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露一到,露水变寒,秋意更浓。您会发现早晨草叶上的露珠格外晶莹,风里也带着明显的凉意。这个节气在古时候,是秋收秋种的关键信号,老祖宗们通过观察这一天,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和收成。
今日公历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早上8点40分57秒,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
寒露一到,露水变寒,秋意更浓。您会发现早晨草叶上的露珠格外晶莹,风里也带着明显的凉意。这个节气在古时候,是秋收秋种的关键信号,老祖宗们通过观察这一天,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和收成。
今年的寒露有点特别,老辈人说这是“双料”寒露——既是“八月寒露”,又赶在上午交节。这样的巧合不常见,里面藏着不少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
一、为啥说今年是“八月寒露”?
寒露在公历上的日子很固定,每年都在10月7日到9日之间。但在农历上,它有时在八月,有时在九月。
今年寒露落在农历八月十七,正是老人们说的“八月寒露”。
关于这个,农村有句老话:“八月寒露兆荒年,九月寒露兆丰年”。意思是,如果寒露出现在农历八月,可能预示收成会受影响;要是在九月,往往预示着好收成。
为啥这么说呢?
寒露本是“九月节”,今年提前到八月,说明天气转冷比往常早。这时候,地里的晚稻正在抽穗扬花,最怕突然来的冷风(俗称“寒露风”)。温度一低于20度,稻子就不容易灌浆,籽粒长不饱满,产量自然受影响。
就像另一句农谚说的:“八月寒露凉飕飕,稻谷出穗让人愁”。天气早凉,庄稼还没成熟就先遇寒,农人心里就跟着着急。
二、今年还是“上午寒露”
今年寒露交节在早上8点多,属于“上午寒露”。
老话讲:“上午寒露,大雪封门;下午寒露,单衣过冬”。意思是,上午交寒露,冬天雪多,会比较冷;要是下午交节,冬天就可能相对暖和。
类似的农谚还有很多,都是老祖宗多年观察总结出来的:
· “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南方地区流传,说寒露当天下雨,冬天反而雨水少。
· “寒露日头热,冬天冷得早”——寒露如果是大晴天,冬天会来得更早。
· “寒露有露,秋收入库”——寒露早晨见到露水,是好收成的兆头。
· “寒露若逢单日晴,今冬凌冰厚几分”——寒露逢单日又放晴,预示冬天冰层厚,天更寒。
这些经验虽然不像天气预报那样精准,却凝聚着古人顺应天时的智慧。
三、寒露——古人留下的“时间坐标”
二十四节气是咱们中国独有的历法创造。早在春秋战国,古人就通过“夜观星斗,日看影长”的方法,测定出四季变化。
他们先定出“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后来慢慢完善成八个节气,直到秦汉年间,才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并在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中正式纳入历法。
有了这个“时间坐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就有了依据。寒露作为第十七个节气,提醒人们:深秋已至,农事要抓紧。
四、寒露农事忙
这时候,北方正忙着种冬小麦,南方在抢收晚稻。农谚说得好: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赶时节,晚稻收割抢晴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了,晴朗天气要抓紧摘棉。对于贪青晚熟的作物,还得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顺利成熟。
今天是寒露。这个“八月十七上午寒露”,在老辈人眼里确实有些特别。虽然今天的我们有了更精准的天气预报,但听听这些流传下来的农谚,感受一下古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别有一番意味。
您家乡有没有关于寒露的农谚或老讲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聊聊这个意味深长的秋天节气。
来源:小姐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