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名由来里,读河北省新乐市的历史文化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14:16 1

摘要:杜固,现在听着就是个地名,可在老早以前,它跟宋朝的开国皇帝他们家扯上了关系。唐朝那会儿,这村叫“边家寨”,也有个名字叫“许由村”。到了宋朝,了不得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就出生在这儿。您想啊,皇帝的母亲生在这儿,那是多大的荣光?所以村子就改名叫“杜姑

咱新乐这片地界,看着平平常常,可你要是静下心来,去村村堡堡里转上一转,跟巷子口的老人们聊上一聊,就能咂摸出不少味儿来。

杜固,现在听着就是个地名,可在老早以前,它跟宋朝的开国皇帝他们家扯上了关系。唐朝那会儿,这村叫“边家寨”,也有个名字叫“许由村”。到了宋朝,了不得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就出生在这儿。您想啊,皇帝的母亲生在这儿,那是多大的荣光?所以村子就改名叫“杜姑村”,意思是杜家老夫人的村子。叫着叫着,“姑”字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固”字,成了今天的“杜固”。这可是白纸黑字写在《新乐县志》里的。一个村名,连着一段开国历史,您说,这分量重不重?

再说说化皮,这名字现在听着有点土气,可它的来头一点儿也不小。它最早叫“边镇庄”,是唐末年间建的村子。到了元朝,村里修了一座文殊寺,庙里的墙壁上画满了神像。那时候,一位姓郭的画师因为画这些壁画,就在这儿安了家。村子也就因此改名叫“画壁村”,意思是墙壁上画满画的村子。这名字多雅致!到了民国,不知道是口音变了还是图省事,就叫成了“华壁”。最有意思的是在1929年,那时候直隶省改叫河北省,上头一纸公文下来,不知怎么的,就把村名定成了“化皮”。从风雅的“画壁”到朴素的“化皮”,这名儿的变迁,本身就像一出戏。

还有官庄,这名字一听就明白,跟“官家”有关。北宋那会儿,一位在京城吏部做官的陈姓大官,路过这儿,看上了这儿的风水,就在这儿修了一座大庄园,雇人给他打理。因为是官老爷的地盘,大家就顺口叫它“官庄”了。后来也改过名,叫“关庄”,但到了1981年地名普查,尊重历史,又改回了“官庄”。这一改一回,也能看出咱们对老传统的念想。

赵门,这名字听着就带着一股子边关的肃杀之气。老辈人相传,在战国时代,这儿是赵国守卫常山的西边门户,是个军事要地,所以就叫“赵门”。站在村头,你仿佛还能听到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之声。

木村,这个名字来得特别实在。它古时候叫“百花镇”,传说跟汉代名将李广的夫人百花公主有关,带点儿浪漫色彩。但它更主要的得名原因,是村北头原来是大沙河的码头,四面八方运来的木头都在这儿堆积着,所以就得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木屯”。到了明朝,才改叫“木村”。这个名字,记录的是当年这里水运繁忙、物资集散的热闹景象。

马头铺,这个名字也是交通要道的证明。它古名就叫“马头”,是河边的一个码头。到了宋朝,官府在这儿设立了邮铺,叫做“马递铺”,相当于现在的邮政所加驿站,专门传递公文,接待过往的官差。老百姓俗话就叫它“马头铺”。一直到明清,这儿还是个重要的邮驿站点。这说明,咱们这儿自古就是信息传递、人员往来的一个枢纽。

我最喜欢南协神这个名字里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有几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那棵大槐树底下迁到这儿来安家。有一天,他们在地里干活,忽然从土里挖出来一尊石佛。大家觉得这是缘分,是神灵的旨意,就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起把这尊沉甸甸的石佛恭恭敬敬地抬回了村里。因为这件事,村子就得名“协神”。这个“协”字,用得多好!它把当时那种邻里乡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到今天也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

辛合庄的名字,则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盼头。清朝嘉庆六年,滋河发了大水,淹了不少地方。一些受灾的村民,逃难到了这里,白手起家,重建家园。他们给新村子起名叫“辛合庄”。这个“辛”,是辛勤劳动的“辛”;这个“合”,是同心合力的“合”。意思是,只要大家不怕辛苦,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创造出富裕和美的好日子。这个名字,就是咱们祖辈移民创业史的缩影,也是一份传给后代的家训。

东王村,最早的名字叫“王伯和”。据说也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姓的叔伯兄弟几个。他们弟兄几个特别和睦,互相帮衬,就把村子起名叫“王伯和”。你看,一个村名,把家族内部那种血浓于水、兄友弟恭的感情,都包含在里头了。

东岳村,是因为在唐代,村里修了一座“岳圣寺”,村子因此得名“岳村”。后来为了和县里别的岳村区分,才在前面加了个“东”字。

南大岳,原名就叫“大岳”,俗称“岱岳”。宋朝时这儿修了一座福庆寺,寺庙建在一个高土岗上,规模特别宏大,比县里其他所有的“岳”庙都要大,所以就叫“大岳”。因为村子在寺庙南边,所以叫“南大岳”。这个名字,能想象出当年那座寺庙的雄伟壮观。

正莫,这个名字的变迁,还跟皇帝有关。它最早叫“真磨”,后来也叫过“镇魔”、“真莫”。据说古时候这儿地方荒僻,传说有妖魔作怪,就建了不少庙宇来镇着。宋朝初年建了镇(真)宁寺,村子就叫“真莫”了。后来到了清朝,要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真”和“胤”读音相近),就把“真莫”改成了“正莫”。一个村名,也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

彭家庄,是新乐最大的回族同胞聚居村。它的得名很直接,就是唐朝初年,有彭姓的三兄弟来到这儿安居乐业,用自己的姓氏给村子命了名。但它背后,还有一段民族融合的佳话。相传在唐朝至德年间,有吴、马、杨三姓的回族同胞随军到此,与先居住在这里的彭姓乡亲结为异姓兄弟,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像一家人一样。这个村名,见证的是民族团结、兄弟情深。

说了这么多村子,其实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厚的、用脚印写成的历史书。这本书里,有像杜固那样连着帝王将相的大历史,也有像赵门那样关乎边防要塞的铁血往事;有像木村、马头铺那样记录着老祖宗生产生活的烟火气,更有像南协神、辛合庄、东王村那样,体现着咱们新乐人最看重的团结、勤劳、和睦与坚韧的优良品格。

来源:水滴石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