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62年长安深春,兴庆宫偏殿的寒气能渗进骨头里。78岁的李隆基蜷在冷硬的床榻上,枯手死死抓着残破的龙袍——那是他当年号令万邦时的旧物,如今却连遮寒都不够。宫女端来热粥,哭着劝他喝一口,他却只是瞪着房梁上的蛛网,直到气息断绝。
762年长安深春,兴庆宫偏殿的寒气能渗进骨头里。78岁的李隆基蜷在冷硬的床榻上,枯手死死抓着残破的龙袍——那是他当年号令万邦时的旧物,如今却连遮寒都不够。宫女端来热粥,哭着劝他喝一口,他却只是瞪着房梁上的蛛网,直到气息断绝。
谁能想到,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会落得如此下场?更讽刺的是,他刚断气13天,儿子唐肃宗李亨就跟着猝死!父子俩前后脚赴死,真的是巧合吗?若不是三十年的仇恨积到骨子里,李亨怎会对亲生父亲如此狠心?
13岁目睹废后,他早该看清:父亲的亲情值几分?
李亨这辈子的噩梦,是从13岁那个冬天开始的。
那时他寄养在王皇后宫里,皇后待他比亲娘还亲,天凉了会把他的手揣进自己袖口,夜里还会起来给他盖被子。可这份温暖,在武婕妤进宫后,碎得连渣都不剩。
武婕妤想当皇后,就编了个“王皇后用巫蛊害皇嗣”的瞎话。李隆基连查都不查,直接下旨把发妻废为庶人,赶到宫外破屋。李亨偷偷跑去看皇后,只见曾经雍容的女人,穿着粗布衣裳烧火,头发白了大半,拉着他哭:“亨儿,你爹怎么就这么狠?”
没几天,皇后就病死了。李亨哭着跑去向父亲禀报,可李隆基正和武婕妤下棋,只抬了抬眼皮:“知道了,按庶人规矩埋了。”那一刻,李亨站在殿外寒风里,浑身发冷——原来在父亲眼里,夫妻情、母子情,连一颗棋子都不如?
一日杀三子、抢儿媳,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若说废后只是开胃菜,那26岁那年的“一日杀三子”,才让李亨真正见识到父亲的残忍。
当时太子是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关系要好。武婕妤(已封惠妃)想让儿子李瑁当太子,就联合李林甫,诬陷三兄弟“带兵逼宫”。李隆基拿着所谓的“证据”,在朝堂上暴跳如雷,连问都不问三个儿子,直接下旨赐死!
李亨就站在朝堂下,眼睁睁看着三个哥哥被士兵押走,他们的喊冤声穿透大殿,却没能换父亲一丝犹豫。刑场的血腥味飘了三天三夜,李亨夜夜做噩梦——今天是三个哥哥,明天会不会就是自己?
可李隆基的狠,远不止于此!他看上了李瑁的妻子杨玉环,为了把儿媳抢到手,先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转脸就接进宫封了贵妃。儿子的妻子成了自己的宠妃,李瑁只能忍气吞声,太子之位自然也泡了汤。
这时李隆基才想起低调的李亨,拍着他的肩说:“你稳重,当太子吧。”李亨跪在地上,心里却凉得像冰——他难道看不出,自己不过是父亲平衡朝局的棋子?一旦没用了,就是下一个刀下鬼!
两次被迫离婚,把青丝熬成白发,他凭什么不恨?
当了太子的李亨,日子过得比囚徒还惨。
李林甫本是李瑁的人,见李亨上位,天天找机会整他。一次,李亨的岳父韦坚和边将多说了几句话,李林甫立刻告状:“他们想帮太子夺权!”李隆基一听“夺权”就炸了,当场把韦坚下狱。
李亨能怎么办?他太清楚父亲的猜忌心了,三个哥哥就是因为“谋逆”死的!为了保命,他只能亲手写和离书,把妻子韦妃送走。看着韦妃哭着离开东宫,李亨一夜没合眼,第二天照镜子,鬓角全是白发——他才30岁啊!
可李林甫没打算放过他,又诬陷李亨另一个妃子杜良娣的父亲“贪赃”,把杜家满门流放。李亨 again 被迫离婚,看着心爱的女人被赶走,他连哭都哭不出来——父亲难道不知道这是构陷?他明明知道,却故意不管!不就是想让自己永远活在恐惧里,好巩固他的皇位吗?
安史之乱逃得比谁都快,这样的父亲,凭什么被善待?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军破了潼关,长安要完了!李隆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组织抵抗,而是带着杨玉环、杨国忠偷偷跑路,连句招呼都没跟李亨打!
李亨站在空荡荡的皇宫里,听着宫外的厮杀声,心里最后一点念想也没了——父亲眼里,从来就没有他这个儿子,只有他的皇位、他的宠妃!
一路北上灵武,士兵们都骂李隆基窝囊,纷纷劝李亨登基:“太子殿下,大唐不能没有主心骨!”李亨犹豫过,可一想到这些年的苦、哥哥们的死、两次离婚的屈辱,他咬碎了牙——凭什么父亲能肆意践踏他的人生?他要夺权,要让父亲尝尝任人宰割的滋味!
756年七月,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消息传到四川,李隆基气得摔了茶杯,可他手里没兵没权,只能认栽。可他还不死心,偷偷让永王李璘带兵夺权,结果被李亨一巴掌拍死——李亨早不是当年那个懦弱的太子了,他不会给父亲任何反扑的机会!
五年软禁、一碗冷粥,这结局是谁逼出来的?
回到长安的李隆基,彻底成了笼中鸟。
李亨撤走了他身边所有亲信,高力士被流放,玉真公主被赶走,只留几个老弱宫女伺候。曾经前呼后拥的帝王,如今出门散步都被太监盯着,只能在兴庆宫小院里转圈,对着杨贵妃的旧物发呆。
762年春天,李隆基病倒了。是心灰意冷,还是不愿再受屈辱?他开始绝食,宫女们急得团团转,却没人敢告诉李亨——此时的李亨也病得快不行了,躺在病床上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直到李隆基断气五天,消息才传到李亨耳边。据说他只是眨了眨眼,没说话,眼角却滑了滴泪——这滴泪,是为父亲流的,还是为自己这苦命的一生?谁也说不清。
13天后,51岁的李亨也咽了气。这对斗了一辈子的父子,终究在黄泉路上碰面了。
唐代宗李豫登基时,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唐,心里该清楚吧?安史之乱只是导火索,真正拖垮唐朝的,是皇室里的互相残杀!父亲猜忌儿子,儿子怨恨父亲,那些年的仇恨和算计,早就把这个鼎盛王朝,蛀得千疮百孔了!
若李隆基当年多一分父子情,少一分猜忌,李亨怎会对他如此狠心?若李亨没受过那些苦,又怎会让父亲落得饿死深宫的下场?这场皇权血斗里,到底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或许,在权力面前,他们都是输家。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