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和情绪对抗的时刻。在工作里,领导突然安排紧急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焦虑感瞬间袭来,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让人完全无法静下心工作。越着急效率越低,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意,自己也陷入深深的懊恼中。
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和情绪对抗的时刻。在工作里,领导突然安排紧急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焦虑感瞬间袭来,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让人完全无法静下心工作。越着急效率越低,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意,自己也陷入深深的懊恼中。
在家庭场景中,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孩子反复学不会,原本耐心的自己情绪瞬间失控,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被吓得大哭,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还有和朋友约好聚会,朋友却临时爽约,满心期待化为泡影,委屈和愤怒交织,甚至可能因此和朋友产生矛盾。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一直误解了情绪,它并非我们的敌人。它更像是一个预警系统,当我们的身体或心理面临状况时,就会发出信号。焦虑可能是提醒我们当前压力过大,需要调整状态;愤怒也许是在表明我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要转变对情绪的看法,只有把它当作朋友,才能更好地与之相处。
既然要和情绪做朋友,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五步情绪友好相处法。
首先是建立情绪觉察机制,通过身体信号识别情绪。很多时候,情绪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可能是焦虑的信号;胸口发闷、肩膀紧绷,也许是愤怒在作祟。我们要留意这些身体信号,一旦发现,就要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了。
有了觉察还不够,我们还要培养日常情绪对话习惯,设置每日5分钟的「情绪日记」时间。每天花几分钟,把当天的情绪记录下来,包括因为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情绪,当时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这就像是和自己的情绪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
除了自我对话,构建非暴力沟通模式也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用「观察 + 感受 + 需求」公式替代情绪对抗。就拿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来说,我们可以先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我看到你这道题做了好几遍都没做对”,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有点着急,担心你学不会”,最后说出自己的需求“我希望你能再认真思考一下,有不懂的就问我”。这样沟通,既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又不会引发激烈的对抗。
为了更好地释放情绪,我们还可以通过规律运动建立情绪释放通道,比如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运动时,身体会分泌一些让人感觉快乐的物质,能把坏情绪都释放出去。每次快走时,感受着风从身边吹过,脚步越来越轻快,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最后,我们要建立情绪支持系统,选择2 - 3位可信赖的倾听伙伴定期交流。当我们有情绪时,找他们倾诉,他们会给予理解和支持。有时候,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情绪就能舒缓很多。
了解了这些方法,在不同场景中该如何即时处理情绪呢?
在职场中,如果突然感到压力大、焦虑,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重新梳理一下任务,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一个一个去完成。在家庭场景中,如果和家人产生了矛盾,先离开现场,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等情绪稳定了,再回来心平气和地沟通。
为了长期保持情绪健康,我们还需要一个长效维护机制。我们可以制定季度情绪健康自检清单。每个季度检查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情绪识别准确度,看看自己能不能准确识别出不同的情绪;应对时效性,当有情绪时,能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关系改善度,和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有没有因为情绪管理而变得更好。
“善待情绪是最高级的自律”,希望大家都能运用这些方法,和情绪成为好朋友,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来源:健康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