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5种人最容易跌入负债深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7 13:12 1

摘要:昨晚十点,北京地铁刚关门的刹那,一个穿限量球鞋的姑娘蹲在闸机口,把三张卡轮流插进ATM,屏幕统一跳出同一行红字:可用额度0.00。她抬头跟旁边陌生人说了一句:“没事,我花呗还有800。”——这句话,就是债务深渊的门票。

“精致穷”三个字,听起来像自嘲,其实是信用卡账单上的血。

昨晚十点,北京地铁刚关门的刹那,一个穿限量球鞋的姑娘蹲在闸机口,把三张卡轮流插进ATM,屏幕统一跳出同一行红字:可用额度0.00。她抬头跟旁边陌生人说了一句:“没事,我花呗还有800。”——这句话,就是债务深渊的门票。

别把负债想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它往往是悄悄爬上床的。

先买后付、直播间秒杀、新能源车“0首付开回家”,每一条广告都在替你说:“你配得上”。

没人提醒:配得上和付得起,中间差着实打实的利息。

Z世代去年用“BNPL”增长了47%,人均3000块,听着不多,可那是他们月可支配收入的1.5倍,利滚利三个月,就能让一份实习工资蒸发。

更隐蔽的是“债务合并”骗局。

朋友圈突然有人留言:“官方渠道,帮你把网贷全结清,只还一笔,利息低到笑。

”点进去,先交1999元“征信修复费”,再签一份年化22%的新合同,旧坑没平,新坑更深。

上半年报案量涨六成,受害者平均年龄27岁,正是最怕征信花、最不敢告诉父母的阶段。

还有那种“副业培训”镰刀。

短视频里,老师站在跑车旁喊:“跟我学剪辑,月入三万不是梦。

”评论区清一色“已报名”。

真实数据是,65%的学员连学费都没赚回来,反而多了分期乐的一笔负债。

人家卖的不是技能,是“希望”——按斤卖,利息另算。

怎么躲?

别把财务自律想成苦行僧。

一个特简单的法子:工资到账,先转20%到“看不见”的账户——不是理财,就是活期,密码写给信得过的闺蜜,自己想花得先打电话解释。

别笑,真有人靠这招两年攒下第一台车首付,虽然车是二手飞度,但后备箱里装的是自己的底气。

另外,把“24小时冷静期”写在手机备忘录。

直播间倒数“3、2、1”时,先默念一遍:这笔钱如果明天醒来还要花,再下单。

八成商品,第二天连搜索记录都懒得翻。

省下来的不是钱,是“不被算法牵着鼻子走”的尊严。

真走到以贷养贷那一步,也别想着“一死了之”那种狗血剧情。

打银行客服电话,按0转人工,直接说:“我还不起了,想谈个性化分期。

”多数银行有内部政策,只是不主动说。

别怕丢面子,征信花掉只是一张纸,命才是自己的。

最后记住一句大白话:负债不是原罪,把负债当成收入才是。

深渊的口不大,往往就是“再借一笔”那四个字。

把这笔换成“先等等”,你就已经爬上来一半。

来源:湖边写生的画师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