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身体里的一场小炎症,有时候就像家里的电线短路,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一场火灾。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长期慢性炎症,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人身体里的一场小炎症,有时候就像家里的电线短路,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一场火灾。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长期慢性炎症,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癌症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实不然。它往往是身体长期处于“低烧”状态,日积月累,才埋下了隐患。问题是,很多炎症没什么痛感,却悄悄在体内搞破坏。
慢性炎症,不像急性炎症那样让人一眼能看出。它不红不肿不痛,却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消耗身体的活力和免疫力。英国院士的观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对健康“慢性失控”的警示。
哪些炎症不能拖呢?这6种,尤其要注意。
第一种是口腔反复溃疡。不是说每次上火嘴巴破了就有问题,而是那种经常反复、超过两周还不愈合的情况。黏膜是免疫系统的前哨阵地,口腔黏膜受损,背后可能是全身慢炎的问题在预警。
第二种是胃肠道长期不适。很多人吃点东西就胃胀、腹泻、便秘,觉得是饮食问题,其实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在作怪。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旦这里出问题,身体的整体免疫力都会跟着下滑。
第三种是女性反复妇科炎症。阴道、宫颈、盆腔等部位的炎症,假如一再复发,不能只靠药物来“压一压”。这类炎症背后的诱因复杂,可能涉及内分泌、免疫、甚至微生态失衡,反复发作等于反复刺激。
第四种是皮肤长期红肿。尤其是湿疹样、牛皮癣样的皮损,反复抓破、结痂、又复发,说明皮肤屏障功能已经出现紊乱。慢性皮炎不仅仅是皮肤问题,它也是身体整体炎症水平的外在表现。
第五种是关节持续僵硬疼痛。如果清晨起床手指僵硬、关节肿胀,甚至活动受限,就别再当成“年纪大了”或“睡姿不对”。关节炎的慢性演变,有可能影响到免疫系统,甚至与某些系统性疾病相关。
第六种是肝功能指标异常,比如转氨酶长时间偏高。肝脏是沉默器官,肝脏慢性炎症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现异常却不处理,可能一步步演变为更严重的问题。
这些炎症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身体长时间处于“微火状态”的信号。很多人觉得“自己抗一抗就过去了”,但身体不是机器,不会自动修复所有错误。
为什么炎症能诱发癌症?简单说,慢性炎症会不断刺激细胞增殖和DNA损伤。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可能出现突变,一旦免疫系统没能及时识别并清除这些异常细胞,它们就会“越狱成精”。
再讲个细节,炎症会让身体释放大量叫做“促炎因子”的化学物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等。这些物质如果长期在体内高水平存在,会让局部环境“营养充足”,反而利于癌细胞生长。
炎症会损伤组织修复机制。正常细胞在修复时会有“刹车机制”,该停就停。但炎症会打乱这个节奏,让细胞一直疯长,不按规则来,最终就有可能走上不归路。
更麻烦的是,慢性炎症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的疲惫。就像一个老是被骚扰的保安,时间久了也会变得迟钝,甚至对坏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时候,如果有异常细胞冒头,免疫系统可能根本没力气管了。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有慢性炎症?除了前面说的6种表现,还可以留意一些“亚健康”信号,比如长期疲劳、睡眠质量差、情绪易怒、皮肤暗沉、反复感染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状态,其实身体已经在敲警钟了。
从饮食角度来说,高糖高油饮食是“炎症的温床”。甜食、油炸、加工食品吃得多,会让身体处于一种“微炎”状态。糖分高、油脂多,都是促炎环境的肥料。
而久坐不动、睡眠不足、精神长期紧张,也会让身体内的炎症因子上升。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慢性炎症成了“隐形流行病”,不是谁生病了,而是大家都在“低烧”。
反过来,想让炎症降下来,不需要复杂的手段,关键是让身体回到“自愈”的轨道上。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情绪稳定,看似简单的四件事,其实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抗炎策略。
不管你现在有没有症状,都建议每年做一次基础体检。尤其是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这些指标,能帮助我们捕捉潜在的慢性炎症信号。别等到症状明显了才去查,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调整期。
有些人觉得“我还年轻,不会出问题”,但现实是,年轻人的慢炎比例正在上升。熬夜、外卖、压力大,都是炎症的“催化剂”。别把健康当成理所它其实脆弱得很,需要你用点心。
再提醒一次,癌症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结果之一。把炎症控制在萌芽阶段,是预防癌变最有效的方式。
不怕你有炎症,就怕你一直拖。很多时候,真正伤人的不是病本身,而是“我以为没事”的侥幸心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曹雪涛.炎症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21,30(5):370-375.
2. 韩为东.慢性炎症与癌变机制探析[J].医学综述,2020,26(8):1329-1332.
3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