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快时尚”SHEIN落户法国引争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05:22 1

摘要:在法国零售业陷入困境、本土品牌接连破产之际,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宣布将在法国开设首批永久性实体门店——这一决定在法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视其为振兴市中心商业、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契机;反对者则担忧,本已被“去工业化”重创的法国服装业,或将因这场“去商业化”

【欧洲时报周周、来米编译报道】在法国零售业陷入困境、本土品牌接连破产之际,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宣布将在法国开设首批永久性实体门店——这一决定在法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视其为振兴市中心商业、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契机;反对者则担忧,本已被“去工业化”重创的法国服装业,或将因这场“去商业化”浪潮再度受挫。面对“超快时尚”的冲击,法国零售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SHEIN进军法国实体零售

据法新社和时尚信息专业网站FashionNetwork报道,中国大陆在线快时尚零售商SHEIN宣布选择法国作为其首批永久性实体店的落地地点,这是该品牌在全球的首次尝试。SHEIN声称,这一举措是“对振兴市中心商业的承诺”。

登陆法国六城

据悉,六家门店将从11月起陆续开业:首先在巴黎玛黑区的BHV百货(BHV Marais),随后还将在第戎、兰斯、格勒诺布尔、昂热和利摩日的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逐步开设。

为此,SHEIN与法国商业地产公司“大百货集团”(Sociétédes Grands Magasins,SGM)建立合作关系。SGM是BHV百货及部分老佛爷百货门店的业主和运营方。

SHEIN于2012年在中国创立,目前总部设在新加坡,主营服装和配饰,以极低的价格和海量的款式闻名。该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约16000名员工,2022年实现营业额230亿美元(约200亿欧元)。

牵手法国品牌

9月16日,SHEIN已经宣布与法国品牌Pimkie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支持法国时尚和零售行业”。SHEIN法国发言人鲁法(Quentin Ruffat)强调,SHEIN希望证明,“不能再把一种创新模式——即百分之百线上销售与按需生产——与传统的零售模式(门店销售)对立起来”。

SHEIN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解释道:“我们希望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电商的优势在于速度、规模和效率;实体店的优势在于存在感、传承和人际联系。两者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它们相辅相成,可携手打造无缝衔接的全渠道购物体验。”“选择法国作为实体商业的试验地,是对法国以及世界时尚之都、现代百货店的摇篮——巴黎的致敬。”

“为法国城市注入新活力”

关于本次在法国开设实体店,唐伟说:“SHEIN选择法国作为实体零售实验地,是对法国作为时尚之都地位的认可,也是在拥抱其创造力与卓越精神。很自然地,这段旅程要从巴黎BHV百货这个现代商业的发源地开始,之后再扩展至全国五座城市。”

SGM负责人梅尔兰(Frédéric Merlin)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成功说服SHEIN把法国作为其首个实体实验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线上服装零售平台,SHEIN与我们携手翻开新篇章,从BHV开始,接着拓展到我们在各地的老佛爷百货加盟店。”

“这一项目将帮助我们吸引更年轻的客户群,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同时保留我们实体商店的特点,并为巴黎及地方城市的中心地带注入新活力。这也是一项重大创新:凭借SHEIN对线上销售的深刻洞察,它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喜好,从而为不同地区量身打造独特的商品供应。”“SHEIN表示:‘这一合作不仅仅是新店开业,更是致力于振兴法国各地市中心、重塑大型百货商场、并为法国成衣行业创造发展机会的承诺。’”公司还承诺将在SGM体系内在法国“创造约200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二、法国零售业陷“十字路口”

SHEIN在法国开设永久实体店的决定在法国当地引发巨大争议,一些人将其视为振兴市中心商业的契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象征着本土零售业的进一步衰退。

商界寄望SHEIN带动人流

据Franceinfo新闻台报道,格勒诺布尔商家协会“LabelVille”主席埃马纽埃尔·勒努瓦(Emmanuel Lenoir)对SHEIN即将入驻该市老佛爷百货表示欣喜:“这或将为市中心带来人流。”勒努瓦表示:“难得格勒诺布尔这座城市不是因为治安、环境卫生问题或帮派纠纷上新闻,而是因为一件正面的事情,这已经很好了。一家品牌愿意在这里落地,对我们来说总是好事,总比门店空置要强。”他提醒说,“格勒诺布尔的商业,乃至整个法国的零售业,都正处在巨大困难之中。”他相信SHEIN门店会带动经济“涓滴效应”:“当一家品牌入驻后,可以预期人流量会增加。顾客既然来到老佛爷百货,也可能顺道在附近街道购物消费。”

行内忧心

不过,一些商家指责这种做法构成了“不公平竞争”。他们认为,SHEIN作为快时尚品牌,产品售价极低,与本地商铺形成强烈反差,对后者造成了冲击。法国零售业联盟(Alliance du Commerce)质疑道:“SHEIN不可能成为它亲手削弱的行业的‘救星’。”法国近年来已有多家服装品牌破产,这种担忧在整个行业中普遍存在。

法国女装成衣联合会主席扬·里沃阿朗(Yann Rivoallan)在接受TF1采访时批评说:“SHEIN目前所做的,可以说是行业里最糟糕的事。对BHV来说,这不过是赚几千欧元的租金,但对法国而言,却可能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流失。”

与此同时,作为SGM在BHV及加盟网络的关键合作伙伴,老佛爷百货集团发表声明,表示“拒绝SHEIN入驻SGM在法国网络中旗下的五家加盟门店。”SGM则保证“双方保持持续对话,以消除这一误解”。

巴黎市政府负责商业事务的副市长尼古拉·博内-奥拉尔吉(Nicolas Bonnet-Oulaldj)10月2日要求SGM“重新考虑”与SHEIN的合作。SGM总裁梅尔兰强调,巴黎市长伊达尔戈是这一项目的“盟友”。

勒努瓦则坦言:“这确实是大家担心的一个方面。此外,环保法规、劳动法以及工厂的工作条件等议题也备受关注,我完全理解这些担忧。”但他同时强调:“眼下我们最紧迫的问题是‘明天’——没有顾客,就没有生意。这就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如今,我们真的只是在勉强维持生存。”

公众反应不一

据TF1新闻台报道,对于SHEIN即将入驻兰斯购物中心,一位当地居民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可能每天都会去,因为挺有意思的,那里有很多东西可以看。”而另一位居民则持相反意见,认为“该品牌的名声并不好。”

法国TF1新闻台指出,对于SHEIN开设实体门店,全法各地的反应都十分两极化。在兰斯,当地一家距离购物中心仅100米的服装店老板纳迪娅·奥利维拉(Nadia Oliveira)对记者表示,她店里的衣服“没有一件低于20欧元”。她无奈地说:“超快时尚品牌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价格,而忽视了质量。面对这样的竞争者,我想很多人都会被打垮……”

对于公众有关SHEIN商品质量的质疑,BHV总经理卡尔-斯特凡·科唐丹(Karl-Stéphane Cottendin)接受TF1采访时保证,其店内所销售的服装全都经过检验,并符合现行标准,“我们的商品供应链是完全可追溯的。所有进入百货商场销售的产品,都将遵守法国最严格的合规标准。”他进一步说明:“这就像许多在中国生产、但由法国时尚品牌销售的商品一样——它们完全符合规范,不存在问题。”

三、中国电商加剧欧洲“去商业化”困境

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是否正朝着“世界商店”的方向迈进?中国互联网平台在欧洲和法国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在“去工业化”之后,欧洲又将迎来一波“去商业化”的浪潮?法国商界对此深感担忧。

商业空置率攀升

《回声报》报道,据法国时装学院(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Mode,IFM)估算,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跨境电商平台SHEIN和Temu就已抢占法国服装市场5%的份额。

法国零售业巨头Coopérative U首席执行官多米尼克·谢尔谢(Dominique Schelcher)在谈到SHEIN即将入驻巴黎BHV百货时直呼:“这简直是最后一击!”谢尔谢指出,过去十年间,法国时尚与家居零售行业已流失约6万个岗位。“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加速。”他强调道。

目前,法国市中心的商业用地空置率已达10%,而在“重点扶持街区”(quartiers prioritaires)更是高达15%,就在两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6%至7%。

“去工业化”的回旋镖

据《回声报》报道,SHEIN的平均商品售价仅为9欧元。这意味着法国消费者几乎能直接“从中国工厂”购物,以接近生产成本的价格获得商品,而无需支付欧洲品牌的高额溢价。根据法国时装学院(IFM)的数据,Zara的单件服装平均售价为28欧元;迪卡侬为25欧元;老佛爷百货则高达74欧元;只有Kiabi以及大型超市品牌能以13至18欧元的价位与中国产品竞争。

这一现象的出现,可归因于欧洲品牌自1990年代起将生产大规模外包至亚洲,尤其是中国。如今,中国不仅掌握了成熟的制造工艺,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面向全球的销售与发货。特别是欧洲针对小包裹的免税政策,再配合优惠的国际邮费,使得SHEIN等平台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将商品直接送至欧洲消费者手中。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数据,1990年,法国纺织产业(含鞋履与皮具)产值约为380亿欧元,进口额为140亿欧元;而到了2015年,进口额激增至360亿欧元,本土产值却萎缩至164亿欧元。

根据法国总理府下属生态规划署2025年4月的报告,法国目前消费的纺织品中,高达97%依赖进口。

法国时装学院(IFM)进一步指出,2020年至2024年间:来自中国的纺织进口份额从12%上升至22%;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从21%增至36%。换言之,法国消费者购买的服装中,近60%来自亚洲。虽然其中部分进口品被再出口,但本土制造业的凋敝已成定局。如今,与美国一样,法国已不再具备纺纱、织布等基础产业能力。

欧洲市场成亚企“绝佳机遇”

另一方面,欧洲拥有6亿消费者,其中四分之三已养成线上购物习惯(在法国,这一比例高达80%),电商交易规模逐年稳步增长。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中国电商巨头的高度关注。

根据《2025年欧洲电商报告》预测,欧洲电商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8750亿欧元,同比增长7%。其中,法国市场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随着Jennyfer、Camaïeu、Naf Naf等多家法国成衣品牌相继破产,本土市场出现空缺,为SHEIN等电商巨头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欧洲电商市场成为部分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引发的贸易战影响、被迫退出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的理想增长引擎。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正积极寻求海外增长点,以应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就在今年5月明确表示,欧洲对亚洲企业而言是一个“绝佳机遇”。

长期以来,法国和欧洲品牌一直以“欧洲价格”向消费者出售“亚洲制造”的产品,从中赚取可观利润。SHEIN平台则提供了以中国价格购买中国产品的渠道。《回声报》对此评论道,欧洲“去工业化”苦果,如今正像一记回旋镖,最终击中了自身。

来源:欧洲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