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不主持了,却更火了,她到底在忙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6 00:15 1

摘要:你上抖音搜“董卿 读诗”,能刷到几十万点赞的视频。不是春晚彩排,也不是《朗读者》现场,是她在苏州园林里,穿着棉麻长裙,坐在石凳上念沈复的《浮生六记》。镜头晃,路人拍,她也不躲,声音轻轻的,像在跟谁说话。

董卿不主持了,可为啥她现在比从前还火?


你上抖音搜“董卿 读诗”,能刷到几十万点赞的视频。不是春晚彩排,也不是《朗读者》现场,是她在苏州园林里,穿着棉麻长裙,坐在石凳上念沈复的《浮生六记》。镜头晃,路人拍,她也不躲,声音轻轻的,像在跟谁说话。


有人说她销声匿迹了,其实她根本没走。只是从央视舞台,搬到了儿子的书桌前。十一岁的小男孩在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读书,一年学费十几万,她每周送三次,风雨无阻。二月带他爬南通狼山,三月参加学校义卖,六一儿童节亲自登台,和儿子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


她不再是那个穿礼服、踩高跟、面对亿万观众微笑的主持人了。现在的她,运动服、双肩包、电动车,朋友圈不发鸡汤,只发孩子背诗的照片。有人问:是不是因为老公出事才退圈?密春雷从2022年失联,被限制高消费,她卖了北京的房子,一个人扛起整个家。


她没辞职,央视也没开除她,从2014年起就基本不录节目,现在算停薪留职。但她真闲着了吗?


她在做儿童古诗词APP的内容策划,把《朗读者》的文本重新拆解,变成孩子能听懂的故事。她不再站在聚光灯下,但她的声音,藏在无数家长给孩子放的睡前音频里。有网友说:“我家娃不会背《将进酒》,但一听董卿念的版本,自己跟着哼。”


她不搞直播带货,不接广告,也不开育儿课收钱。可偏偏是她,在网上火得悄无声息。一条她在苏州坐游艇的视频,穿得随意,头发松松挽着,和游客合影笑得灿烂,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全是:“这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


有人觉得她是被迫隐退,为了家庭牺牲事业,真的吗?


她要是想复出,机会一大把。多少综艺请她当导师,多少品牌找她代言。但她选了最难的一条路——把文化揉进日常,把教育变成陪伴。她没喊“女性独立”的口号,也没立“贤妻良母”的人设,就天天接送孩子,陪他读书,看他长大。


你看那些晒成绩单、比补习班的妈妈,焦虑得睡不着觉。再看董卿,她儿子成绩如何没人知道,但她教他读《诗经》,带他走山水,让他眼里有光。很多妈妈说:“看了她的生活,我突然不慌了。”


她不是不拼,是换了个方式拼。从前拼的是收视率、口碑、奖项,现在拼的是能不能陪孩子把一首诗读通透,能不能在他摔倒时笑着鼓励他再来一次。


她到底在忙啥?忙着当一个普通人,却活得比谁都认真。


她不再是“央视一姐”,但她的影响力没消失。它转移到了更小的地方——一本书、一段录音、一次亲子共读。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女人不必非得在舞台上发光才算成功。蹲下来陪孩子背一句“关关雎鸠”,也是一种光芒。


现在的明星忙着炒话题、拉流量,她却安静地做着没人看见的事。可正是这些事,让人心头一热。她不靠热搜活着,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结尾回到那条爆火的视频:园林深处,风吹裙角,她低头念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这哪是躲清闲?这是把人生过成了诗。


她没退场,只是把舞台换成了生活。别人追求掌声,她守住灯火。


真正的强大,不是站在万人中央,而是哪怕全世界忘了你,你依然知道自己是谁。


董卿没变,她还是那个爱文字、重低头的人。只不过现在,她的观众只有一个——她的孩子。


而我们,不过是偶然路过她生活的旁观者,却被这份平静,狠狠打动了。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