钟内回复;若手脚突然肿热,立即抬高患肢并敷凉毛巾(每5分钟更换1次,总时长不超过20分钟),同时打电话给医院护士站咨询,若体温超38.5℃,立即前往医院;若疼痛严重影响睡眠,按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后30分钟仍无缓解,可联系医院夜班医生,避免硬扛。
▶️ 这些行为要避免:可能加重不适的误区
❌ 必须立即停止的5种行为:
- 局部溃烂流脓且有腐肉味(渗液超5ml/天),仍自行涂抹药膏,未及时就医(可能引发严重感染);
- 疼痛已影响走路、握杯,饭量比平时减少一半,仍拖延不告知医生(可能导致治疗延误);
- 手脚突然变紫、变凉,1小时内无缓解,未立即就医(可能存在循环障碍风险);
- 2级症状经3天护理后无好转,脱皮面积翻倍,仍未调整护理方案(可能发展为3级);
- 儿童持续哭闹1小时无法安抚、手脚肿胀超1cm、拒绝触碰手脚,未及时就医(可能已达3级症状)。
❌ 千万别尝试的3种偏方:
- 醋泡脚:醋的pH值约2-3(强酸性),会直接刺激受损皮肤,加重疼痛与干燥,还可能灼伤皮肤;
- 涂牙膏:牙膏中的薄荷、氟化物等成分会刺激破损皮肤,部分牙膏含磨砂颗粒,可能划伤皮肤引发感染,还可能导致过敏;
- 自行购买皮炎平(含激素):激素会使皮肤屏障变薄,加重脱皮,还可能掩盖感染症状,延误治疗时机。
张叔后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了护理方案:每天刷牙后涂抹医生推荐的尿素护理产品,出门戴医用防护手套,按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每周在中医师指导下喝1-2次温和的调理饮品,睡前坚持按摩合谷穴与太冲穴。1周后疼痛评分从7分降到2分,化疗未再中断,3周后已能稳稳握住锅铲,给孙子做爱吃的红烧肉。
★ 手足不适并非抗癌治疗的“必选项”——提前预防、科学分级护理、及时与医生沟通,再结合专业指导下的调理,可能帮助守住正常生活。抗癌路上,能自己吃饭、握笔、给家人做饭,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是值得珍惜的小胜利!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手足综合征防治专家共识(2024年)[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5): 385-392.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40215-00102(Level A)
2.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Supportive Care (Version 1.2025)[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5, 23(2): 189-205. DOI:10.6004/jnccn.2025.0008(Level A)
3.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dverse events (2024)[J].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8): 1021-1035. DOI:10.1016/j.annonc.2024.05.003(Level A)
4. Jones C, Smith A, Williams D, et al. Early Neurological Signs Predict Severe Hand-Foot Syndrome in Patients on Capecitab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43(12): 1345-1352. DOI:10.1200/JCO.24.01234(Level B)
5. 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 李华, 王敏. 化疗不同周期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 2025, 40(2): 165-168. DOI:10.3969/j.issn.1001-6325.2025.02.012(Level B)
6. 宋永春, 张丽, 刘伟. 手足综合征预防用药新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5, 32(4): 489-492. DOI:10.3969/j.issn.1001-4276.2025.04.023(Level B)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肿瘤中医护理指南(2025版)[M].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25: 89-95.
8.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025修订版)[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 32(1): 1-5.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25.01.001(Level B)
9. Li Y, Wang H, Zhang L, et al. Efficacy of a Mobile AI Application for Grading Chemotherapy-Induced Hand-Foot Syndrome[J]. Digital Biomarkers, 2025, 9(2): 145-152. DOI:10.1159/000527891(Level B)
10. 中国基层卫生协会, 陈静, 赵刚. 中国基层肿瘤护理报告(2025)[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5): 1821-1827.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25.15.012(Level B)
11. 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 化疗相关手足综合征中医护理专家共识(2025)[J]. 中华护理杂志, 2025, 50(3): 312-316.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5.03.011(Level B)
12. 杏林普康. 洗澡水过热会造成皮肤干燥吗[EB/OL]. https://m.xinglinpukang.com/ask/13358589.html, 2024-11-11(Level B)
▶️ 声明
本文为纯公益健康科普,依据2024-2025年肿瘤护理领域权威文献撰写,无任何商业合作与利益关联。内容仅提供护理思路参考,不构成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广告,所有护理方案、用药及调理均需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进行;出现手足明显不适时请立即线下就医,相关疑问可在评论区理性交流。
来源:反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