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发光的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7 12:59 1

摘要:本来接下来准备写伊本-阿拉比,草稿都打好了,可是这位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约1077—1165)也不能忽视。他虽然比安萨里小近20岁,他有所成就时安萨里已经去世了,但他的一生,如同一面镜子,同样映照出那个时代伊斯兰世界的思想脉络,而他的思想,也像一颗投入水中

本来接下来准备写伊本-阿拉比,草稿都打好了,可是这位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约1077—1165)也不能忽视。他虽然比安萨里小近20岁,他有所成就时安萨里已经去世了,但他的一生,如同一面镜子,同样映照出那个时代伊斯兰世界的思想脉络,而他的思想,也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其涟漪在一千多年后,依然能在我国西北的土地上被感知。所以,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他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是伊本-阿拉比出生的那一年。

一.阿布都·嘎德尔的早年

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公元1077年(或1078年) 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的吉兰地区 。他出生的11世纪,伊斯兰世界正处在巨大的变动之中。一方面,塞尔柱帝国如日中天,掌控着从波斯到两河流域的广阔土地;另一方面,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已大权旁落,成为象征性的领袖。这是一个军事强权与宗教权威分离,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阿布都-嘎德尔展现出了超越世俗的追求。他并未满足于家乡的生活,公元1095年,18岁的阿布杜-嘎德尔怀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只身前往当时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巴格达 。同一时间安萨里辞去公职,去游历和隐修了。

二. 从法学到心灵

当时的巴格达,虽政治动荡,却是不折不扣的学术殿堂。年轻的吉拉尼在这里接受了最正统的伊斯兰学科训练。他深入学习罕百里教法学派的严谨法理,也钻研哲学与圣训学 。然而,书本上的知识似乎未能完全满足他灵魂的渴求。

在掌握了外在的学问后,他同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投身于当时更具神秘主义色彩的苏菲派修行 。那一年是公元1102年,安萨里已经隐修了七年,还没有回到巴格达,他和安萨里错过了相识的机会。据传,他曾在伊拉克的荒漠中漫游苦修长达25年 。这段漫长的岁月,是他与自我欲望搏斗、寻求与真主建立直接联系的内心旅程。这并非逃避,而是一种极致的专注,旨在剥除一切世俗的虚饰,直达生命的本质。

三. 一代宗师的诞生

当他结束苦修,重返巴格达时,时间已来到了1127年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求学者,而是一位内心充满智慧之光的导师。他开始公开讲经传道,他的演讲极具魅力,据说甚至吸引了许多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改宗伊斯兰教 。遗憾的是,当阿布都·嘎德尔的声音在巴格达广为人知时,安萨里早已离世,他基本上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位后起之秀了。

他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一条调和之路:他将苏菲派追求的内在神秘体验,与正统伊斯兰教法的外在严格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要求信徒既要履行苏非派的仪式并理解其神秘教义,也要尽到作为逊尼派穆斯林的一切宗教职责 。

他认为,人最大的“思想斗争”是与自己内心的恶念作斗争,最终达到意志的完全顺从 。他的教法主张和罕百里学派没有太大区别 。正是这种不偏不倚、内外兼修的特质,使他的教导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他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嘎迪里教团,这是苏菲派历史上最早、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团之一 。

四. 吉拉尼与中国

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于1166年在巴格达逝世,他的陵墓成为后人瞻仰的圣地 。而他创立的嘎迪里教团,则像一条精神的河流,从巴格达出发,流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并最终汇入了东方 。

大约在17世纪左右,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嘎迪里教团的学说通过中亚的苏菲传教士,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西北地区 。在这里,它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特有的门宦制度中的 “嘎迪林耶”(即嘎德忍耶门宦 )。

根据学术研究,嘎德忍耶道统(即嘎迪里教团)是“我国‘嘎德忍耶’门宦的主要思想来源” 。例如,在中国穆斯林中有重要影响的、由华哲-阿布董拉希和祁静一始传的临夏大拱北道统,就是嘎德忍耶在中国的一个重要传承系统 。这意味着,吉拉尼在八百多年前系统化的苏菲思想和修行方式,在数百年后,于中国的西北腹地找到了新的土壤,并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一部分穆斯林群体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组织形态。

总结而言,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的一生,是从严谨的法学走向深邃的灵性,最终将二者融会贯通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苦修者,更是一位卓越的整合者与教育家。他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为苏菲主义注入了坚实的正统教法基础,使其得以更广泛地被接受。

而他的思想能够远播至中国,并落地生根,也生动地证明了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思想的传播往往能超越地域与时空,在不同的文化中激荡出悠远的回响。通过了解他,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历史人物,更看到了一个跨越千年的思想流动的鲜活案例。

安萨里和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这两位伊斯兰思想史上的巨匠,是同一时代,但行进在平行轨道上的两颗明星。他们各自发光,共同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伊斯兰思想天空,却由于命运的时空安排,未能产生直接的交汇。所以在这里增加这一篇。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伊本-拉哈比。

来源:圆规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