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真的,如今实体经济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曾经一店难求的“黄金商铺”,如今十有八九都大门紧闭,墙上“旺铺转让”的告示在风吹日晒中褪了色,却迟迟等不来接盘的人。
说真的,如今实体经济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曾经一店难求的“黄金商铺”,如今十有八九都大门紧闭,墙上“旺铺转让”的告示在风吹日晒中褪了色,却迟迟等不来接盘的人。
再看那些曾经人潮涌动的百货商场,以往逢年过节挤得水泄不通,如今不少已经停业关门。即便是勉强维持的实体店,大多也只是在“苟延残喘”——店主守着空荡荡的店面,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几件货。
这一切,电商和直播带货难辞其咎。它们就像高效的“收割机”,几乎把实体店的客流与生意席卷一空。说要关掉它们?显然不现实,毕竟网上购物早已成为主流。但问题在于,电商和直播依托大数据,直接对接厂家,砍掉了中间层层环节——批发商、经销商、导购员……环节是精简了,可原本依赖这些环节生存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些头部网红直播团队,区区几人,一年销售额动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而这些辉煌业绩的背后,可能是成百上千上万家实体店也只能黯然退场。说到底,是大数据在无形中加剧了生意的垄断。更何况,这些平台多为“轻资产”运营,卖完货才与厂家结算,风险几乎全由厂家承担。如今不少厂家干脆自建电商、亲自上阵直播,既降低了销售成本,又加快了资金回笼,谁还愿意再与实体店深度绑定呢?
当然,出路并非没有。如果国家能对电商与直播按销售额实行阶梯征税,卖得越多税率越高,或许能遏制它们一味靠低价抢市场的策略,甚至推动价格回归理性。反过来,若能加大对实体店的税收减免与政策扶持;毕竟实体店在就业保障和消费体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只要产品价格能逐渐与线上拉平,实体店未必不能与电商、直播重新掰一掰手腕。实体经济,或许仍有焕发第二春的可能。
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能让实体店铺再次扬帆起航呢?
重回烟火气
来源:印记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