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行动!俄罗斯对乌展开新一轮打击,北约多国紧急出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8 02:31 1

摘要:2024年11月17日凌晨三点,波兰武装力量作战指挥部在社交平台X上的紧急通知,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本就不平静的欧洲舆论场。通知文字简短却字字千钧:盟国战机已升空巡逻,地面防空系统全开,部队随时待命处置异常。

2024年11月17日凌晨三点,波兰武装力量作战指挥部在社交平台X上的紧急通知,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本就不平静的欧洲舆论场。通知文字简短却字字千钧:盟国战机已升空巡逻,地面防空系统全开,部队随时待命处置异常。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截图,那行“给老百姓挡着点风险”的补充说明,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紧张。这不是波兰第一次如此戒备,但这次不同,通知附带的雷达截图里,密集的红点在乌波边境线游走,像极了暗处窥伺的眼睛。

一切的导火索,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新一轮大规模打击。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10,乌克兰空军的无线电喊话传遍各个防空阵地:“俄军导弹和无人机群正在逼近”。

苏梅地区的监控记录下了惨烈瞬间。开往利沃夫的旅客列车刚启动,巨响就震碎了夜空。乌克兰国家铁路公司随后确认,1人死亡,30人受伤,其中一位抱婴儿的母亲双腿被碎片划伤,孩子在襁褓里哭得撕心裂肺。

扎波里热州州长伊万·费多罗夫在Telegram上的更新更让人揪心。他用短句快速播报:“联合袭击,1名妇女身亡,6人受伤,有个16岁姑娘是放学路上被伤的”。文字后面配了张现场图,沾着泥土的书包躺在废墟旁。

最让波兰不安的是打击位置。利沃夫离波兰边境仅70公里,俄军发射的416件空中武器中,7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全部突破防御。这种导弹射程能到500公里,命中精度在30米以内,虽然准头高,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有意外。

波兰的焦虑早有渊源。它与乌克兰530公里的边境线,比北京到济南的距离还长。2022年就有俄军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被北约战机拦截;去年9月底,俄军空袭时导弹路线离边境太近,波兰干脆关闭了华沙东南部领空。

现在的波兰防空网已不是摆样子。北部伦济科沃的陆基“宙斯盾”基地常年驻扎着500名美军,老旧的S-125系统也在升级。但作战指挥部发言人在接受《选举报》采访时承认,面对俄军密集打击,防御仍有漏洞。

这边波兰刚拉响警报,立陶宛就出了岔子。11月17日上午,维尔纽斯机场突然广播暂停起降,正在值机的旅客瞬间炸开了锅。起初传言是“不明气球携带侦察设备”,社交媒体上各种猜测满天飞。

直到立陶宛国家危机管理中心通报才真相大白:25个从白俄罗斯飘来的气象气球,装的是1.8万条走私香烟。发言人无奈解释,今年都抓了544个这种气球了,走私犯觉得比无人机成本低。

可麻烦已经造成。机场关闭五个小时,30个航班取消,近6000旅客滞留。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个导游的吐槽,说带的旅行团凌晨三点还在机场打地铺,老人孩子全熬得没了精神。

德国慕尼黑机场的遭遇更让人心烦。2025年10月2日到3日,两次因无人机目击事件关闭,17个航班取消,3000旅客受影响。德国联邦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在记者会上说,欧洲的无人机防御系统确实该升级了。

丹麦和挪威的空管人员更崩溃。当地媒体报道,他们一天能接到好几起“无人机疑似闯入”的报告,有个空管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看到天上有黑点就心跳加速,生怕是“不该来的东西”。

罗马尼亚的反应最激烈。2024年9月8日,一架俄罗斯Shahed-136无人机闯入其领空70多公里,罗马尼亚空军紧急起飞F-16战机监视。国防部在声明中强烈谴责,说这是“又一次侵犯”。

俄罗斯那边的回应很直接。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俄从未有袭击北约国家的意图,这些指控都是“蓄意挑衅”。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更干脆,说北约是“间接参战”,却倒打一耙。

我翻了翻北约近期的声明,发现用词悄悄变了。以前总说“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现在改成了“乌克兰冲突”。秘书长吕特提的是“公正解决”,没再提军事支持乌克兰“胜利”。

这背后是北约的两难。它的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规定,一国遭攻击等于全体遭攻击,但自9·11后就没启动过。2022年波兰边境导弹爆炸致2死,最后查出来是乌克兰防空导弹误射,北约赶紧表态“不启动第五条”,就是怕引火烧身。

现在这些“小玩意儿”成了最危险的导火索。无人机能装微型摄像头,气球可带定位设备,要是拍到军事基地部署,防御就等于透明。更怕的是意外——无人机撞客机,气球掉军事基地,算不算“攻击”?

波兰国防部长卡梅什的话点破了本质:“我们防的不是误击,是冲突外溢。”去年乌克兰电网被炸,摩尔多瓦都跟着停电,波兰的跨境电力线路跟乌克兰连着,能不慌吗?

难民问题更头疼。波兰已经接收了数百万乌克兰难民,要是战局再升级,新增的安置压力根本扛不住。边境小镇的居民说,最近镇上的旅馆全满了,全是提前逃难的乌克兰人。

欧盟想了个招,要在与乌俄边界建“无人机墙”。欧盟防务高级官员库比柳斯说这东西能侦察、追踪、拦截,但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德米特里·斯特凡诺维奇泼了冷水,说光讨论谁出资、谁负责就得花好长时间。

俄罗斯的态度很强硬。外交部欧洲事务司司长马斯连尼科夫说,欧盟是借“歇斯底里情绪”增加军费。《国防》杂志主编伊戈尔·科罗琴科更直接,说“无人机墙”让北约设施离俄边境太近,俄会“坚决回应”。

最苦的还是老百姓。乌克兰人躲在防空洞里盼天亮,波兰人听着警报睡不踏实,德国旅客对着取消的航班叹气。上周在维尔纽斯机场,我看到个乌克兰老太太抱着行李箱哭,她说本来想投奔波兰的女儿,结果飞机停了,家也被炸没了。

这事儿往深了说,是北约和俄罗斯的信任彻底没了。罗马尼亚说俄无人机入侵,俄说没有;波兰说要防误击,俄说只打乌克兰。两边不沟通,全靠猜,越猜越紧张。

我认为,现在的关键不是谁的防空更厉害,而是各方都没找到收场的办法。俄军打击越来越狠,北约东翼防卫越来越严,那些气球、无人机不过是冲突外溢的表象。

美国的态度也添了乱。特朗普一会儿说要帮乌克兰“赢回全部领土”,一会儿又暗示该“放弃部分领土”,英国《经济学人》分析说,他就是想把责任甩给欧洲盟友。

欧洲天空的安稳,终究得等俄乌冲突真正停下才能实现。这不是什么大道理,是每个在机场滞留的旅客、每个躲空袭的平民最实在的期盼。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