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2岁山东农妇,写诗火遍全网,让150万网友听见土地的心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2:53 2

摘要:在现实生活里,吕玉霞是山东农村的一个普通妇女。她只有初中学历,经历过工厂倒闭,做过生意,没什么起色,现在在本地当一个桃农。这份生计很辛苦,“你很难想象,一个桃子从开花到售卖,桃农要摸多少遍。”

在现实生活里,吕玉霞是山东农村的一个普通妇女。她只有初中学历,经历过工厂倒闭,做过生意,没什么起色,现在在本地当一个桃农。这份生计很辛苦,“你很难想象,一个桃子从开花到售卖,桃农要摸多少遍。”

吕玉霞的生活,和普通的农人家庭没什么不同。而在网络世界,她靠分享自己写作的诗歌,成为拥有150万粉丝的抖音博主@沂蒙二姐,最火的视频有近百万点赞,许多人与她分享人生感悟,还有人专门从外地驱车来山里看她。

出名以后,身边很多人羡慕,吕玉霞到了50多岁的年纪,还能创作、写诗,发短视频,把生活过得像一首诗。但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自卑、平凡的普通人。

她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她的母亲、她的大姐、她的闺蜜,还有很多如她一样,被困于生活琐碎、看不清前路的人们,我们可以有梦想,我们可以有期待,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是吕玉霞,今年52岁,是一个喜欢文学的桃农。我的家乡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这里有山有水,生产蜜桃,因为有70多万亩的蜜桃,被称为桃乡。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典型的传统家庭,父亲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母亲一直以我父亲为中心,他说咋样就咋样。小时候,我不怎么尊重我的母亲,觉得她没有读过书,没有知识,只知道干活,后来我才慢慢理解她,因为环境的局限,她才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在山东这边,兄弟和姊妹分开排行,我在姊妹里排行老二,家里人从小就叫我小二,小二,所以后来我的抖音账号叫@沂蒙二姐。

我们家的全家福,我站在最后一排左边。

我父亲年轻时喜欢文学,在他那个年代,大家都没啥文化,但他识字,早先还做过七八年的乡村教师。他带我干农活的时候,高兴了,会给我讲讲历史上的名人,讲曹操、诸葛亮,还会一边在田地里干农活,一边饶有兴致地给我朗诵一些古诗词。我觉得他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向孩子抒发出来,应该是很开心的。

父亲其实是个严肃的人,很少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只有喝醉了酒,会说一些真心话。我想,也许他一直有自己的梦想,只不过在农村,在外人看来,他喜欢的那些事情,用我丈夫后来形容我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正业。我到现在才逐渐理解了他。

受父亲的影响,我喜欢语文,喜欢读书。我对初中的语文老师印象很深,他姓王,个子高高的,看着很阳光,应该是一毕业就来教书了。但同学们记得他,是因为他要求我们背诵课本上所有古诗文,背不过就不许进教室。

作为学生的我们很不理解,这么多课文,有必要全背过吗?那时我背了很多古诗文,现在一说开头,都能背到结尾。现在再去想,才明白只有熟读了,背过了,把文字刻在脑海里,才会在后来某一天,突然明白其中的滋味。

年少时期,我和朋友们的合影,左二是我。

我小学一直是班长,到了初中,成绩也不错,老师经常拿我的课文上去宣读。但我不喜欢数学,觉得太枯燥了,数学成绩也一塌糊涂。因为得不到肯定,我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那是将近三十多年前,我母亲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我父亲鼓励我继续读,但他有一个原则,孩子大了,要自己做选择。我坚持不读,他也不会勉强。

那时,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高中,就不敢去考了。所以我只读到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到现在,我还经常做梦,梦到自己在学堂里,其实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只是数学成绩上不去,就没有信心了。

没有继续读书,也成为我一生的遗憾,我一说就哭。

我16岁的时候,进工厂当了织布女工。那时是八小时工作制,但纺织女工比较特别,机器出问题的时候,得把它处理好才能交班,所以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很正常。纺织厂的温度很高,夏天还不能开风扇,因为纺织线很细,风扇一吹,交织过程中,线断了,机器就会停。所以一到夏天,只要进到车间,就全身是汗。

那时,我到了点就去工作,下班以后帮家里干农活。剩下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看书。

我们车间还被评为“先进车间”。

进厂以后,我才真正养成了读东西、背东西的习惯。我们那个年代找不到图书馆,我订了很多杂志,《半月刊》《知音》《读者》《青年文摘》,那时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有次发了一百多块,我都高兴得一蹦一跳,但我愿意给杂志花钱,杂志上有很多故事,我看了就开心,还会记一些短句在本子上。

有本杂志叫《演讲与口才》,我订了一年多。我从小就自卑,老觉得自己像丑小鸭,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才艺,让我表达,我也表达不好。看杂志的时候,我发现好的词语表达,就想记下来。我在宿舍里躺着,在田地里干活,脑海里都在反复地读,读多了,就成了自己的东西。

我和工厂同事们的合影。

后来我真的登上了很大的舞台。

我在纺织厂的时候,有一个同频的伙伴,我们是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工友,她和我很像,高高的个子,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我们都喜欢文学,名字里还都有一个“霞”字。

工作的时候,我们俩坐隔壁,中间放着一个铁片,用来写哪一个机器坏了件,维修工好过来修理,结果它成了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拿粉笔在铁片上写《红楼梦》里的诗句,《知音》的故事,还有《演讲与口才》上看到的解析。只不过后来她嫁得远,我们也好多年不见了。

我在村里打板栗。

到了2000年,厂子不景气,没活了,开不上工资了,工厂就给我们放假。我做过一些尝试,去集市上摆地摊、卖小吃,只不过都没做好,一事无成。

生活里琐碎的事情太多了,能读书的时间很少,写作的灵感也被生活的忙碌磨平了。我觉得人要用两种粮食来喂养自己,一是填饱肚子的粮食,另一种是知识,我要学习新的东西,不断让自己成长,喂养自己的灵魂。可那时,我的生活就像一条直线,没有任何波澜。

转折点在我的孩子身上,随着他逐渐长大,学会说话,我把我的爱好也给了他,每次他睡觉前,我会陪他一起背古诗。时间久了,他也形成习惯,只要我在家,每次上床前他都说,妈妈,我们还没开始背古诗呢。我带他赶集的时候,他从来不要好吃的或者玩具,就是待在地摊上看小人书,拉都拉不走。我们家没有条件给他买更好的玩具,书是最廉价的玩具,古诗文有千首万首,知识无穷无尽。

我们都喜欢文学,也一直有文学上的交流,那时候,我觉得我又找到我的精神世界了。

我一直有写作的习惯,搬家的时候丢了不少。

在家里,我没有自己的房间,也没有正式的书柜。如果我找不到自己的书,就会和丈夫出现矛盾,他觉得无所谓,但我孩子一定会站在我这边,想尽办法都会帮我找到。

我和文字独处的时间都在晚上。我是一个经常熬夜的人,也只有晚上才能静下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喜欢写作,最早我在饭桌上写作,后来趴在被窝里,再后来条件好一些,等孩子睡了,他的写字桌就成了我临时借用的书桌。我丈夫睡得早,刚开始他发现我不睡会发火,现在可能已经习惯了。

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本内部刊物,希望家长投稿。当时我写了一篇小短文,就发表在了这本杂志上,怎么说呢,我觉得能被选上,就很开心。我喜欢写东西,但没有真正保存下来什么作品。我孩子了解我的爱好,也了解我的想法,他去上大学的时候,就鼓励我在抖音上发视频,说你有个保存的方式,以后可以翻出来看看,还会被人看到,爱好相同的人会给你留言,你不就多了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能找到同频的人。

最早,我在抖音上分享人生感悟。

2022年,我开始在抖音上发视频,刚开始我只分享一些感悟,比如今天干了什么事,有什么和家庭、孩子相处的感悟,我没敢发自己写的东西,害怕它们不上台面。我没想到有那么多回应,很多人喜欢我的视频,还有文学爱好者,给我留下很诗意的美文,他们写得很好,我也把它当成一个免费的学堂。这些文字滋养了我的灵魂,我的灵魂重新有了去处。

2022年,我发了一年视频,基本一天一条,我拍视频很简单,拿个自拍杆怼着自己,十几分钟就能搞定,不过我不会剪辑,早期视频都带着呼呼的风声,我不知道怎么分离音频,现在才慢慢学会。

刚开始我只发生活感悟,后来得益于网友的鼓励,还有很多老师们的分享,我才慢慢找到自信。比如大冰老师,我看过他的书,也看他的深夜连线,他的故事不仅鼓励年轻人,也鼓励到了我。他说,每个人都有长处,你不能老盯着自己的短处。我虽说老一点,但我喜欢的事情,能帮到我自己,也能温暖到别人,为什么不去做呢?慢慢的,我开始在抖音分享自己的创作。

我为雪写了一首诗,形容它像糖霜盐。

2023年,我的一个视频偶然火了。当时流行一首“落笔千行”的诗,我以我的经历做了一些改动,融入了许多我想说的东西。那条视频发了以后,一个星期,我的粉丝从十几万涨到30多万。当时我很开心,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了很多美文,我老想把它们抄下来,但现在还没抄完,手机里存了1000多张截屏。

我的评论区总是有很多美文。

2023年4月,我开启直播生涯,刚开始就能有四五千人在线。我站在田地里聊天,粉丝朋友们看到我背景里漫山遍野的香椿,就鼓励我,说你那边的香椿那么好,我们想吃还吃不到,为什么不把它挂购物车里?我不会操作,就找到同村的宝妈们,帮我做了链接挂在了直播间,卖掉了几千单,这是我做直播带货的开始。

我在香椿田里拍的视频,至今有26万多的点赞。

后来我帮附近的乡亲们卖桃子。我们这有70多万亩的桃林,种桃子的不容易,我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一个桃子从开花到售卖,桃农要摸多少遍。开花、授粉、套袋子,长好几个月,到了下桃子的时候,赶上天气不好,得骑着三轮车,凌晨一两点钟起来摘,当天运走,放着就不新鲜了。我身边的桃农,都是六七十岁的人,我觉得在线上帮他们卖桃子,起码老乡们摘桃的时候,心里舒坦,不用担心跑到市场上,赶不上点,客商走了。

我们本地的桃农。

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身边的宝妈们来帮我。她们有帮我做店铺的,有帮我做链接的,还有帮我统计老乡们的桃子的,我做的单量不多,因为得控制品质,对得起网友们的信任,保证质量。

2024年,我卖了将近2万单桃子,六七月份天很旱,桃子很甜,我就一天不落地直播卖桃子。后来一下雨,桃子的甜度会下降,口感就保证不了了,我就停了很长时间没卖了。后来是秋月梨熟了,再后来我还卖了黄小米、板栗、地瓜,到了冬天又卖柿饼,大部分是我们沂蒙山的特产。

这是我们沂蒙山的特产,柿饼。

刚开始我丈夫不太同意我拍视频,他觉得耽误农活。我们都是一起干农活,我只能等他走了,偷摸在地里拍视频。后来,他看到我很执着,也很喜欢,通过外人传回来的消息,也觉得这是一件有用的事情,能帮到身边的人,他就不再反对我拍视频了。

如今,我也是一名乡村守护人。去年我帮老乡们卖了很多蜜桃,今年他们还在翘首以待,等我推荐家乡的特产,这不仅帮助了我自己,也让更多和我一样在农田里平凡劳作的老乡们,真正得到了实惠。自媒体的兴起,让很多人成为网红,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更多农人找到勇气,尝试做自媒体,把家乡的东西推荐出去。

好多山东老乡都在做抖音,这是我和@烟台苹果霞姐 的合拍视频。我们俩都是“山东区域领航员”。

其实我能被这么多网友关注,并不是因为我写得好,因为比我写得好、有文化的大有人在。他们关注我,应该是因为我生活在农田里,虽然没有多么高学历,但依然喜欢文字,乐对生活,这样积极阳光的心态,让他们喜欢。

年轻时,我有强烈的愿望,想重回学堂。当时我闺蜜比我勇敢,我们是同村的同学,一起进了厂,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她说后悔了,我也说后悔了,她真的鼓起勇气,抱着铺盖不干了,说要回去上学堂。但是她父母不允许,希望她能帮家庭多分担一些。

我和她相约一起多看书,学堂之外的地方,也可以学习。这既是安慰她,也是安慰当时的我自己。现在回想,我们都做到了,她一直很用功,到了三四十岁有了孩子,又去考了会计证。

我直播时,很多人给我捧场。

我们身边有很多女性,渴望读书,也渴望更多彩的生活。我大姐比我大八岁,因为是老大,要早早帮家里分担,所以她没有真正走进过学堂。现在一说到读书,她就落眼泪,我们的母亲已经85岁了,开玩笑的时候,我大姐还会说,我得去找咱妈,都是她不让我上学了。

我跟我大姐说,我读了八年的书,这属于我们姊妹两个。每当网友给了我怎样的鼓励,我也都会说给我大姐,我得到的所有,都属于我们两个。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人坚持梦想。

不仅是我大姐,我身边朋友也好,在家里看孩子的妈妈也好,还有我曾经的同事,她们有时会和我聊,觉得生活沉闷,羡慕我这个年纪,还能够玩短视频、直播,还能有那么多的网友。

我很喜欢苏东坡的一句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我把它改成了,“竹杖芒鞋轻胜马,别怕。”

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别怕。

我觉得,每个人都不晚,我也很平凡很自卑,一步一步努力,奔着自己喜欢的方向,才到达今天。我希望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别把自己的梦想藏起来,任何时候都想着,说不定哪天,它就实现了呢。

*本文由吕玉霞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吕玉霞 | 口述

谢一哞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来源:自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