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旁正在缓慢散步的八卷信雄,用几乎耗尽的肺活量问道:“为什么这两个月里,我的老朋友们一个个都被白布盖着推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变老,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恐惧。而在日本横滨市的大口病院,这种恐惧在2016年9月化作了一场真实的噩梦。
那起震惊全日本的“白衣堕天使”事件,导致48名年迈生命相继离世,仿佛一张无形的血盆大口,吞噬了他们的余生。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凶手竟隐藏在医院中。
他究竟是谁?又为何要对这些老人下手?
在大口病院四楼住院部,主任铃木看着手中的报告,神情冷漠。
一旁正在缓慢散步的八卷信雄,用几乎耗尽的肺活量问道:“为什么这两个月里,我的老朋友们一个个都被白布盖着推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铃木并未体谅他的心情。在他眼中,住院老人既是摇钱树,也是社会累赘。
他们必须住院,他才有收入;但他们又不能住得太久,否则新患者无法入住。因此,即便过去两个月共有48名老人去世,对他而言,也不过像是饭店的翻台率,越多越好。
88岁的八卷信雄拄着拐杖,蹒跚走回病床。镜中的脸庞斑驳不堪,黑色素斑遍布皱纹,仅存的几根白发如风中残烛摇曳。
他喃喃自语,这成了他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第二天,即9月18日,他与同屋的88岁病友西川惣藏一起接受点滴注射。
随着眼皮逐渐沉重,两人永远闭上了双眼。护士们戏谑地说“又死了两个老东西”,随后按惯例将遗体推走。
这些老人中,近半数连家属都联系不上,他们已被家庭彻底抛弃,成为孤寡。但这一次,一名护士在整理病床时,目光落在只注射了一半的点滴瓶上。她奇怪地靠近,发现瓶中竟有许多不该出现的小泡沫。
一时间,平均每日死亡一人的住院部谣言四起。有正义的护工和家属展开调查,也有人幸灾乐祸,称这是“日本医院之神在清理社会垃圾”。
警方介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八卷信雄的遗体经司法解剖,竟发现含有导致血液循环异常的表面活性剂成分。
警方立即对他生前使用的点滴瓶展开深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该成分来自日本丸石制药株式会社的一种消毒液。老人的营养点滴中为何会有消毒液?显然,医院内部潜伏着一名变态杀手。
根据医院流程,患者的点滴药袋通常于每日早晨七点准备。而9月17日,护士们破例准备了三天份的药袋,因17日至19日为连续假期。
因此,若西川的点滴被下毒,作案时间必定在17日早晨配药至18日早晨用药的24小时内。警方在四楼遗留的17日药袋垃圾中发现了针孔痕迹,表明有人在此期间用针筒将毒液注入药袋。
作案动机初现端倪:据爆料,四楼住院部长期存在职场霸凌,包括护士围裙被划破、病历被焚毁,甚至有人往护士茶杯中投放漂白剂,导致口腔灼伤。
警方根据线索锁定三名嫌疑人:资深护士长静香,性格严厉,逼走多名年轻护士;中年护士伊藤,与静香长期不和,案发时恰办离职;年轻护士久保木,与老人关系融洽,案发后痛哭流涕。究竟谁是凶手?
2018年7月,案发近两年后,一名曾上电视受访的女子走出公寓。她声称同情死者,但媒体怀疑使其抑郁离职。警车停在她身边,警方以逮捕行动终结悬念——她正是久保木,老人们的“开心果”,却暗中向点滴注入消毒液。为何一个表现友善的护士会痛下杀手?理由令人瞠目:害怕麻烦。
久保木在法庭上供述,她曾目睹患者死后家属斥责医护的场景。四楼住院部本为临终关怀,老人多数无法康复出院。
若患者在她值班时死亡,她需面对家属责骂、撰写报告、处理手续等繁琐流程。为规避责任,她设计“完美时间线”:在自己值班时下毒,使患者在其他护士值班时段死亡,从而安心回家看剧吃寿司。
这一荒谬理由激起公愤,但因多数死者遗体已火化,无法全部追责。最终,仅三名死者确认因消毒液致死,久保木以间接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并以精神病为由获保外就医机会。
日本社会对老人的歧视由来已久,从弃老传说到官员公开称老人为“祸害”,乃至影视作品渲染代际冲突。
久保木的行为竟获部分网民支持,令人心寒。
来源:墨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